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卧龙助理 > 分节阅读 265

分节阅读 26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吕蒙的五万雄兵,却被曹真区区三千骑兵击败,使得吴国上下,人人对曹真畏惧三分。而眼下若再起兵去攻徐州,孙权的心里还真是没有底。

吕蒙这时也不吱声了,前次彭城之战,自己五万精兵,结果被曹真三千骑兵击溃,这对于吕蒙而言,实是难以洗刷的耻辱,自回江东之后,吕蒙也觉得抬不起头来,这回被张郃昭戳中要害,吕蒙自然是觉得颇不自在。

吕蒙的心中,对镇守徐州的曹真仍然存有某种畏惧。

殿中的气氛一时沉寂下来,正在这时,匆匆而入的侍从,将一道由寿春守将朱然发来的急报递到,打破这略有冷清的气氛。

孙权展信一开,不觉龙颜大悦,兴奋的叫道:“太好了,真乃天助我也”

那两位文武大臣均是一奇,忙问是何喜事,孙权将那信往案前一摊,笑道:“子布,你的担心看来是多虑了,徐州的曹子丹已经准备归顺于朕了。”

吕、张二人惊喜过望,急是争着将朱然的来信抢来细看,方绍相信孙权所说。

吕蒙兴奋道:“陛下,曹真若来归降,则我军不废吹灰之力便得徐州,以此为突破口,北争中原将不再有阻碍了,陛下,请速下诏令移兵东南吧。”

如今既闻曹真归顺,张昭也就无法再反对,索性改口道:“陛下,子明言之有理,事不宜迟,我们必须赶快接收徐州,尽可能多的争夺魏土才是。”

在文武两位重臣的共同支持下,孙权遂下了决定,当即向前线围攻江陵的陆逊发去诏令,令其撤围东归,留下五万兵马守御已得荆州之地,其余兵马尽数调往徐州。

柴桑距江陵不过数日诏遥,撤兵的诏命很快送到了前线。

此刻的陆逊,正亲自指挥着近六万吴军围攻江陵,时至如今已近四月。

尽管吴军十倍于敌,尽管吴军有水军绝对优势,尽管江陵城被围得水泄不通,但在死伤甚重的情况下,陆逊就是奈何不了徐庶和张辽所守的这座荆州第二大城市。

不过,陆逊并没有灰心,他相信,只要汉魏之间的战争仍在继续,那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来攻破这座不屈之城。

然而,邺城之战,魏军全军覆没,曹操被俘的消息打破了陆逊的如意算盘,而随之而来的孙权撤兵的命令,更令陆逊雪上加霜。

“将军,江陵城眼看就要攻破,这个时候撤军,岂非功亏一篑。”奋武将军朱桓表示了他的不满。

陆逊于将诏命合上,走出帐外,远望烽烟弥漫的江陵城,叹道:“我东吴隐忍了多少年,方才等到这样袭取荆州的天赐良机,如今陛下却为徐州之利所诱,撤兵东去,须知徐州虽大,但汉军有骑兵之利,一旦南下相争,我军自是难以抵挡,到时候徐州还不是要拱手让给汉国,我只怕这一回是两头皆失呀。”

朱桓眉头紧皱,忙道:“既是如此,将军何不向陛下进言,让他收回成命,依旧集中兵力攻取江陵和襄阳呢”

陆逊只是望城兴叹,却是无有言语。

其实,陆逊也有自己的难处,此番自己被封为镇西将军,统率大军袭取荆州,一则是孙权江东化的手段,二来也是为了迷惑关羽,三才是自己这些年所立的功绩,其实孙权真正信任之人,还是吕蒙与张昭。

而这吕、张二人,又是淮泗士人的核心人物,如今徐州可以不攻而下,得此“天赐”之机,张吕二人自然会极力劝说孙权移兵纳曹真之降。他陆逊这个时候若是提出反对意见,不但会遭到淮泗士人的反对与敌对,而且会让多疑的孙权,对自己的意图有所怀疑,好不容易才从淮泗士人手中分到的一部分兵权,保不住也会被孙权这样收回去。

所以,陆逊才会如此的犹豫不决,心事重重,而他的那点顾虑,也只能跟江东出身的朱桓说一点而已,并不能尽数吐露。

“罢了,君命不可违,陛下既要撤兵,那我们就撤吧。”沉思许久之后,陆逊终不情愿的做出了妥协。

三天之后,十五万吴军陆续撤围,被隔在汉水以北的关羽,在熬了四五个月后,方才重新得能南渡汉水进入襄阳。

尽管襄阳和江陵这两座重镇得以保全,但关羽却发现,自己的地盘已经严重的缩水: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已尽为东吴所得,江夏郡的江南全部,以及江北部分地区也皆落入吴国之手,江陵以东的部分南郡同样也被吴国夺去。

这也就是说,诺大的荆州,现在握在关羽手中的,就只剩下一个南阳郡,北江夏郡,还有南郡西北部。

此时,张飞所部已攻破函谷关,正向洛阳挺进,北方的方绍的功绩就更是了不得,而他关羽在这次灭魏之战中,不但寸功未立,反而是损兵失地,颜面扫尽。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关羽既羞愧又愤恨,在进入襄阳的第二天,关羽就向长安上表,请朝廷调拨军队,助他向吴国进攻,夺还荆州。

苦等了数天之后,关羽不但没有等到朝廷的援军,反而等到了朝廷召他入朝辅政的诏命,这让关羽感到相当的吃惊。

第三卷 争雄 第四百二十七章 灭魏之后

朝廷是让关羽回京辅佐幼主,改由徐庶镇守荆州,并都督荆益二州军事,朝廷给徐庶的这个权力,显然比先前身为上大将军的关羽要多。

荆州是关羽经营了十多年的“老巢”,这里有忠于他的十余万军队和各级将领,如若被调往京城,名义上说得好听,是什么辅政大臣,但他在京城军队中的影响了却远不及荆州,这般调动,其实是一种明升暗降,间接的削了自己兵权。

很明显,这又是诸葛亮和庞统那帮辅政大臣们想出来的“馊主意”。

“大将军,此诏不能接啊,你一旦被调入长安,定然玩不过诸葛亮那等狡猾的文臣,到时候大权旁落,就该悔之晚矣。”

彭羕焦虑的劝说着关羽,眼下他的前程与志向与关羽休戚相关,如果关羽的权势衰落了,那也就意味着自己苦心谋划了这么多年,到头来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关羽当然不想受此诏命,但他却也有自己的不得不应的难处。

荆州被袭,襄阳主力水军覆灭,困于汉水北岸数月而不得渡,如此种种的挫败,如今已是令他关羽的威名大大受损。而相反的则是方绍的灭魏奇功,使其的威名迅速的崛起,就连关羽也不得不承认,此刻的方绍,在军中的影响了,实则已超越了自己。

这也就是说,通过方绍的崛起,朝廷那帮文人已经在军中获得了盖过自己的发言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