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穿越时空的蝴蝶 > 分节阅读 484

分节阅读 48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筹莫展之余,纠集了更多军队的朝廷那边,却是正赚得盆满钵翻,数钱数到手抽筋自然,这些钱财全都是被鲜血和尸臭给彻底浸透了的。

根据大阪前线断断续续传回来的消息,自从朝廷正式发动倒幕战争以来,已经有约摸六万多名“倒幕志士”陆续集结于京都,除了萨摩、长州、土佐等倒幕藩国派遣的三万人左右的正规军以外,还有其余三万多名零散成员,大多为穷困潦倒的失业浪人,以及很多前来碰运气试图混一张官皮的流氓、无赖、山贼、海盗和通缉犯等等,基本上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堪称是聚集了各种各样穷光蛋和人渣典型。

这些穷光蛋和人渣两手空空地赶到京都,本来想乘着朝廷发动倒幕战争的东风,设法捞一个“复兴功臣”的头衔,从此过上三妻四妾外加顿顿白米饭天天有鱼吃的幸福生活。哪里想到自己好不容易赶到了京都这个“中心”,加入了组织,结果却是连一文钱的军饷都捞不着,吃喝拉撒一概没人管。别说什么白米饭和烤鱼了,根本就只有喝西北风的份毕竟朝廷已经沦为提线木偶和花瓶摆设太久了,久到完全忘了要如何履行政府职能,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打算要给军队提供粮食

眼下这会儿的朝廷,虽然号称要“王政复古”,实际上依然和往日一样,只知道一个劲地收钱卖官,将“倒幕义军”的各级官位一律明码标价,却从未想到过要给“义士”们提供吃喝,认为所有“倒幕志士”都会继承和发扬时代的艰苦朴素精神,做到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不给天皇增添任何麻烦

至于各藩的军队和领主,在这种灾荒动荡的年代,能维持住自己人的补给就很不容易了,既没有这份财力也没有这份善心去接济这些新来的“同志”兼竞争对手。

于是,在生存压力和朝廷大义的双重激励之下,这些饿死鬼不得不自己动手找饭吃。他们先是积极响应朝廷圣旨的号召,对京都周边地区的“秽多”、“非人”聚落进行了拉网式的清剿,逐一血洗和焚烧了近畿地区所有“秽多”、“非人”等贱民聚居的村镇,许多传承上千年的古老村庄因此灰飞烟灭。

根据京都方面出台的最新政策,凡是有着“秽多”、“非人”的贱民身份,或者与这些卖国贱民杂居的人,一律自动全家触犯死刑,应当尽快给予人道毁灭。所以,在这一系列的剿灭卖国贼作战行动之中,根据朝廷的重要指示,诸位“倒幕志士”严格执行了相应的俘虏政策。基本上是每到一处贱民聚落,就杀一处、抢一处、烧一处,处处三光,上自八十老汉下至三岁小儿,一律不留半个活口,通过这一最具说服力的实际行动,向朝廷和天皇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与勇敢。

时至今日,光是侥幸逃进大阪城避难的“秽多”、“非人”难民,就已经达到了三万余人。即便是三井龙姬脚下这座和京都关山远隔的江户城,这一个月里也有超过两千名难民携家带口飘洋渡海而来。至于在大屠杀中死掉的贱民究竟有多少,已经是谁都没办法说清楚了。

虽然这些贱民近年来依仗洋人巧夺豪取、作威作福,在庄子里很是积攒了不少钱财,诸位倒幕志士在剿灭他们之后的获利颇多。但是一来其中的大部分贱民消息灵通跑得快,在志士们杀到之前就已经带着积蓄躲出去了,二来即使搜刮到若干尚未转移的财宝,也还得给朝廷公卿和几路强藩诸侯上缴一部分充当孝敬。此外,要参与分钱的总人数也未免多了一些所以折腾到最后,真正落到每位“倒幕志士”手中的东西其实很有限,几番花天酒地下来,就又变得囊中空空了。

如此一来,诸位被养刁了胃口的倒幕志士们。只好重新提起刀子,继续去抢劫商铺和民家。但京都乃是众位公卿聚居之地,又有大军屯驻威慑,终究是不敢闹得太过分,而且普通百姓家中也没有多少余财可抢。于是,这些胆子越来越大的家伙,居然把主意打到了京畿一带的诸侯和寺院头上

先说诸侯,京都周边除了十万石皇家御领、四十万石寺庙庄园和少量幕府直辖区之外,还安置着三十几个藩国,都只有一两万石的规模,按版图和势力来算都是迷你型的,在幕府体系内属于“无城”级别5万石以上方可筑城堡居住,顶多也就相当于西方中原天朝的一个大地主,住着一个大院子,家中有几房妻妾,几十个侍女小厮,在农闲时能够动员起几百号农民,去邻居的地盘打群架而已。

更何况东瀛此前一直是太平世道,京都周边又是富庶繁华之地,这些藩主基本上都把军费挪用到了挥霍享乐上,军备防务废弛至极。京都事变之初,他们原本还想着观望一下看看风色,等到此刻大祸临头,已经是出战则无兵丁,防守则无堡垒,连易帜投靠都没人理会,除非逃跑,否则就只能束手待毙了。

其中最最冤屈的,要数京都南郊的淀藩了。这个封地不过两万石的小藩。由于紧贴着京都,从很早以前就和朝廷来往密切,暗中资助着倒幕行动,其藩主虽然身居幕府老中之职,但依旧一颗红心向着朝廷,不断从江户传递出各种隐秘消息,给倒幕组织通风报信,堪称是地下工作者的典范。

在京都事变之时,淀藩虽然事先没有得到消息,但还是仓促拼凑了几百号闲人充当“义兵”,从幕府军的背后打黑枪。只可惜兵力太少装备太差,也没有勇将猛士带队,一路磨磨蹭蹭地刚开到前线,战火就已经基本平息了,但毕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至于身处于幕府中枢的那位藩主,更是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内丢下了官职和家眷,从江户城星夜潜逃至京都勤王,沿途还设法联络了不少藩国诸侯,约定在朝廷东征之时起兵响应。因此在回京面圣之后,被天皇视为肱股柱石,受到朝廷嘉奖和册封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忠义之臣的典范,却在命令嫡子率领三百家丁进京伴驾、护卫皇宫。导致领地兵力空虚之后,因为囤积的钱粮甚多,而被那些名义上的同僚们所觊觎。

在藩主逃回之后不到半个月,倒霉的淀藩先是给浪人们自说自话地扣上了“通敌”的罪名,被宣布是“潜入阵营的投机分子”,然后就遭到了近万名抢红了眼的“倒幕志士”的武力袭击,藩主居城严格来说只是一所围墙稍微厚实一点的大宅子,被洗劫一空之后又遭到纵火焚毁,上至藩主下至仆妇,合计二百余人全部死于非命。就连领地内另外几个亲族和家臣的府邸,也都遭遇了血洗。

等到朝廷急忙派遣使者前来调停的时候。淀藩已经只剩下一地的尸骸和灰烬了。

更令人无语的是,当淀藩毁灭的讯息传入宫中之后,朝廷固然知道这位藩主确实是忠心耿耿、劳苦功高,绝对不可能是什么幕府打进来的钉子眼线。不过呢,当今的仁孝天皇陛下一向是高瞻远瞩,认为现在更重要的还是一切往前看,况且人死不能复生,既然这家伙已经死了,而三万多“自费参战”的“倒幕志士”,朝廷还要在尽量不花钱的前提下设法拉拢,所以就只能委屈那位烈士再牺牲一下了

于是,在“倒幕志士”的几位首领带队回到京都,将他们从淀藩抢来的财货拨出三成,作为孝敬礼物进贡入宫之后,仁孝天皇便很爽快地发诏书认可了淀藩的通敌罪行,要倒幕志士们继续保持精诚合作,剿灭近畿逆贼。顺便还将淀藩派驻于京都的三百士卒全部诱杀,唯一残存的嫡子公开处决,好让这些凶手们在办事之后放心,也让天皇陛下自己拿钱拿得安心

经历过此事之后,“倒幕志士”们的气焰更加嚣张,打家劫舍起来愈发地肆无忌惮,甚至与驻扎京都的萨摩、长州、土佐等藩国正规军屡屡爆发冲突。而另外一些原本有心出兵上洛勤王,但还没有来得及进京的藩国大名,看到了淀藩的毁灭和朝廷如此凉薄刻毒的处理方式之后,顿时忍不住生出一股兔死狐悲之情,纷纷打起了退堂鼓,缩回自家领地加强城防工事不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