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穿越时空的蝴蝶 > 分节阅读 709

分节阅读 70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就到海外去当寓公革命复国的伟大事业,在这么一帮混账家伙的瞎折腾之下,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啊”

分割线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时代的翔龙帝国革命党,都是一帮无组织、无纪律、无责任心的乌合之众。

从组织上而言,革命党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党魁,也没有一个集体领导的最高委员会,而是由一堆大大小小各自独立的组织、帮会和党派拼凑起来的超级大杂烩。其中包括阉党、民主同盟党、东海革命军、复兴会、血花社、暗杀团、救国委员会、人民解放阵线等等。

这些乱七八糟的革命小团体,除了在推翻朝廷这一点上能够勉强达成一致之外,其余的观点和理念完全是南辕北辙,彼此之间甚至还有互为仇敌的。

那位最初竖旗举兵的民主同盟党总理文德嗣,在协调各路革命力量夺下了台湾岛之后,就是因为压不住同盟者之间层出不穷的内乱,最后连自己都闹出一串丑闻,搞得快要身败名裂,这才心灰意冷地放弃了“台湾民主国”大统领的宝座,躲到琉球岛隐居去了。

这一次,玉山派修士突然倒戈投靠朝廷,导致“台湾民主国”腹背受敌,革命阵营几乎陷入绝境。

在这种生死一线的巨大压力之下,各个革命团体都被迫放下成见和芥蒂,联手应对本次危机。不仅李华梅等人在台湾岛的战场上领兵坚持抵抗,大陆上的各省革命同志也在紧急策划起事,以分散朝廷的注意力,拖住攻打台湾的讨伐军。这个策略本身是没有什么错的,但问题是

“大陆上的革命同志们,因为一时间推举不出一个能服众的领袖,居然根本没有通知我一声,就把文德嗣这个国父给抬上去了唉他们这回可真是瞎了眼”

一提起这事,李华梅提督就恨得咬牙切齿,“可怜了徐州新军那两千多受骗的死难弟兄啊”

原来,在连续十几年的屡次武装起义,多半以失败而告终之后,革命党内部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光靠组织刺杀、暴乱和恐怖行动,是无法成功在敌后站稳脚跟的。

而以“台湾民主国”如今这种混乱分裂、各自为政的糟糕现状,也根本无法建立起一支像样的革命军队,拉开架势与朝廷光明正大地争夺天下。

因此,唯有渗透进朝廷的军队,设法发动兵变,把敌人的军队变成自己的军队,用朝廷的军火弹药攻打朝廷,革命党人才有可能实现武装割据,进而一步步将朝廷的实力耗干拖垮。

其中,驻扎在淮北徐州镇的朝廷新军,乃是各路革命党人掺沙子的首选。

这支部队因为远离南北战区,又与江南的京畿腹地隔着不短的一段距离,所以主事者的警惕性不高,对内对外的戒备都很懈怠。而且,由于徐州新军正处于筹建阶段,上级军官为了尽快征召到足够的兵力,在征发兵员的审核方面非常马虎,正好方便了革命党人从中渗透和发展革命力量,

就这样一两年下来,在额定编制为八千人的徐州镇新军之内,已经充斥着上千人的革命党,此外还发展出了许多同情者和支持者,可谓是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但问题是,这些革命党人并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而是分别隶属于十几个不同的团体,彼此关系相当糟糕。所以真正到了准备起事的时候,立即就为应该推举谁当首领而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差一点自相残杀。

而革命党的首任大统领,民主同盟党总理文德嗣阁下,在被迫辞职下野之后仍然不甘寂寞,一直孜孜不倦地图谋复起,并且在前些日子因为躲避琉球内乱的关系,搭船逃到了两淮一带,又与当地革命党搭上了关系于是,在起义筹备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因为文德嗣的资历最老,威望够高,各路革命力量便被一致推举为徐州起义总指挥。连带着追随文德嗣一起流亡回大陆的几个民主同盟党失意政客,也是趁着这股东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被委任了参谋官、联络官之类的职务。

接下来,徐州新军果然成功发动兵变,很轻松地占领了驻地营垒,并且派出一路奇兵控制了军火库可谁想到起义部队兴冲冲地打开军火库一看,却发现这里头各类弹药辎重一毫也无,干净得能滑倒老鼠

原来,同样是因为徐州新军的驻地远离京城,又常年没有战事,纪律监督颇为松懈的关系,其内部的贪污腐败问题,已经猖獗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朝廷拨发下来的军需弹药,本来就已经是七折八扣,而好不容易到手的这一批货色,又大多被后勤部门和各级主官给倒卖了个干净。剩下一些也都被藏进了各位将官的府邸,预备着训练和武装家丁之用但军火库却因此成了摆设

如此一来,事先没有做好情报工作的革命党人们,一时间便华丽丽地集体晕菜了两千多人的起义部队,总共却只有三千多发的子弹,平均每个士兵一发半这仗可还怎么打啊

而反革命势力的反扑,也是出乎预料地迅速新军内部的顽固派高层军官,在最初的惊慌失措之后,很快就组织起了自己的家丁家将,以及附近的地主团练,对几乎没有弹药可用的起义部队发动了反攻

针对这一危机状况,负责徐州起义的各位革命领袖们,立即组织了一次紧急会议,然后颇为厚颜无耻地作出了决定:自己这些宝贵的革命骨干,应该尽快跑路到安全地方,以便于保存有用之身;而被他们忽悠起来的起义士兵,则应该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为自己这些人的出逃拖延时间和堵抢眼

于是,诸位跑路功夫了得的革命领袖,全都安全“转进”海上,跟着文德嗣文总理又一次溜回了琉球岛。而被他们丢下的两千多起义士兵,却惨遭镇压部队的围剿和屠杀,几乎无一幸免。

三十五、“远距离革命”异闻录下

三十五、“远距离革命”异闻录下

对于革命阵营在近期的一系列拙劣表现,李华梅提督差不多已经是“哀莫大于心死”了。

“前天我找到文德嗣,质问这位国父为什么丢下两千多起义部队不管,自己却悄悄开溜,导致两淮地区革命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就算是没有弹药、事不可为,也应该想办法保存革命力量,让起义军化整为零、突围出去,在乡间设法潜伏下来怎么能欺骗他们坚守待援,然后自己却一走了之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