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玩唐 > 分节阅读 472

分节阅读 47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下。可是朱仝已经调到青州了。所以最后还是考虑了一下自己安全。

想千想万,最少自己要安全回来,连生命都保不住了,还能想其他什么

于是上书给李显,我做和亲大使可以,但必须要让杨矩做副使。对于这个武将,王画有些史书印象,好象就是他窜合着唐朝割让了河曲之地的。河曲之地让走了,吐蕃更强大了,后来连长安都让吐蕃人攻破。

这次自己想安全回来,必须有一个垫背的,那就让这个杨大将军来垫背吧。而且很有可能,这个杨矩同样得到韦氏授意,好最后使自己成为出嫁使者。

当然,李显也没有想到其他,这背后的弯弯绕绕他根本就不懂,立即下旨。

杨矩心中有鬼,不同意。李显一听脸上就堆起了乌云。让你做正使不乐意,怕有危险。现在王画毫不犹豫答应下来,什么事都有王画承担了,让你做副使还不同意。如果文臣还好一点,可你是左骁卫大将军不但是李显脸色难看,朝中大臣可不知道这背后有许多内幕,看着杨矩脸上都露出鄙视。

杨矩无奈,讪讪地改了口。

李显这才下旨,自文成公主化往其国,因多变革,我之边隅,亟兴师旅,彼之蕃落,颇闻凋敝。顷者赞普及祖母可敦、酋长等,屡披诚款,积有岁时,恩托旧亲,请崇新好。金城公主,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元黎,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则边土宁宴、兵役服息,遂割深慈,为国大计。

太平公主出嫁吐蕃,对改善唐朝与吐蕃关系确实起了作用。可那是唐朝军事强大的基础,才得以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在李显居然将两国大事寄托在一个十岁的小姑娘身上。

王画听了,差点想拍桌子。唯独有一点,李显对金城的关爱,用了少女二字,如果不留心认为这是李显遮掩金城的身份,其实不然。金城如果与李裹儿平辈。这一说法还能成立,关健是金城是他的孙儿辈。这两个字用了会引起争议的。

这也说明了李显的不忍与痛爱。但考虑到他的心情,没有一个大臣在此事追究。太监宣了诏书后,李显心情更难受,坐在太师椅上,默然了半天说:“朕肝肠寸断。”

立即掩面散朝。

在这种心情下,金城公主的嫁妆可想而知。几百车最上等的锦缯、瓷器、茶叶,连从王画处得来的几件珍贵的文房四宝都做了嫁妆送了出去。更有几百名龟兹奴婢以及几百名工匠,一千名护送的羽林军。

财物倒也罢了,看着这些来自唐朝各地最精税的工匠,王画无语。象这样和三四次亲事,吐蕃想不强大都难。

然后李显又带着文武百官,亲自送行,銮驾浩浩荡荡行了三天,到了始平陕西兴平县才扎下帐蓬停了下来。

李显将吐蕃使者喊来,看着抽泣的金城公主,对吐蕃使者再次说:“朕爱女将要远行,朕的心肝都要裂开了。”

说完后泪流满面。

吐蕃使者也跪地谢恩,说两国友好的话。

然后摆下盛大的酒宴,并且下旨,将始平县改为金城县”,免了一年的赋税,甚至还决定从此之后把洒酒饯别的地方称作“怆别里”。让大臣赋诗,首先点名的是马怀素,这个大臣是左台监察御史,但文才很好。职位不高不低,这是李显让他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的。

马怀素想了一会儿吟道:帝子今何去,重姻适异方。离情怆宸掖,别路绕关梁。望绝园中柳,悲缠陌上桑。空馀愿黄鹤,东顾忆回翔。

用了出嫁乌孙的细君公主与金城做比较,写得也不错,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随着到了崔日用,吟道:圣后经纶远,谋臣计画多。受降追汉策,筑馆计戎和。俗化乌孙垒。春生积石河。六龙今出饯,双鹤愿为歌。

这是拍李显马屁的,说李显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民族争端。但写得也工整,精通文学的李显不知是因为听得舒服还是诗本身勉强说得过去,额首了一下。

又到了徐彦伯,他写道:凤扆怜箫曲,鸾闺念掌珍。羌庭遥筑馆,庙策重和亲。星转银河夕,花移玉树春。圣心凄远送,留跸望征尘。

这是写李显对金城公主眷恋之情的。

韦元旦却写了送嫁雄壮的场面:柔远安夷俗,和亲重汉年。军容旌节送,国命锦车传。琴曲悲千里,箫声恋九天。唯应西海月,来就掌珠圆。

另一个马屁精郑愔写的是: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贵主悲黄鹤,征人怨紫骝。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

一共是二十多首诗,可基本上都是认为个人恩怨事小,和戎事大,应割亲舍爱,就连张说也写了: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春野开离宴,云天起别词。空弹马上曲,讵减凤楼思。

表示了赞成。

只有一个人,沈佺期,他说,金榜扶丹掖,银河属紫阍。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玉就歌中怨,珠辞掌上恩。西戎非我匹,明主至公存。 意思是小小的吐蕃有什么资格迎娶我大唐公主

李显也不责怪,于是到了崔湜,现在他的小日子很难过,不知犯了那一门子邪,是想哗众取宠,还是所有题材被这些墨客大臣用完了,他居然在诗中写到,“顾乏谋臣用,仍劳圣主忧。”说朝堂之上缺乏能献策征服吐蕃的谋士良臣,最后只能将金城公主送上不归之路,引得圣主伤悲不已。

王画揉了揉太阳穴,也就是小崔同志这首诗最对他的口味,但为什么出自小崔的手中

最后李显才看着王画。

最后一个出场的永远是大佬,王画有才名,又是出嫁使者,但年龄还不够。这是李显表示对王画宠爱的。

王画想都没有想,就吟道:“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吟完了,哑场了。

王画吟完了,也不顾其他人的想法,对金城公主说道:“公主殿下,这个帐内乌烟瘴气,不要再呆了,跟我出去走走。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能多看一眼家乡,就多看一眼吧。”

李显本来不悦,可王画后面一句说完后,他再次号淘大哭起来。

王画说得很过份,居然指责他将国家安危寄托在一个无辜的妇人手上,让玉貌给胡人糟蹋。可也知道王画的护犊。自己这个养女喜欢文墨,也因此与王画走得很近,为了出嫁,他还说过如果金城到了吐蕃受了委屈,一定要替金城讨公道的话。

现在王画就是作为大使,心中也十分恶劣。

原谅了。

确实,他皇帝做得很窝囊,但是一个老好人。这是王画出兵失败,如果胜利,挟持着这个老好人,和平天子,是能够给唐朝提前带来强大的变化。拘换了别的皇帝,那就不行了。

王画带着金城来到一个小溪边,盘腿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拿出来一根笛子。本来笛子声很美妙的,却偏偏让他吹出了浓烈的肃杀之心。

一曲吹完,一个人转了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