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卧龙助理 > 分节阅读 121

分节阅读 1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现在的他,显然不大情愿委屈了自己,这样的话,我们也就不能坐视不顾了。”

有了诸葛亮话,方绍便宽心了,遂道:“如此说来,先生你也力主此事了”

诸葛亮微微点头,道:“这件事咱们主要是为阿泰公子设想,至于少将军,也算给他一点警示,若然经此一事,他还没有收敛的话,咱们便可再进一步有所计划。”

几个荆徐集团的头头们私下商定了这般计策,于是,不久之后,南郑之中便是流言四起,说什么汉中王之所以迟迟不肯立世子,说是认为两位亲子年纪尚幼,不便为嗣,其实是有养子刘封为世子的念头,还说什么荆徐士人与两位小公子关系密切,汉中王要为刘封铺路,有意要打压荆襄士人。

流言很快从南郑散播而出,用不着多久,就连荆州也是传得沸沸扬扬。而镇守荆州的关羽闻知此等流言,更是很自觉的配合着方绍的计策,亲自给刘备送了一封信去,委婉的质问他这大王兄长,是否真的有想要立养子为世子的打算。

收到这封信没多久,刘备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刘备自己也知道,他立足争天下的根本在于荆州,如今就连荆州也受到流言的影响,文武官员开始心怀猜忌,这般事态,他自然不可轻视。

于是,他不得不召见了诸葛亮等要臣商议此事,但似乎他也猜到几分流言的背后所在,故而也将法正一同召来。

“诸位爱卿,目下两州之间,不知为何忽然流言四起,搅得人心沸然,诸位可有应对之策”

面对刘备的发问,诸葛亮装着无辜的样子,反问道:“不知大王所指的流言是什么”

刘备轻咳了一声,道:“自然是关于封儿的事,孔明军师想必早有耳闻了吧。”

诸葛亮恍惚而悟,道:“原来是这件事,其实嘛,亮以为这流言也并非无风而起。”

刘备一怔,道:“孔明军师此话怎讲”

诸葛亮道:“如今大王建国称王,诸般王国之制皆已齐全,却只没有立王世子,故是群臣才会心存疑惑,这般的话,流言自然就起来了。”

刘备眉头暗暗一皱,道:“那依军师之见,又当如何平息。”

不待诸葛亮开口,庞统便道:“这个简单,大王有阿泰公子这个亲生嫡长子在,立其为世子之后,这流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而那些心怀非份之想的人,自然也就断了念头,群臣的疑惑必也随之烟销云散了。”

庞统当然不会傻到指明道姓,不过刘备一听这话,自然知道“心怀非份之想的人”暗指的是谁。

他的脸色微微有变,显然庞统的话触动了他的神经。不过,刘备毕竟是刘备,并非那么容易就着道的,于是他又将目光转向了法正,道:“孝直,依你之见呢”

法正也不含糊,直然道:“其实以大王如今之春秋正盛,也不必急于立世子,何况两位公子年纪都还很小,立早了的话,万一让他们过早的就背负着王世子的重责,似乎也不利于成长。”

法正竟然用“春秋正盛”来形容刘备,这让方绍差点笑出声来,这马屁拍得还真是够假的,不过假归假,反而没人能够反驳,就算是刘备自己,当然也不会承认自己从生理上来讲,已经是“日暮西山”了。

法正果然是抓住年纪这件事来做文章,而且他还特意只提两位公子,而不提阿泰一人,显然表示他认为两位公子拥有平等的继承权,也就委婉的表明,吴夫人肚子里那未出世的孩子,如果是个男孩的话,那便与阿泰和阿斗一样拥有平等的继承权。

法正的借口早在他们的计划之中,方绍在诸葛亮的暗示下,当即道:“诚如孝直所言,阿泰公子的年纪虽然尚幼,但若不立其为世子,又如何能平息这流言,若不平息这流言,群臣皆怀有疑惑,又如何能一心一意的为大王的北伐大计设想。”

方绍这话与其是在说给法正听,倒不如是在说给刘备听,果然,一提及此事,刘备的表情马上为之一动。

法正被堵得一时无话可说,这边荆州几人,心里无不暗自得意,心想着这一番算计八成是得手了。

只是,法正沉默了半晌,却道:“正有一计,倒是可平息这场流言。”

正自暗中得意的方绍不由一怔,而刘备则是喜上眉梢,忙道:“孝直有何良策”

法正遂道:“前者孟子度北攻东三郡之后,宜都这个要地,就一直未有合适的人选镇守。此地北可通东三郡,西据三峡之险要,东连南郡,是为要害也,大王正需一位既信得过,又可独挡一面的人前去镇守,正以为,派少将军去是最合适不过了。而若少将军离开益州,不再跟随大王左右,如此明了的暗示,众人的疑惑自然也就没了。”

法正此言一出,方绍是既惊讶又感慨,心中暗忖:“法孝直这家伙真是厉害呀,想不到他还有此一手,这下有点失算了呢。”

而法正则暗中得意:“哼哼,将来吴夫人若是诞下一位公子,我还怕这刘封成了绊脚石呢,今天正好借此将会,将他发配出去,既阻止了你们想立阿泰公子为世子的算计,又消除了一桩隐患,这正是一石二鸟啊,嘿嘿”

第三卷 争雄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夫人

都他祖母的在算计,刘备当然也在算计,他算好了法正会替他想出一个好招的,而法正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此言一出,刘备马上道:“孝直言之有理,那就这样吧,孤就委任封儿任宜都太守,不日就出镇宜都。至于立世子之事,诚如孝直所言,孩子们还年幼,等过几年他们长大些再说吧。”

刘备这话一说,诸葛亮等人便没办法了,只好默认了刘备的决定。

结束了这场结果出乎意料的议事之后,时近傍晚,荆襄的这帮人连晚饭都顾不得吃,马上又聚到了诸葛亮府中。

门一关上,庞统便没好气的说道:“好个法孝直,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呀,让少将军出镇宜都,哼,亏他也想得出来。”

糜竺亦是焦虑道:“难道我们就这样算了吗”

而方绍却道:“依今天王府中主公对孝直的态度,我觉得主公很可能是怕吓立储过早,会冷了孝直等益州和东州士人的心,所以才不惜在如此重大的事上,对我们荆襄士人的意见采取反对态度。”

方绍的话令众人的思维拐了个弯,诸葛亮点着头道:“中正说得也不错,也许我们之前是太过注重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这一点。而今北伐中原,势必要多赖孝直、孟起等东州士人,如果冷了他们的心,使他们不肯出全力支持的话,于全局而言,倒是得不偿失了。”

庞统道:“咱们也不用动不动就以全局来委屈自己,孝直他们就是瞅准了我们这一点,所以才以此为恃,将来北伐若然功成,就只怕赢了全局的只会是大王和孝直,到最后输了的却是我们荆襄士人啊。”

很显然,庞统的功利心极重,对眼前利益亦远比孔明所看重,只是,如果这样的话,刘备集团最终只会沦为与东吴集团一样短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