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穷济天下 > 分节阅读 17

分节阅读 1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忍住心中的一阵恶寒高喊:“妈妈有客人来了”

老妈好奇的从厨房探出头,看见来人之后,则是十分兴奋的招呼了起来:“哎呀,是你们来了快,快进屋。”

然后则是埋怨姐姐:“这孩子,小姨和姨夫来了怎么也不知道招呼一声”

是的,从看见他们的第一眼我就认出来了,但是我现在应该没有见过他们,所以我不能直接喊出他们的称呼

姨夫很高兴的摸摸姐姐的脸说道:“云若都长这么大了难怪,上次见面时跟现在的可欣差不多大”

“这就是可欣呀都长这么漂亮了”

我心里恶毒的想着,不不对,她不叫张可欣,她的名字叫扫把星上辈子她总是和我做对,并且以嘲笑我为乐趣更郁闷的是,平时很照顾我的姐姐却总是站在她那一边

很快他们的注意力就转向了我

小姨蹲下身,将我拽到身边说道:“这就是小风吧快过来让我看看”

“多可爱的小子”姨夫也在一旁附和。

可爱听得我直起鸡皮疙瘩,咱一个大男人被人说可爱哦,现在是孩子,没办法我忍了

“可欣,快过来,见见哥哥和姐姐”一副很自豪的将女儿推了出来。

“姐姐”小丫头喊完老姐,就眨着眼睛盯着我看

“怎么了快叫啊”小姨对女儿的怯场很不满意

“他”丫头看看自己的父母然后说道:“他长得比我还小为什么要叫哥哥”

你看看,我就说你是扫把星吧咱瘦小是因为病体孱弱,谁跟你一样除了吃就是睡。怎么说我也比你大一小时,可上辈子你就从来没有在私下叫过我哥哥对我的称呼从来都是简单扼要的一个字:喂

“这孩子,瞎说什么呢”小姨的自尊心很强,所以任何让她丢脸的事都能让她发怒

“没事,孩子嘛云若,带着弟弟妹妹出去玩吧”说完递给了老姐一元钱。

老姐接过钱高兴的拽着我们跑出去了,只留下三个大人哈哈大笑。

这个年代一元钱能买很多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则意味着一堆零食可是现在是大年三十,虽然太阳还没下山,但是这个年头还没有春节连市的说法所以我们三个人只能看着嬉闹的孩子和行色匆匆的人群发呆,最后还是老姐眼尖,发现了在街角一个尚未收摊的老奶奶

一群孩子正包围着她,她的旁边有一个少了一条腿的年轻人在帮忙,每到年底孩子们的口袋里才有些零钱,所以现在正是热情消费的时候对于购物女性总是没有什么抵抗力刚才还有些认生的丫头,反而是和老姐一起挤了进去男人这个时候一般也就是等着女士们满意为止

就在我被冷风吹的直哆嗦,有些不耐烦的时候,老姐将一支拔糖递了过来

上辈子我没少吃这种东西,用两根牙签挑着一些糖稀,你要不停的倒来倒去才能让它不掉到地上,直到水分完全发散变成一个糖块为止不过我每次都没有耐性等到那一刻,从来都是将它直接含在嘴里反正都是要经过胃酸消化,怎么吃不是吃

我们回家后,老爸早已在家中和小姨他们寒暄起来,并且拿出了平时不舍得喝的白酒,就等我们开饭了

“来来,一年才见一次面,今天一定喝个痛快”老爸对同样是退伍军人的姨夫总是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你们三个快洗手,坐好”老妈和小姨则不停的将饭菜从厨房端出来。

现在并没有春节晚会,所以酒过三巡,大人们的话就开始多了起来

“老王,你也知道我在部队是工兵,专门玩爆破的可是,现在只能窝在鞭炮厂里配火药”姨夫喝的有点多。

“行了就不爱听你说这个”小姨不满的白了姨夫一眼。

老爸和老妈迅速的交换了一个眼神。

就听老妈跟小姨说道:“你现在还在医院里当护士你上次写信不是说要去深圳做生意,现在怎么样了”

“嗨,还不是担心他们俩”说着还不忘了瞪向姨夫。

我以前听老妈说过,姨夫现在的工作是姥爷给解决的,所以一直是夫纲不振小姨也对没能去深圳发展耿耿于怀,所以更加变本加厉的欺负他最后当姨夫凭着自己的本事当上了老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离婚虽然离那个时候还很远,但从他现在郁闷的表情上看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苗头。

父亲知道他们的问题所以急忙和母亲岔开了话题:“我这还不是一样每天鸡毛蒜皮的事一大堆,就连今天都不得闲,刚才还到军烈属的家里走了一圈”

“烈属是越南下来的”毕竟是军人出身,听到这些问题时总是有些关心

老爸闷了一口酒,颓然的点点头说道:“我们这个县是出了名的拥军县,有很多人都在部队,年回来的残废就二十多个”

一般来说孩子们并不关心大人们所聊的是什么,但是我已经停住了筷子。

老爸接着说道:“你也知道,小霸当时对越南的一种称呼都是我们教出来的,所以伤亡很大但现在不是年了,伤员几乎都能及时后撤,命是保住了,残疾却免不了”

姨夫也一仰头将酒喝干:“总比回不来强”

父亲听完苦笑一声:“可是他们回来了可怎么活啊就那点伤残费哪够一家老小吃穿”

说到这我倒是想起来刚才看见的青年,难不成他也是战伤人员

姨夫不解的说道:“国家就不管管”

“管,怎么不管可管的过来吗这里又不是你们住的大城市,哪有这么多的经费”

老妈见气氛有些伤感连忙打岔:“你看你,大过年的说点什么不好”

谁之小姨却感慨起来:“唉要是咱爸还在,可能也得上战场吧”

她这么一说全家人的气氛都冷了下来。我其实没有见过这位将军“姥爷”,只是听母亲提过只言片语,由于出身不好,文革时他老人家被打倒母亲和其他兄弟姐妹们一直天各一方寄宿在别人的家里,直到后来平反的时候才相见,所以说根本没有什么感情,没想到好日子还没过几天,他老人家就撒手人寰,几个孩子为了分家而分道扬镳最后只有老妈和小姨还有联系。不过他老人家就算是上战场也是在后方指挥的吧

“是啊我们厂里就分来了好几个看他们缺胳膊少腿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