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玩唐 > 分节阅读 659

分节阅读 65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从小吏出身,素无才德,现在一下子提拨到宰相位置,恐天下万民多有说辞。”

李旦也看出来他不是做宰相的料,改为户部尚书,再外放到蜀州做了刺史。

就是蜀州刺史对钟绍京来说,也等于是实迁了。但王画在这件事上看到太平公主的影子。这一次钟绍京之所以升得快贬得快,一是当时他犹豫了一会儿。李隆基知道,自己也知道,但李旦不知道,认为大事之举从钟绍京的宅子开始的,认为他是李隆基的主要帮手。李隆基也不好意思说出来。但心中多少有些不快,所以没有保钟绍京。

可为什么薛稷说话,严格来说他还是韦党成员,但现在有了话语权,是因为他被太平公主收服下来。可是从外表看起来,还认为他儿子娶了仙源公主有关。

随着朝堂再一次变动,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门下三品,这是相王府的长史,相王的老人,升迁在情理之中。宋之问兄弟冉祖雍等韦党侥幸活下来的成员,因为是小人物,坐谄武韦,流放岭南。可是韦嗣立与萧至忠再为中书令,赵彦昭为中书侍郎,崔湜为吏部侍郎,皆同平章事。就可以看到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影子越来越重了。

同时加太平公主为万户,诸子也各自为王。

可没有多久,崔湜罢为尚书左丞,张锡为绛州刺史,萧至忠为晋州刺史,韦嗣立为许州刺史,赵彦昭为宋州刺史,李峤贬为怀州刺史。宋璟终于熬出了头,为洛州长史检校吏部尚书同门下三品,崔日用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唐休璟致仕,张仁愿罢为左卫大将军。

张锡被贬也在情理之中,他是韦氏的心腹,早迟会被贬出朝堂。唐休璟被贬是因为他忠于是李显,而不是李旦,而且他为了自保,让儿子娶了贺娄氏的女儿,也让人非议。张仁愿身为宰相,袖手旁观,因此导致这样的下场,同样可以理解。

可是萧至忠数人前面贬过后,再迁回来,迁回来又贬下,让人啼笑皆非。幸好他们在京城还没来得及动身,否则在路上让朝廷这样升升贬贬,肯定弄得头晕脑胀。

外面看起来不可理解,实际这是李隆基的反击。

然而太平公主不甘势弱,她将矛头对准了另一个人,崔日用。

薛稷上书说道:“崔日用人心叵测,以前一直附从武三思韦氏,非忠臣。卖主求荣,非义士。岂不闻王画斩击,杀韦氏之士兵乎。人间无耻,最是此人。”

崔日用也上书辨解道:“臣以前虽然有大过,然而新近立下大功,勿用质疑。倒是薛稷外托国姻,内附张易之、宗楚客,非倾测而何”

用王画的话来说,这两个皆是不要脸的人,但表面是这两个人相互污蔑攻击,实际上是背后太平公主与李隆在角力。李旦耍了一个太极,将两个人皆罢,以崔日用为雍州长史,薛稷为左散骑常侍。

李旦太极固然很好,可是做为臣子,这种太极能让他保身,可做为帝王,却缺少了果决。这也意味着更大的争斗即将到来

至于另一个在这次政变中立下最大功劳的王画,几乎所人闭口不提。

倒不是李隆基遗忘了王画,这时候李隆基还是一个热血青年,厚黑程度不是很厉害。

因此,找到了王画,对他说道:“我父王原来承诺过的灵夏王,现在还有效。”

以王画这次立下的大功,就是灵夏王也不足以不过。

但是王画讥诮地看着李隆基,灵夏王就是自己西北不要了,手里还有六七百万百姓,这是现在,也许四五年后,人口数量就超过了吐蕃与突厥,成为这世界第四极唐朝,大食、东罗马帝国,至少与法兰克王国相齐并论。

他根本就没有将唐朝的官职当作一回事,却谈起了另一件事,他说道:“世子,你来了正好,我与你谈一件事。”

现在别人都称李隆基为殿下,唯独王画依然称呼李隆基为世子,李隆基同样也感到十分无奈,他坐了下来说道:“请说。”

“朝廷欠下西北的债务,粮食布匹就算了,但我有一个要求,还剩下五百万缗钱,希望朝廷今年一下子付给我。”

“王总管,这是先皇与你签订的,怎么现在提起来”那是韦党要求向王画出兵才导致的结果。现在韦党覆灭,这个账本来就不该翻起来。李隆基发作不得,只好又说道:“况且现在西北经济情况,我不是没有看过,现在经济情况良好,你也打算明年将它交给朝廷。何必苦其他地方百姓,富西北一方”

心中不乐意,说话很客气,用的称呼依然是我。

不管怎么说,李隆基还是十分感谢王画,如果不是王画,这一次政变根本就不要指望成功。

王画答道:“不是为西北,是为九州之鼎,我手中的钱用光了,还欠下大量债务。”

李隆基脸一黑,心说你还好意思提起此事。现在王画买人的事已经被公开,每转移一个百姓二十缗钱到三十缗钱,才导致这次疯狂人口转移的。有的人为了贪图钱财,强行逼迫百姓,或者诱骗百姓整家整户地转移上了船,送到大海上。

究竟转移了多少百姓,朝廷不清楚,但知道肯定超过了一百万人口。王画手中有钱,可不得不承认,为了西北,他做下了大量补贴,再加上这次花费,估计他手中的流动资金确实是空了。

王画不理他的表情,继续说道:“本来我也不打算指望朝廷这笔钱的,不过确实挪不出资金。就是朝廷这五百万缗钱,估计也只是成本的一半。记住了,九州之鼎不是为我铸造的。”

最后一句话才真正击中了李隆基的要害。他迟疑地说道:“你是说这个九州之鼎需要花费千万缗钱以上。”

“很有可能,原来我也估计不足,直到铸景泰蓝与将注意力转到玉器之后,才知道它的成本远出我的意料之外。但是世子,我只想说一句话,如果朝廷将现在的冗官裁去一半,或者下诏将各个尊贵的公主世子王爷府邸裁减一半不去建造,这笔钱就出来了。如果世子不答应,朝廷这个和约,不得不履行,两年之内,所欠下的粮食与布匹、铜钱,一起必须运到西北。”

不给也得给,李隆基苦笑了一下,说道:“我还能回拒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