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41

分节阅读 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王爷们听到我改掉了他们最不愿接受一条后,都大拍我的马屁。在这个局势下,他们不答应改制也是这个局面,反正朝廷发放宗室的俸禄是不会增加的,答应改制就是让这样的局面更加冠冕堂皇点,我也给够了他们好处,至少没有损害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也就给皇上来了个顺水人情也是应该的。

“皇上英明,臣等定当全力支持皇上改革”

“臣等定当约束族人,不给皇上添事”

“皇上能念着臣等,臣肝脑涂地为皇上效劳”

“皇上聪慧过人,圣纲独断,我大明自可永传后世”

越说越没边了我看他们都同意,当场就发诏书,然后让众王爷参加满月的酒席去了。入酒席的时候,我扯住潞王朱常淓

“刚才多谢皇叔”

朱常淓不由谦逊:“这是臣应该的,皇上也是为了朱姓的宗人。”

“呵呵,你啊,听说你在湖广有四万亩的良田,常炎林他们没有为难你吧”

朱常淓吓得一惊,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向皇上示好,原先他想着自己反正没有皇位的指望,到了藩地后,就肆意的侵占田地。在天启年间,也没有人理。但是皇上登基后,就开始打击土地兼并,就是王爷也不手软,特别是福王倒台后,他心里更是心惊。

“臣,再也不敢,望皇上恕罪。”

我微笑着对他说:“皇叔勿惊,怎么你也是朕的皇叔,你的田地多了点,自己留一万亩吧,剩下的都散给湖广的宗亲子弟。朕会让常炎林他们网开一面。”

“多谢皇上臣一定安分守己,支持皇上。”

“嗯,好了,参加宴席吧”

就这样,宗室的改革终于在我的预谋下,定了下来,其实我还是有个私心的,虽然我答应让这些王爷世袭罔替,做了些让步,但是我却留了后路,过得十几年,我自当抓他们的小辫子,再把他们的王位给削掉到了那时,宗人的制度很多都成了定制,他们也威胁不到大明的安定。我再减少世袭罔替王爷的数量

没想到我刚得意没多久,韩鑛就跑来求见,这三朝老臣走得是气喘吁吁,看来有要事见我

“皇上,臣以为皇上跟众家王爷说的不妥啊”

“不妥有什么不妥”我望了下这个老臣子,看来他要谆谆劝导我一番了,我只好耐着性子听他说。

“皇上,自古来,天子登九五,封子弟为藩王者不可甚数,皇家子弟手握兵权而乱天下者也多见于史书,就是本朝也不有靖难之事吗”韩鑛看了我一眼,见我没有对本朝靖难变色,就更加大胆的直接说:

“成祖一改太祖封藩制度,就是不想让其他的宗亲王爷手握着重权,臣知道皇上改制里面并没有让王爷掌权,但皇上却让未爵宗人可以领兵从官,这样其中出类拔萃者,在若干年后,出则为将,入则拜相,又是宗亲,岂不对皇位有非分之想望皇上收回诏书,修改这一条文。”

看不出韩鑛还对后世几代做了考虑,其实我在开始的时候也知道有这种可能。但是转念一想,这要真的发生有个宗室位高权重,那会是什么时候,最少数代之后,如果自己的后世子孙没本事,就算给人篡位,那也姓朱。我想只要这大明的统治者英明就好,退一万步来讲,就算外姓人夺了皇位,那也应该,这皇位本来就是强者居之。只要大明能够位于强国之林,我哪管这么多

“韩爱卿不用为此事担心,朕已经思虑过了,这居九五者光有德是不够的,没有谋略有什么用历朝被夺去基业,有多少是给宗亲篡位的,更多的是外人,与其这样,还不如就让宗人得这个便宜,还可延续太祖一脉。朕这个皇位也不是随便给人的,皇上若是文韬武略,又何必怕旁系子弟夺权。儿孙自由儿孙福,韩爱卿何必想得这么长远,如今先中兴我大明才是”

韩鑛听了皇上的一番话,想到大明的数代皇帝都是差强人意,不由微叹,皇上说得是,若是给皇帝一人胡闹,把大明江山弄丢掉,还不如换位仁德之主,这样百姓也能好过日子,他自然希望能有个英主继任。当然这些话,就是皇上有这个意思,他也是不能讲出来的。

“老臣受教,皇上既有定见,老臣自当遵从。”

韩鑛从内宫出来,想到皇上的话,怕是过多几年又有番争论。皇上刚才的意思,太子是不会随便册立的,可皇上现在刚得皇子,而且既是嫡出,又是长子,顺理成章的应该是要封为太子的,现在皇上却不愿意。皇上把这心思透露给自己知道,那是对谁也不能说,不然又是一段风波。韩鑛望着这些耸立的宫殿,心想以后大明夺嫡之争恐怕就是要上演了。唯今之计,只有调教好皇长子。韩鑛想罢,这才起程回去。

第四十七章 通州之行

终于把宗亲改革的事情提上了解决议程,虽然下面的人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但是总要解决的,老拖着我总觉得朝廷财政在面临很大压力。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袁崇焕出兵和满洲人野战的原因,树立军威的同时,我好找个借口免去以往朝廷所欠下的债。

关于宗室改革的事情以及宗亲捐银助饷的事无一例外的让我在明刊上大肆宣扬。最终的结果是底下的人都觉得宗室间异常团结,大有齐心协力抵御外侮的决心。虽然还是收到不少老臣的反对奏折,我都留中不发,现在内阁全是向着我的人,京师的兵力也是听我的,我不信还有人能够明目张胆的出来闹

闲了几天,工部尚书曹珖来报说是通州的学院已经建好了,兵部协同五军督府初步选定了三百名学员,主要是京师三营的人,还有些京师附近的学子。这三百学员都是经过刷选才进来的,毕竟这里是大明以后培养将领的地方,第一批的学员不敢弄得上不了台面。

想着这是我大明的军校,在这个时代,恐怕在世界上都没有多少所。而我就是这军校的第一任校长,呵呵,真是爽说不定后世可以取代黄埔军校,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相提并论,成为世界四大军校之一,不应该是四大之首。

我带着文武百官到通州的时候,梅之涣,傅宗龙带着一干官员在通州郊外迎接。他们一早就在这准备筹建的事情,我打量了下这两个臣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