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玩唐 > 分节阅读 692

分节阅读 69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感到十分郁闷。

可是结果呢

汉人也许知道知恩图报,比如后来的洪承畴,皇太极为了招揽他,让自己的妃子小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孝庄皇后,色诱洪承畴。老洪同志禁不住美色的诱惑,再加上皇太极问寒问暖,对他态度恭敬,于是国家民族全忘在脑后了,投降了满清。

但胡人不行,李隆基越是这样,他反而越看不起李隆基。

李隆基还不知道危险已经来临,他又做了一件蠢事,许安禄山在上谷郡铸钱,也就是说给他替国家铸就钱币的权利。这样一来,他的财力更加充足。

也不是没有人看到,许多人进谏说安禄山有反意,连杨国忠都这样说。不过杨国忠不是进忠言,他是看到安禄山如此受宠,眼红污造的。但李隆基不相信。

看到如此,杨国忠更加眼红了。

如果是李林甫在世,还好点。对安禄山有恩,没有李林甫也就没有安禄山的今天。而且李林甫权谋之术过人,说他是十大奸臣好,或者是唐朝败亡的罪盔祸首也好,如果没有很深的权谋之术,如何呆在相位上十九年

看看被王画称为最能善变的姚崇在相位上又呆了多长时间

所以李林甫的权谋之术,也让安禄山有些忌惮,当然,那时候他的谋反条件还没有成熟。

但换了杨国忠这个酒囊饭袋,安禄山尽管上了他的堂妹,根本不把贪婪无能的杨国忠放在眼里,视之蔑如。

这一来矛盾更加激化。

杨国忠为了达到目的,命京兆尹搜查安禄山在长安的宅第,又斩杀了安禄山家客李超。

到此,安禄山反意已决

不过李隆基还不相信,杨国忠又为了“证实”,进言道:“陛下召试之,召必不来。”

这么多人都说安禄山谋反,李隆基心中也开始忽信忽疑,于是召见安禄山。

这时候安禄山还没有准备好,于是冒险进入长安,见到李隆基后放声大哭,说道:“臣本是胡人,是陛下宠爱,才有今天的地步。现在为国忠嫉妒,臣死无日矣。”

你说,这么大块头的超级大胖子一哭,还真有那么回事。

李隆基释解。

于是连太子李亨进谏,他都不听。

两个月后,安禄山从容辞归范阳,一点儿着急的神色都没有看出来。

不管他在军事上天赋如何,单这份城府,恐怕连李林甫也赶不上。

李隆基也没有想到其他,同意了,还亲自御衣辞行,安禄山受之惊喜交加。

实际上不是为了御衣惊喜的,是为了李隆基放人惊喜的。

可是

安禄山出京,疾趋出潼关,连傍晚都在赶路,唯恐杨国忠又下了绊子,将他重新留在京城。他这个大胖子,可没有当初王画的好身手。

然后乘船沿黄河而下,为了抢速度,命船夫手执挽船用的绳板立在岸边,十五里一换,昼夜兼程,日行数百里,经过郡县也不下船。

这时候安禄山反意已明,可是有人说安禄山谋反者,李隆基都把他们捆绑起来送给安禄山。因此,人人都知道安禄山谋反,可没有一个人敢说。

唐朝最大的灾难就要到来了。

尾声 王者归来 第二章 马崽坡

第二章 马崽坡

说起来,安禄山与血营有着很大的渊源。

这要从契丹人说起来,武则天时代,除了吐蕃人论钦陵带来的耻辱外,还有契丹人,先是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硖石谷一战,大败。然后是王孝杰又在硖石谷,但在谷东一战,这一战更惨,十七万人尽墨,王孝杰自己亦坠崖死。最后请了默啜,才将孙万荣击溃的。但却了一头狼,却请来了一头虎。

到了孙佺,冷陉一战,两万八千大军回来没有几个。差一点连乌可利与李楷固都被他们自己族人击杀。

这回到了薛讷,以前他一直很小心的,可听到了东北鞨、奚等部落想归顺唐朝,无奈唐朝不建营州,只好投奔突厥。只要唐朝重建营州,则相率归附。想建营州,必须击败契丹。于是薛讷贪了功,主动请求。七月薛讷出兵,手下大将杜宾客认为时属炎暑,不是出兵的时候,不听。行至滦水山峡,以前王画还照抄了契丹人这次战例,然而薛讷同样疏忽了。于是中伏,八万大军死之八九。薛高与数十骑突围得免,被契丹人嘲笑为薛婆。

又到了赵含章,与契丹战于白山,大败,幸好平卢乌承玼带兵从右杀出,大破契丹大军,才挽回一点脸面。

第二年薛嵩的老子薛楚玉命郭知运的儿子,大将郭英杰率军一万,与契丹战于都山。郭英杰战死,契丹人出其脑袋,余六千人依然不降,于是一万人尽墨。

李隆基十分恼火,又请来当初血营著名将领张守珪。张守珪到任后,整顿军政,激励将士,伺机主动出击契丹。契丹王屈利与可突干见战场上取胜无望,害怕了,使出诈降计。但这点计谋怎么瞒过张守珪于是将计就计,将屈利与可突干斩杀。到了这时候,唐朝也契丹人的局势才真正转守为攻,占据上风。

故事就是从这里发生的,安禄山为张守珪左骁卫将军,持勇轻进,为虏所败,按律当斩。但在临刑前他大声呼道:“大夫不欲灭奚、契丹邪,奈何杀禄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