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卧龙助理 > 分节阅读 241

分节阅读 2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岂能瞒得过儿子。”

见到“阴谋”被拆穿,陈群只得叹道:“阿泰呀,父亲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我们陈家,为了我们士族的利益,希望你能体谅为父的苦心。”

陈泰皱眉道:“父亲,曹氏待我们陈家和众多士族不薄,连父亲的九品中正制也用了,可以说是完全的倒向了士族这一边,父亲若在这般危难关头背弃曹氏,岂非要被天下人说父亲背信弃义。”

“故说八道”陈群怒喝一声,显然是被儿子过分激烈的言辞给激怒了,他板着脸道:“当年为父归顺于曹氏,本就是因为曹氏拥立汉帝,保卫汉家正统的尊严。曹公代汉而立,为父我之所以拥护,还不是为了天下苍生和我们士族的前途命运,可是自大魏建立以来,连连失败,人民日益困苦,咱们士族的土地良田也不断的沦陷丧没。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汉室天命不绝,为父现下顺应天命又有何不妥。”

陈群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这个理由能说服他自己,却说服不了他聪慧的儿子。

陈泰将他老子的话置若罔闻,苦苦劝道:“父亲,如今中原尚在,河北也未全失,而陛下也已苏醒,胜败之势尚未可知,就算你要为了咱们陈家,为了士族前途设想,在这个时候就选择倒向汉国,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呢。”

到了这个时候,陈泰也没什么可瞒的了,毕竟陈泰是自己的长子,若不久实施献城归降的计划,自己的儿子当然不能置身事外。

陈群遂道:“阿泰,到了这个时候,为父也就不瞒你了。我已与你仲达叔父商定好了,若是十日之内,陛下的援军不能赶到邺城,那就意味着大魏的气数将近,我和你仲达叔父将再无迟疑,你也早些做好心理准备吧。”

“父亲”

陈泰还待再劝,陈群却拂袖道:“此事为父心意已决,你也不必于多言,我还有事要做,你先出去吧。”

陈泰见父亲决然如此,心知无法再劝其回心转意,只能暗叹着起身离去。

三天之后。

黎明时分,太阳尚未升起,天地仍笼罩在片朦胧之中。

忽然之间,紧闭了许久的邺城北门,在这样一个静寂的时刻悄悄打开了。

一百多轻骑迅速的从门缝中溜出,马蹄包裹着布,四蹄踏草如飞,向着汉营方向疾驰而去。

方绍虽然屡出奇谋,但谨慎却是其本性,即使在这般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依然不敢有所松懈。

因此,即使是夜里之时,大营外围也是游骑斥候广布,所以当那一百多魏骑离大营尚有数里之远时,侦知的斥候便飞奔向大营发出了警告。

沉睡中的士兵们迅速的被唤醒,匆匆忙忙却又有条不紊的进入战斗岗位,当三千多军兵已列阵于重重的鹿角之外时,敌骑已奔至营外两百余步。

一场破袭战似乎马上就展开,但就在这时,敌骑突然停止不前,在超出有效杀伤射程的范围之外,向着汉营发起了远箭袭。

在这样远的距离里放箭,即使敌人被击中也最多是擦破点皮,魏军的这样的举动显然有点不合常理。

但很快汉军们就明白敌人为什么要这么作了,因为对方射过来的箭上还绑着一卷卷的书信。

在将两千余支箭射完之后,那一百多魏骑赶以在汉军的骑兵尚没有出击之前,迅速的折返而回。

一盏茶之后,一封从敌箭上折下来的书信摆在了方绍的案前。

方绍揉着尚带着困意的睡眼,不紧不慢的看着那封信,半晌之后,他渐渐的眉开眼笑了。正在这时,马谡也手揣着同样的一封信匆匆而入,兴奋的叫道:“大司马,陈群有回信了,他答应十天之后献东门归降。”

方绍将那信放回案上,冷笑道:“十天,嘿嘿,看来他对曹操还抱着一线希望,想拖上十天,看看曹操能否赶来救援。”

马谡也笑道:“昨日传来消息,曹操果然越过白马津,现下正由卷县渡河,看来他确是想从河内郡绕道来救邺城,不过安国将军已经攻下朝歌,曹操不过万兵马,想突破朝歌岂是易事。”

方绍哼了一声,淡淡道:“曹操想绕远路就让他绕吧,那咱们就再耗上十天,等着陈群最后一线希望破灭,拱手把邺城献给我们吧。”

千里之外,卷县渡口。

因是白马津的渡船被姜维一把火烧了个精光,所以眼前的魏军将士,只能乘坐粗粗赶制的木筏渡河,北渡的速度相当的缓慢,到现在已经过去两天,却仍有五千兵马尚未渡完。

望着滚滚的黄河,曹操一脸的凝重,这个时候,仿佛又回到了官渡之战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此时的形势,一点都不比当年要乐观多少。

“文和,你说我们这次的计策能成功吗”曹操忽然问道。

贾诩沉默了许久,淡淡道:“臣也不敢保证,究竟能不能成功,就看上天是否还眷顾我大魏吧。

第三卷 争雄 第三百九十一章 特殊的河内

这一支沉默的队伍,沿着绵延起伏的山地攀行,两翼的山势皆陡峭嶙峋,唯中间一段地势较低,可以供人勉强行走。但仅仅这较低的狭道,所处的海拔也远高于平原。

两万多人的队伍,如长蛇一般在山岭间穿行,举目远望,蛇头已入云端,回目而视,蛇尾尚在山脚徘徊。

没办法,山道狭窄,只能将队伍拉成这么长才能勉强行进。

在登上一道岭之后,曹操从马上跳了下来,一屁股坐在了山头的草地上,喘着气极目远眺,只见西北方向,两道山岭之间隐约可见一座关城若隐若现,那便是箕关了,而他们所攀爬的这道雄奇险峻的山脉,便叫做王屋山。

这王屋山东依太行山,西接中条山,北连太岳山脉,南临黄河,号为天下九大名山,愚公移山里指的那座山,正是这王屋山。

这王屋山位于河内郡的极西,是该郡与西面河东郡的天然分界线,两郡之间唯一连通的通道,就是位于王屋山中部低地的箕关。

至于西面的河东郡,战略意义则极为重大,其郡南临黄河,与弘农郡隔河相望,北临平阳,西通关中,蒲坂津就位于该郡,可以说,河东郡是连接关西各州与河北诸州的枢纽之地。

贾诩的计策,正是让曹操以从河内郡东援邺城为由,中途率军反向西去,西出箕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河东郡,夺据蒲坂津,彻底断绝河北汉军与关中的联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