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玩唐 > 分节阅读 494

分节阅读 49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向李隆基问问好,有的还更含蓄,询问潞州的粮价。其他的什么也没有说。但这个意思还要挑明吗而且这几封信写的对象不同,有张说、张嘉贞等干臣。

所以说是祸福相依。

如果是原来历史,李隆基还没有这么快进入朝中重臣的视野,毕竟岁数太年青了。王画刻意提到李隆基,本来是不敢交往的。但朝堂上,先是老魏,然后是大宋,再到王画。就象顶天的大树一样,一根根地倒下。

别看李裹儿天天带着一群家奴,找某些人的麻烦,可只要韦氏活着,是不可能让李裹儿将这些人挤出朝堂的。但朝廷也做了处理,将他们降了官职,然后就将李裹儿约束起来。

用李显的话来说,王画也没有死,都惹下这么烦事了,都没有追究,而相关的大臣只是猜测,并没有证据,就处理了。还要乍的

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武三思把持朝政时,有过多少实权再比如王画最高也不过户部侍郎,可宰相敢抹他的面子只要这些人在朝中不倒,依然可以掀风鼓浪。而且韦氏这一次等于图穷匕现,让许多人都看到她的野心。

李显这棵大树摇摇欲坠,许多人寒心,都另寻高枝。但李隆基有什么本事,能让神出鬼没的王画的都看重了现在就没有人敢怀疑王画识人的本事。于是李隆基成为某些聪明大臣的参考对象。

然后李隆基一些事迹被这些人找了出来。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主儿王画说他在李氏宗室中才能第一,一点也没有虚夸。主要他的身份,是相王的儿子。重振大唐,李显是没有希望了,于是将希望放在李隆基的身上。在韦氏大动作之前,帮助李隆基培养成一支可以抗拒的力量。当然还在观望,如果李隆基自己都没有这个自觉,他们只好作罢。

李隆基怎么能没有这个自觉

而且与历史走向不同,因为王画数次说过女主不昌,看好太平公主的人也没有历史上的多。

李隆基立即回信,现在自己这个机会很难得的。只要王画一天不出现,朝廷就一天无法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只要王画出面了,与朝廷搭成和解,就是到现在李隆基也不相信王画会谋反。甚至他怀疑为了和解,李显能将李裹儿下嫁到大洋洲,虽然舍不得,可这是安抚王画最好的方法。

想到这里,李隆基黯然一叹,如果王画对自己妹妹有对李裹儿一半好,自己何必与他发生龌龊

解决了王画,自己还会浮出水面。那时候再想象现在逍遥自在,是根本不可能了。

一会儿信就写好。李隆基才能出众,善骑射,绘画,特别画墨竹在整个唐朝是有名的,善音律,善文,书法也很好。这笔字写理刚遒有力,而且信上的内容更是写谦虚礼貌,让人看得怎么看怎么舒服。他没有写别的东西,一一回答,可在语气中浓浓透出对国家的担心,也没有明说,却能让人感到那种意思。

看到李隆基在写信,那种温文尔雅的样子。刘幽求想起了另一个人,王画。心想这是一对双子星啊。如果王画能帮助世子,那该多好啊。甚至他在心中想像如果那样,有可能李隆基最后荣登大位,那么这一对君臣将闪烁千古。

那,那是,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没有那一个皇上能眼睁睁地看着大臣的力量胜过自己的力量。就是宋仁宗在世,都不能容得下王画,除非王画主动将力量交出来,然后淡处朝堂,否则都不会有好的下场。

不过李隆基现在还没有这想法,想的也错了。

得知王画的力量,李隆基先是生气。能不气吗他祖母的,拥有了这么强大的力量,都可以颠覆整个国家,但是却将自己限制得死死的。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佩服,这么强大的力量,不露山不露水的发展起来,这也是千古未有的本事。这算是太平盛世,否则他都能角鹿天下了。最让他哭笑不得的是,就象看透自己内心一样,这是什么样的洞察力

但在将王画谋反的可能排除在外后,李隆基就在想王画的用意。没有支持李重俊,能理解,才能浅了,王画没有看上眼。没有支持李裹儿,王画自己说过了,女主不昌。那皇上还有两个儿子,也没听说过他与这两个堂兄弟有接触。可不需要接触,李显不是武则天,春秋正盛,没有意外还有几十年好活。那么只剩下一条,限制自己与姑姑,那是想辅助自己这个伯父了。为什么没有对付削弱皇后很“简单”,李裹儿没有娶到手。一旦娶到手之后,会大肆排除皇后的势力。但后来与姑姑搭成协议,大约也感到他想法不能成功。

一想到这里,李隆基心中有些激动。不过为什么非要通过姑姑呢

信写完了。立即打上火蜡。

但他与刘幽求好久没有见面,还要说说话,因此坐在德凤亭,两个人正在聊天。

就在这时候,外面有他的心腹跑了进来,说道:“世子,大事不好了。”

渭水码头边,两个挑夫路人甲与路人乙,正在凉棚里喝大碗茶。

一边喝着一边聊天,聊的是粮食。他们正在将粮食从渭水船只上往岸上挑,甲说:“今年粮价有可能又要涨价了。”

洛阳两仓被烧,王画逼出唐朝,这两样消息传开去,最让百姓担心的就是粮食涨价。事实上有许多粮铺开始悄悄控制粮食出售。可是粮价是上扬了,但没有上扬多少。

今年王画不欠朝廷粮债。但在三月末,王画将一批优质的大米卸在苏州,以每斗米二十文钱交给一些粮商,船只卸完后,扬长而去。也没有官府敢过问,李显下诏停止追剿王画,这些官员也不是吃素的,眼睛一个个很明亮。况且连宗楚客都感到头痛,这些官员敢得罪王画吗

其实卸下的粮食并不多,只有一百来万石,但这次高调的行动传出去,对稳定粮价起了重要作用。不管怎么说,王画并没有放弃百姓。当然了,对王画所说的大义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粮价稍微上扬了一点,但不厉害。

可王画也仅于此,这导致了夏收到来时,粮价没有下跌,反而再次扬了一点。这是有杂粮这个利好的消息,可如聪明人所想,杂粮才普及,能惠及多少百姓现在长安城中新粮每斗米涨到了三十文钱。

这不免对一些贫困的百姓,产生一些担忧。就是农民也担忧,不是农民就有许多粮食的,有许多农民夏秋收一来,马上就要卖粮,以解决债务与家中所需,粮食涨价,对一些佃户与少地农民,同样不是利好的消息。

乙说:“兄弟啊,那也未必。我听到一个消息,朝廷想与王侍郎谈判。如果谈好了,王侍郎不会不顾我们的。”

这个人提到王画,凉棚里立即有许多人加入这个话题。

有的说王画那天晚上如何被某个人所逼韦氏是没有人敢直接提的,然后大杀四方,怎么杀出皇城的,又怎么杀出洛阳的。飞天遁地都出来了。然后说到李裹儿。最后提到王画那个大陆,一个个猜测那个大陆离唐朝有多远,以及九州之鼎。消息有真有假,就是真的,也被夸大了许多。

最后又谈到粮食身上,许多人开始担心起来。

就在这时候,一个人闯进了凉棚,喊道:“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长安皇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