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穷济天下 > 分节阅读 244

分节阅读 2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事实上能和徒弟出来看电影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假期。一般人看到我们最多只能联想到一对小夫妻带着自己的弟弟出来看电影,当然徒弟这三十多岁的老姑娘由于保养有方显得还是很年轻而已。我也不是没有考虑过选择别人进行伪装,可老姐在上学,赵宏林正忙于国际倒腾大业,其他人倒是很愿意,可面对徒弟时那种献媚和面对我时那种谦卑都会暴露身份,也只有香蕉这个生性长不大的家伙在我面前不会太自卑。

很快影院的灯光就黯淡了下去,然后整个空间漆黑一片,人们很安静的得着电影开始,约莫过了几秒钟,人们并没有等到惯例中的片名,就在大家嘀咕着是不是放映机出毛病的时候,一阵凄厉的玻璃碎裂声刺进了大家的耳膜,不是一块玻璃破裂的声音,而是很多逐渐夹杂着女人和儿童的尖叫、男子愤怒的呵斥,就在黑暗中大家仿佛看见了一个狂暴混乱的景象,只是语言不通的我们自然无法理解混乱的声音中究竟含有什么样的信息,我们感受着情绪失控的声音正逐渐的吞噬着自己的内心,尤其是周遭的黑暗让自己的不安逐渐扩大,我们都知道影院的空间很大,可是在漆黑不见五指的情况下压抑的感觉犹如潮水般向自己涌来,明知道身边有几百名观众就坐在自己的身边,可那种恐惧的情绪还是逐渐爬上心头。就在我都开始怀疑是不是放映机故障的时候,沉闷的枪声划破了黑暗,黑白的影像投射在面前的幕布之上,一名面带优雅笑容的重逢队员轻轻的将自己心爱的鲁格型手枪装回枪套,而他的脚下一个老人正躺在地上手捂着胸口不停地抽搐,对于这个刽子手来说杀个犹太人并不是犯罪

整部片子依然采用了黑白色调为基础,并且开篇就是人们已经耳熟能详的水晶玻璃之夜,在这个时代国人对于二战期间,发生在国外的事情了解的很少,欧洲战史和战前状态更是少数人才了解的东西,所以当人们从开始的压抑情绪突然转变到对眼前景象的错愕时,我想他们的心态和那些突然受到攻击的犹太人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我们心中明白这已经是历史了,不会真的从安全门外冲进一批疯狂的纳粹来屠杀自己。

这么一部全景展示犹太人命运的作品已经不能叫辛德勒名单了,而是被改称为简单易懂的生存,其实这是由中国签证、辛德勒名单、上海岁月三个独立的故事组成,但后面两个剧本在拍摄时被导演刻意的进行穿插,变成了同时展示生活在不同境遇下犹太人的全景展示,所以又被统一看成一个故事。中国签证的创作没有任何杜撰的成分,事实上因为幸存者还有很多在世,加上摄制组极为耐心的说服何凤山博士讲述那段历史,所以剧本根本就是史实,而辛德勒的名单更是早有小说在世,只有剩下的一个上海岁月是我和斯皮尔伯格共同起草的,我的资料以及采访当事人的笔录构成故事主体,而后面的工作全都是由他来完成,可以说在开拍时后面的剧本根本还没有完成,边拍摄、边创作、边修改这是电影延期的主要原因。

幕布上的黑白画面依旧展示着残暴的景象,而站在混乱的街头,却有一个个子矮小的亚洲人神色冷峻的看着眼前的疯狂,人们能从缺乏色彩的景象中明显的看出来他穿着那个时代常见的棕色竖条西装,以及他黄色的面孔。这就是已经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义人称号的何凤山。当他追到火车站用中国外交官的身份义正言辞的要求释放自己的犹太人朋友,当他被纳粹威胁却依然不为所动的时候,当他被国内排斥而丢失办公场所不得不自己租房继续签发救命签证的时候,安静的影院内总是能爆发出炽烈且经久不息的掌声,显然国人对这个英雄给予了最大的肯定,尤其是那个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根本没有地位,我们的这个外交官却利用自己的身份最大限度去帮助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让一直有种自卑感的国人感到无比自豪,所以当何博士神色愤怒的以外交官身份阻挡纳粹抓捕行动的时候掌声经久不息。

我不得不承认斯皮尔伯格太能调动观众的情绪了,而且这些英雄在他的手中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完美形象,他们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尤其是辛德勒花花公子的做派和酗酒的毛病更是成了点睛之笔,这一切都让习惯了高大全形象的国人有着耳目一新的感觉,看来我不插手专家创作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由于天下影视的特效部门参与到拍摄之中,即使是黑白色调也让各种屠杀的场面看上去更加的真实与血腥,也难怪那些幸存者在观看之后要抱头痛哭了,如果不是加入了人物传记般的故事情节,这俨然就是一部真实再现历史的纪录片。

第二卷、飞扬的青春第三百六十七节、现实世界

第三百六十七节、现实世界

走出影院的我们和千万第一次观看该片的观众们一样,即便是回到了色彩斑斓的现实世界,可沉重的心情却依然不能释怀,尤其是影片的后半部分,导演用两家命运不同的邻居来达到对比的效果,一家人果断的申请了到上海的签证,所以他们早早的跑到那个三不管的自由港重新开始生活,而他们隔壁的人家却犹豫着要不要去“荒凉落后”的中国,结果毫无悬念的被扔进了集中营,区别却在于逃亡的人家虽然日子清苦,且受到日本法西斯的封锁,但除了几名因为不能及时治疗和营养不良而故去的亲人之外,他们的家庭构成却基本完整,而另一家人虽然遇上了良心发现的辛德勒,但是除了少数几个人逃脱魔掌之外,大多数的人却永远成为集中营万人坑中的尸骨。

如果说故事到此结束,那么我有理由将其看成是由我投资的宣传片,关键是在上海部分斯皮尔伯格经过充分的调查取证,证明了当时的日本侵略军在上海这个国际化都市还比较“克制”,但对待中国人时那种凶残的本性就暴露无疑,这一点相较于德国纳粹对待犹太人来说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电影中自然出现了中国人被无辜残杀的镜头,而上海的犹太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和同样遭受着巨大苦难的中华民族互相扶持着支撑到战争结束。咱们没有电影分级制度,所以影片在我的斡旋下并没有被剪辑掉血腥镜头,而如此逼真的屠杀场面和人性的光辉相交下,大家更加理解了当时为了真理与正义而不惜对抗恶魔的英雄是何等伟大,早就知道故事梗概地我表情还算正常。和娱乐产业无关的香蕉却没有了好动与天真地样子,他和周围其他热血青年一样。咬牙切齿的表达着对法西斯的愤恨,不少的女士都带有明显的泪痕,当镜头转到辛德勒离开工厂时那段自责般的独白时,我明显的听到周围有微弱的抽泣声,而当日本投降时,被隔离的犹太难民终于走出隔离区,激动地相互拥抱的时候,我相信大家更多地是会心地微笑。直到影片的最后,阳光与色彩再次充斥着大地,辛德勒犹太人在他的坟墓上垒砌着思念他的石块。而何凤山当年救助过的小女孩。一个已经头发花白地老人激动的扑倒在何博士地身前深情的闻着他的手背,在周围全都是何凤山犹太人满怀感激的包围着他看着这一脸平静的老人,至此观众的掌声一直持续到字幕结束

没有任何悬念的,世界任何一个主流媒体都对这部超长时间的电影给予最高的评价,再挑剔的影评人都不会吝啬溢美之词。由此引发地观众潮几乎撑爆了全世界地电影院,而我们也心境平和的看着票房纪录一次次地被自己刷新。

“现在后悔答应捐款了吧”徒弟似笑非笑的看着电脑屏幕上的统计数字。

“哪能呢。再说我们不是已经收回一亿美金的投资了嘛,就不要计较已经不属于自己的钱了。”我很豪爽的关闭了显示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