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卧龙助理 > 分节阅读 285

分节阅读 28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使皇帝下令,处死庞统、司马懿等十几名庞系一党的“首恶”,但同时他又明确表示,只对首恶予以极刑,其余从众只要悔过自新,则一概既往不咎。

庞系一党,本多为荆襄人士,此时一见庞统倒台,自然是土崩瓦解,纷纷倒向方绍这一边,而司马懿所代表的中原士人,在朝廷并无多少力量,反倒是在原魏国故地拥有着颇强的地方势力。

果然,在庞统和司马懿被处以极刑之后不久,司马懿的家乡河内郡率先发动反叛,司马氏一族纠结郡中几个大族,聚兵造反,袭杀郡守,各县响应,与此同时,颖川等大族众多的郡县,相继起兵反叛。

中原大族的造反,本就在方绍的掌握之中,他当即派出邓艾,统帅三万中军出关平叛,同时传令给节制两河诸军的魏延严厉打击叛乱。

于是,在邓艾和魏延的重兵围剿之下,一月之内,叛乱者悉数被荡平,对于率先造反的河内司马氏,方绍毫不留情,以朝廷的名义,下令尽夷司马氏三族。在残酷镇压的同时,方绍又采用恩威并施,只对一部分带头的大族进行夷三族等极刑的报复,其余随众则予以法外施恩,赦免了他们的罪行。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打击之后,政变引起的地方反叛,基本销声匿迹,中原大族在这场平叛之战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地方上的影响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方绍借此大肆提拔一些寒人出身的官吏,充任原先中原大族们把持的地方郡守等官职。

在平定中原的叛乱之后,方绍在大汉朝的权势与地位已无可撼动。

在此之下,方绍便对朝廷官职又做了一次调整。

参与长安兵变有功的诸臣中,姜维被提拔为卫将军,邓艾提升为领军将军,王平则升为车骑将军,王濬升为中护军,外镇的魏延则被升为骠骑将军,诸人皆升为乡侯。

同时,又任命长子方炎为中领军兼录尚书事,次子方悠为军师将军。

之后不久,在方绍的暗示下,皇帝刘泰下旨,以劳苦功高为由,改任诸葛亮为太傅,相当于剥夺了诸葛亮的实权,接着又下诏升方绍为丞相,兼任大司马大将军。

对此,方绍自然是一番坚辞,皇帝与太后又再三下诏,而朝野诸臣也一再的上表,盛赞方绍之功德,哭着闹着,声称如果方绍不来担当丞相,则大汉朝就危如累卵,中兴之功就要毁于一旦似的。

当然,谁都知道,这只个形式而已,不过,这个形式又不能不走。

于是,在上上下下轮番的盛情攻势之下,方绍最后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了皇帝的任命,正式接受丞相之职,并兼任大司马大将军。

到这时候,方绍从名义上和实际上,正式全权掌握了大汉朝的军政大权,正所谓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正文 第四百五十六章 别了,长安。

对于诸葛亮,尽管被明升暗降,升为了名望厚重的太傅,其余诸葛一党的大小官吏,也多解除禁锢,以显示方绍宽宏之心。

但是,方绍却仍怀有着深深的戒心。

原因无他,诸葛亮执掌朝政十余年,在朝野上根基不可谓不深,虽然宫宴之变被方绍铲除了树干,但深埋于地下的根须尚盘极错节,难以尽除。

诸葛亮就好比是水源,只要水源在一日,这些根须就会慢慢的悄悄的滋长,一旦时机成熟,难保不会破土而出,对方绍来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诸葛亮杀了,以绝后患,但是,诸葛亮又杀不得。

其一,诸葛亮乃方绍的老师,以徒弑师,大逆不道,天下人就算嘴上不敢怒,但心中对方绍必是大怀敌意。

其二,诸葛亮在朝野门生众多,若强杀此人,势必又引得朝野下上人心惶惶。

其三,诸葛亮好歹也是自己的大舅哥,弑师不说了,连亲戚都杀,这对于方绍的声名又是极为不利。

有此种种,诸葛亮自然是杀不得,但若不杀他,留着又是个隐患,方绍前思后想之后,便想到了一招两全其美之策。

这日,太傅府上来了一名客人,官任尚书令的蒋琬。

“我这门庭冷落多时,台阶上都快积上一层灰了,想不到公琰竟会登门造访,真是稀客稀客。”诸葛亮显然不如他口中所说的那般欣慰,语气口反而带着几分鄙意。

也难怪,自打诸葛亮被夺权之后,原有的故友旧吏,有的是见风使舵,改换门庭,有的则是畏于方绍之势,对诸葛亮纷纷是敬而远之,往昔门庭之前是车水马龙,访客应接不暇,而今则是冷落清清。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琬以为太傅早已洞察,不妨放宽些心吧。”蒋琬笑着宽慰道。

“是啊,世态炎凉,我早该知道的,公琰里边请吧。”诸葛亮叹息着,将蒋琬请入堂内。

二人分宾主坐定,茶水奉上,蒋琬便是一番嘘寒问暖。

诸葛亮笑了笑,问道:“公琰,你也说了,世态炎凉,我想你此来,不会单只是对我嘘寒问暖的吧”

蒋琬一怔,干咳了几声:“太傅多心了,琬承蒙太傅多年教诲,受益颇多,眼下太傅虽身体不适,不能再多过问朝中之事,但太傅经验丰富,琬对太傅自然还需多有请教的。”

诸葛亮注意到蒋琬的话中提到了“身体不适”四个字,机谋深算的他,顿时便有所察觉,遂道:“既然公琰还念着旧谊,那就无须拐弯抹角了,相必你此番前来,必是受了方中正所托,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蒋琬被揭穿了目的,却也不尴尬,淡淡一笑:“其实丞相他也是出于对太傅的一番关心,太傅为大汉朝操劳半生,如今年势已高,也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了,至于朝中之事,太傅尽可交给年轻人去担当。”

原来如此。

诸葛亮冷笑了一声:“看来中正他还是顾忌我这个老师呀,如今的这座长安城,我早就不想呆了,中正既然这么好心,那我正好告老还乡,回我的隆中草庐耕地读书去。”

蒋琬没想到诸葛亮答应得这么痛快,心中暗出一口气,却又道:“难得太傅如此看得开,我等也就放心了。不过,丞相还说,正所谓落叶归根,太傅既要还乡,荆州就不必了,也该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乡去看一看了。”

诸葛亮心头一震,方始明白他那学生真正的用意,方绍这是想把他赶往徐州呢。

其实,徐州才是诸葛亮真正的故乡,只是当年曹操攻打徐州,使得徐州血流成河,诸葛亮门庭破落,又处徐州危地,只得跟随着叔父迁往了荆州,要论真正的家乡,还当是徐州。

荆州一地,诸葛亮旧吏遍布,把诸葛亮放归其中,方绍焉能安心。而徐州就不同了,那里的文武官吏,大多是方绍所安排的亲信之辈,而诸葛亮幼年离乡,这么多年过来,在徐州几乎已没有任何宗亲故旧的势力可利用,把诸葛亮一家送到这么一个孤立的地方,方绍才不用担心他生出什么事来。

明白了方绍真正的用意之后,诸葛亮不免又是一阵的心寒,苦笑道:“是啊,徐州才是我真正的故乡,难得我的这位学生如此关怀他的老师,我诸葛亮真是不枉待他呀。”

诸葛亮的话中明显充满了怨憎,蒋琬却叹道:“其实太傅也不必太过埋怨丞相,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太傅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今天坐在丞相位子的还是太傅,太傅能否也如此对待方丞相呢”

一言令诸葛亮语塞。

是啊,如果今日胜得是我,我会否把方绍这个在军中极有威信的人留下活口呢

诸葛亮沉默不语,他无法给出回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