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卧龙助理 > 分节阅读 255

分节阅读 2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月的时间日夜赶工建成的,据说在建这座大殿的过程中,光累死的丁夫就有两千之多。

两千人,对于人口稀少的江南来说,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这座宫殿的富丽堂皇,却丝毫不逊于长安与邺城的任何一座宫殿。

即使是当年统治着几乎整个北方的曹操,在营建铜雀台时也是犹豫再三,最后是在不敢多耗民力的前提下,花了多年的时间才建成。而今的吴国,富庶远不及汉魏二国,而孙权方一称帝就大兴土木,以满足其个人的享乐,在蒋干看来,这是很不妥当的。

“孙仲谋毕竟还是不如其兄孙策呀,终究只是一个守土之犬而已。”

蒋干带着心中的讽意走上前来,不卑不亢的向孙权行礼。孙权只是微点了点头,轻轻一挥手,婢女为蒋干看了座。

“魏使啊,听闻贵国现下正被汉国的三路大军入侵,眼下各个战场都是焦头烂额,不过魏使你看来是一点都不担心呀。”孙权的口气漫不经心,而他如此言语,显然是带着几分讽意。

蒋干淡淡一笑:“陛下身为一国之君都不担心,蒋干只是一个小角色而已,又何需担心呢。”

孙权先是一怔,接着呵呵笑道:“朕还未赐酒,魏使你就先醉了么,被入侵的可是贵国,朕有什么好担心的。”

蒋干面无表情的道出了四个字:“唇亡齿寒。”

一刹那间,孙权的脸上闪过一抹惊悚之色,不过也只是一闪即逝,如果不是蒋干有意密切的观察在他,也很难发现孙权在一瞬间的思想变化。

看到这一点,蒋干心里又有了几分低气,遂又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最浅显的道理,我想以陛下之英明神武,自然不会不知道。既是如此,那陛下就更应该懂重,汉国若吞灭了我大魏,下一个目标自然也就轮到了陛下的吴国。大魏如果都挡不住汉国的进攻,那么干以为,吴国也一样挡不住,到时,步我魏国的后尘只是时间问题。”

明知蒋干此言是有所图,但孙权的眉头还是忍不住微微而皱。

“于我蒋干而言,大魏若亡,我大不了归隐田园,回老家做学问,倒也乐得自在,如果我心情好,或许还会在新君那里谋个一官半职,我这小日子照样过得舒舒服服。可是,陛下就不同了,如果汉国攻灭了吴国,陛下只怕是,嘿嘿”

蒋干没未讲话说完,但那欲言又止的杀伤力却更大。

孙权眉头皱得更紧,挥手示退了歌伎伶下,大殿之内很快安静了下来,孙权则是面露怒色,喝问道:“魏使,你敢对朕说如此不敬之话,就不怕朕一怒之下杀了你吗”

蒋干淡然一笑,全然无惧:“陛下若是杀了蒋干,蒋干便可与那苏武、张骞一样名垂千古,为后世所景仰,对我这个读书人来说,倒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面对着这般自若的蒋干,孙权沉怒了半天,忽然哈哈大笑:“果然不愧是公瑾的同窗,蒋干,你这一张嘴真是独步天下呀。”

蒋干谦然一笑:“陛下过奖了,其实,干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孙权抚着紫髯,饶有兴趣的说道:“既然先生给朕描述了这般恐怖的一个未来,但不知先生可有解决之策吗”

蒋干道:“既然陛下问了,那干也就不吞吞吐吐,其实干确有一计。”

孙权问:“愿闻其详。”

沉寂了片刻之后,大殿中发出一个充满杀气的声音。

“奇袭荆州”

陆口。

此时的陆口,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人烟稀少的小村镇,作为柴桑以东最重要的军事要塞,经过汉吴两国十数年的经营,此地已成为一个军民两用的繁华的港口。

汉军在此地设有仅此于夏口的庞大水寨,作为防备东吴的最重要的前哨基地,陆口集结了将近七百余艘大小战船,这个数字已经接近荆州水师的三分之二左右。

在汉帝刘备去世前的大多数时候,陆口汉军的规模,至少保持在两万人左右,这个数字大多数时候,也会根据东面柴桑的吴军驻军数量做相应的调整。

水寨高台上,徐庶望着一艘艘满载着士兵驶离水寨,脸上渐渐露出焦虑之情。镇守陆口,一镇就是近十年的徐庶,此时已身任右大司马之职,尽管这个官职显赫无比,但其实他所能动用的兵力,大多数时候仅只陆口的数万驻军而已。

但是现在,他麾下这点可怜的兵力也要被收走,前线的上大将军关羽已经下令,从陆口调动大部分的军队增援前线,这也就意味着,现下徐庶手中的兵力,只剩下不到五千。

“云长太过托大,他这么做,只怕是会给别人钻了空子呀。”

徐庶遥望东面而叹,目光之中布满了担忧之色。

第三卷 争雄 第四百一十二章 隐患的种子

“大司马,兵马皆是集齐,若无什么吩咐的话,我就上船出发了。”

上前说话的是关平,此时,这位曾经的关家小将军,已经成长为成熟的将军,他也已有妻室儿女,现下官任荡寇将军。这个官位是他的父亲曾经拥有过的,显然,他的父亲为他争取到这个官位,表达出对自己的这个长子寄有强烈的期望。

“定国,上大将军真的打算把陆口大部分的兵马调走吗”徐庶明知事实已定,但仍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关平面色凝重:“前线的那个于禁抵抗非常顽强,父亲说了,若想击败此人,就必须向前线增兵,用绝对的兵力优势冲垮他。”

徐庶叹道:“话虽如此,可是陆口如今被调得只余下不到五千的兵马,若是东吴来攻,却当如何应对。”

关平不以为然道:“大司马多虑了吧,我大汉国如此强盛,东吴焉敢来犯。再则,前不久新到柴桑上任的那个什么吴国大都督陆逊,只不过是个软弱的儒生而已,你看他给父亲写得信,那讨好之词用的,哎,连我都觉得肉麻,这样的人,能成什么气候呢,吴帝又不是蠢货,若是想侵我荆州,又焉会用此人。”

关平洋洋洒洒一番论词,表示了对陆逊的轻视,以及吴国不敢对荆州用兵的自信,显然,他的意思也正是关羽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关羽敢将陆口之兵几乎调光的原因。

关平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徐庶也无话可说。以他右大司马的身份,如果在长安的话,当然是极有发言权,但这里是荆州,是上大将军关羽的地盘,这里是关羽说了算,特别是当先帝故去以后,更是如此。

唉,若是先帝尚在的话,绝对不会令云长这样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