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51

分节阅读 5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之地又产米粮几何治下百姓有多少需父母官救济何处修堤,何处屯田可有定见”

“这这自有主簿在。”

“呵呵,你就不怕下属蒙蔽你吗如你事事依赖他人,又何必你来做这父母官。为官者,除有德外,需精明干练,而不单只会吟诗作对。本朝文官得带兵征战,沙场之上,事事问人如何领军前辽蓟都督王化贞你们也知道,其人也是才华横溢,最后又是如何老夫以为,读书之人,不单只读圣贤书便以为天下之事尽知,更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黄宗羲后面的话就说不出去了。

刘宗周来到书桌前,挥笔就写了几个大字。众人只见他写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

刘宗周写完道:“此是皇上赐给天工学院的对联,众位以为如何”

此联虽非对仗,而且言语浅显,但仔细思量却又是如此。往往一件简单的事情书本也未必描述得详尽,惟有亲历亲为方可明了。而且此联又是贴在天工学院,那更是妥帖,大家对此称道不已

刘宗周面露微笑,捋了下胡须接着说:

“各位都是饱学之士,如今皇上求贤若渴,何不为民出仕既可一展胸中所长,也可尽忠为民。”

此时在座的大儒们才知道,此番皇上召来是为了让他们出来做官。他们中每个人的表情不大一样,有的振奋不已,有的默然。刘宗周看在眼里正要说话,却听得外面一声高喊:

“皇上驾到”

在座的人都起身行礼,我是因为听到他们在争辩不休才过来看下的。

“大家平身吧,来,都坐下,今日就不必拘礼。”

我现在首席上坐了下来,刘宗周低声跟我汇报了情况,我点了点头。我对于这些人也不是说一定要全部收拢的,而是要找些适合我新政的人才。听刘宗周说完,我心里有了主意。

“各位,你们都是当世的大儒,朕请你们来,是想你们相互交流,也和朕的翰林院相互验证一下。嗯,泛泛而谈还是太空了,朕这里有几篇文章,是翰林院的手笔,要发在明刊上,各位不妨看下,这只是习练之作,各位有何不同见解可以写文章辩驳,一律发在明刊上,这明刊这个月改为三天一发吧”

曹文衡他们应声遵旨。

然后我寒暄几句就溜了,因为他们讲的都不是我能明白,大多是引经据典,而且他们是说个人也是只喊他的字,号什么的,搞得我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谁。我还不如做点自己的事情,当日我让刘宗周作陪代我设宴款待这些大儒。

我走后可就热闹了,文人相斗那是寻常之事,特别这些人心中有股傲气,非得与御选的文人见下高低。明刊上可是百家争鸣数日后,曹文衡他们把写好的明刊呈上来,我看了下还不错,特别是有几篇在辩驳为官之道的。大肆批判贪官污吏,甚至建议设立一个墨吏堂,把贪官们的名字写进去,供世人唾骂还有的揭露了不少官员舞弊的方法,以及一些政策的欠缺。这些人没有做官,但是对当时的一些时政还是有些心得,也代表了在野文人的心声,我让内侍把这些发给内阁六部,让他们看看,然后照发到各府县。

看来他们三个做得不错,我到翰林院嘉奖了翰林院的大小官员,特别是这几日一直在应付各地大儒诘问的傅山,曹文衡,李邦华三个。我特意到铭心堂看望他们,大家年纪相仿,少不得说了阵闲话。

嗯,怎么今天傅山不说话的,我抬头看去,只见后面的傅山无精打采的,没有一点习武人的神采,心里一奇怪就问:

“傅爱卿,怎么了不舒服吗”

傅山正魂不守舍,听到皇上叫他,回过神马上回答道:

“没有,回皇上,最近只是有些劳累。”

“哦,那就好,注意下身体”

“多谢皇上关心,”说完,傅山欲言又止的,过了小会儿,他彷佛做了决定似的,鼓起勇气又对皇上奏道:“皇上,臣请辞去明刊主笔之责,愿到大明各地考察民生,望皇上恩准。”

第六十章 收获

这倒奇怪了,怎么干得好好的,傅山会有这想法,我看了傅山一眼,见他神色甚是坚定,后面曹文衡跟李邦华两人都是微微摇头。看来是决心已定,

“不知傅爱卿为何有这等想法”

“臣前几日在书院听得刘大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微臣深以为然。是以决定到天下各处阅览一番,否则终究是井底之蛙,有伤皇上知人之明。”

这个借口倒也冠冕堂皇,既然有了决定,我也不好回绝。就当让他到各处去散散心好了。

“有这心思是好的,不过你也知朕现在身边缺人。这样吧,等此次朕提拔些人员补充上来你再走。你到了地方,可还是翰林院的人,朕可不许你辞官,在地方上也许会更能看得清朝政的弊病所在,你有好的建议,可以由驿站发回到铭心堂去。朕就封你为五品的观风使,地方有什么事就回报给朕。”

傅山没有想到皇上这么重用他,心里感激异常,只是重重的叩头谢恩。

这次果然从这些大儒里面收了不少的能人,他们要么就在各地府衙做了幕僚,要么就回当地作学政,当然也有不少回去开业授徒的。根据我的意思,把些思想开放,年纪尚轻的留了下来。如黄宗羲,揭暄,张岱,朱舜水,这四个人我便留在了铭心堂,以补充明刊编辑的人手。虽然此次辩驳没有经历很长时间,但影响是深远的,我允许这些大儒们通过驿站传寄文章到铭心堂,整理后便可刊载在明刊上。当世的白鹿洞书堂,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天工书院,一心学院也可以每月从驿站发文到京师投稿,是以明刊上的讨论一直在持续,其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的讲到人性解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