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玩唐 > 分节阅读 678

分节阅读 67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隆基有什么,可是李隆基只要借助这个势就行了。让外人看起来,自己一定承诺过李隆基什么,只要自己加入,形势急转直下,投靠他的人立即变多起来。

甚至在他谋变时,只要打出自己的旗号,立即有许多死士认为胜算在即,勇跃参与。

他苦笑了一下,这两个人争权夺利,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马上又热闹了。

但他并没有对此关注,因为百姓转移走了,他心中剩下最后的牵挂也解决了。因此,现在能全神贯注投入鼎器的制作,以及新瓷器的研烧。

正月末,又出了一炉瓷,现在王画烧这件瓷器几乎成了笑话。

王画让炉工小心翼翼地打开窑门,李持盈抱着孩子在后面笑ii地看着。

实际上王画烧什么瓷器,她看过多少遍了,精美固然精美,可在她想法中,也没有烧成的希望。

王画回过头,对李持盈说道:“你笑什么”

“我没有啊,二郎,你一定会成功的。”李持盈举了举小拳头,口是心非地说道。

王画心中也没有把握,鼎器眼看就要成功,留给他的时间不多。如果在九州之鼎成功之后,他也离开了灵州,到了大洋洲后,没有那么多工匠协助,也没有了那么多材料供他挥霍,更没有成功的希望。

他心中默默说了一句,也许难度太高了。

实际上这一炉瓷再次烧败的话,他已经不打算烧这件瓷器,而换成别的薄胎瓷。研究了很长时间,只要不烧内胎画薄胎瓷,他还是很有把握的。

炉工小心翼翼地将瓷器搬了出来,忽然传来一声欢呼声。

这是两个瓷瓶。但与别的薄胎瓷不同,它内外皆有图案。

外面是字加图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瓷瓶上下方皆有一些纹饰。如果仅止如此,也早烧成功了。奥秘在瓶内,瓶内还有一幅图画,是根据陶渊明这幅文章作的画,一个山谷,有流水青山,田园村舍,还有许多百姓在耕作,脸上带着快乐的笑容。为了使烧成功后,能看得更清楚一点,刀刻的时候有些深。

本来瓷胎极薄,因为刀刻,所以一烧就结裂了。

而且成本更是高昂,不可能刻好后,上釉,再团瓶。为了其亮丽的色彩,王画用了粉彩,因此必须先用高温烧毛胎,再一点一滴地用精巧的工具,伸进瓶内上釉料,再反复低温上釉。

虽然是撇口瓶,可是在成型的瓶内上釉,是何等的难事毕竟是隔着一层瓷胎,虽然很薄,但不是真的薄如纸,透明照人,对视线还是有影响的。而且瓶子也不大,只能一人操作,极其耗费工时。

为了成功,每次烧结许多瓷胎,分多人勾釉。然后再慢慢烧,慢慢勾釉,结果用了无数工时,耗费了许多原料,前后烧坏了多达近两百伯瓷瓶。这算没有算成本,如果算成本,有可能这两件瓷瓶达到数万缗钱。况且更不计王画自己亲自动手的费用。

听到了欢呼声,王画与李持盈一起挤了过去。

看到工人手里小心翼翼地举着两个瓷瓶,瓷瓶高约三十几公分,不算很高,然而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耀下,里面的图案与外面的字迹几乎合在一起。

王画立即将它们接过来,不要一激动掉在地上就麻烦了,他拿出来一个铺满锦绒的盒子,将一个瓶子放进去,另一个瓶子放在桌台上,往里面倾注水。然后轻轻地转动起来,这一转奇迹出现了。

借着明媚的光线,整个桃花源图就象在流动一样,里面青山碧水在动,百姓在动。因为瓷胎薄,加上透明度好,就象它不是瓷瓶上的画,而是一个个很淡你版的真山真水真人,在桌台上流动。

一个工人老泪纵横,喃喃道:“这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瓷啊。”

以后不好说,但现在它的工艺,它的美观,它的成本,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天下第一瓷。

王画说道:“派人送其中一件,到长安。”

这不是一件奢侈的工艺品,因为在雕刻时,瓶颈上还有一行大字:何时天下皆桃源乎

一句问话,八个字,立即将它的价值升华。

但有一句话,王画没有说。为什么送到长安,朱仝在灵州时,王画说过,什么时候这对瓷瓶能够团圆,什么时候就是天下大治的时候。

且不说它有多少象征意义,但这两件瓷瓶的意外制成,为鼎器制作带来了一个好兆头。

这时候沐孜李找到了王画。

现在王画手中只剩下三州之地。

这是为了自保才这样做的,别看现在李旦父子与太平公主对自己万般拉拢。如果自己手中真一点力量也没有了,再试试看,他们还有没有这个好态度。

不过鼎器一成,这三州还是要交接的。因此也试着对朝廷任命的官员放权。再加上沐孜李,还有留下的几十名人员帮助,王画认为不会出什么问题。

但沐孜李递过来一些卷宗,她也不想分王画的心,然而解决不了,看到王画烧出来了瓷器,心事又少了一件,不得己,还是找王画求助。

王画看了一下,是几桩未悬的案子,第一件是一个杀夫案。

灵州城西几十里路刘敬约他的好朋友周四到灵州城做生意,周四老婆不同意,夫妻俩吵了很多天。到了约好的那一天,周四不顾老婆意见,一大早就起身离开家,到约好的船上等刘敬。这是周四娘子的原来供词。

但刘敬的供词不是这样的,他也来到船上,却没有等到周四,他等得有些心急,可因为这件事,周四娘子对他很反感,于是让船夫赵佝子却替他喊周四过来。赵佝子来到周四家中,喊了几声周四娘子。周四娘子将门打开,赵佝子找周四。周四娘子很奇怪地说道,周四一大早就离开家,到他船上了。刘敬一听不对劲,于是与赵佝子到处找周四,找了三天也没有找到。

刘敬害怕周四出事,于是到灵州城状告周四娘子,说是她害死了丈夫。在刑讯之下,周四娘子也承认是她害死的,于是衙役询问她将周四的尸体埋藏在何处。可无论再用刑,周四娘子说的地方都不对。

因此,沐孜李看到这个案件时,认为周四娘子很有可能是冤枉了。但那天周四起得很早,也没有人看到,不知道在哪里出的事,因此不知案情从何入手。

第二件案子就发生在灵州城内,李崇与朱察到米泰店中投宿。但在第二天,米泰被店中伙计发现在家中被人害死了,立即报官。衙役过来将全店封锁,客人关押,开始搜查,结果在朱察佩带的横刀上看到血迹。

于是将朱察与李崇关押。朱察不承认,说不知道这把横刀上的血迹从何而来的,因为它搜刀鞘里,自己也没有将它拿出来看,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染上血迹。于是刑讯拷供,最后朱察没有承认,李崇却承认是他们谋财害命的。然而供词也多有不对的地方。因此沐孜李也怀疑这是一件冤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