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玩唐 > 分节阅读 356

分节阅读 3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让宋璟配合一下,对王画劝说。

接到了圣旨,宋璟慢腾腾地从汴州赶到了陈州。

可是他到了陈州后,王画却雷厉风行地将陈州相关事务处理好了,再次失踪了。

连宋璟也感到头痛,他回了奏折禀奏李显。

李显终于恼火了,他让人带话给宋璟,限你十天之内,务必将王画找出来,否则你也不要回洛阳了。

宋璟听到这份口谕后,不知如何回答。但这时候王画又出现在宋州。而且宋璟又听到王画在视察宋州时,又在调查一宗寡妇谋杀案。

又有案子出来了宋璟听了目瞪口呆,不顾风仪,立即骑马奔向宋州。

宋州的官员迎出城来,宋璟没有看到王画,却看到这些官员脸色都不大好。害怕的。

宋璟苦笑了一下,问:“王学士呢”

“他正在黑风岭。”

“黑风岭”

“就是查去年金寡女谋杀案,他说是冤案,要重新审理。正带着几个手下到黑风岭调查此事,”宋州的刺史何进哭丧着脸说道。

“麻烦何刺史带我去找他。”

何进带着宋璟找到了王画,宋璟附在王画耳朵上说道:“我说,王学士,见好就收吧。”

王画也回过头,附在他耳朵上说:“这是一桩冤案,但案件没有其他的牵连,我这是借机想向陛下提出一个条件的。”

黑风岭并不大,但树林浓密,因此山风阴寒,所以有了这个名字。现在宋璟听了王画的话,再让山风一刮,也觉得心中冷溲溲的,他结巴地说:“向,向陛谈条件”

第六卷 黑牡丹 第一章 第二个学生

第一章 第二个学生

王画在躲猫猫,但朝堂上急得象一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许多人一直对张质与王申两家当年逃出巩县的事很清楚。但不明白了,为什么在短短几年内发迹那么快。

王画潜到宋州,但审讯了王碱,还有其他的一些相关罪犯,以及他的一些推测,写了一篇奏折到了朝廷。说了事情的原委。

王申与张质当年的发迹,也是王画没有斩草除根导致的。他们在各地发出了通辑令的情况下,逃向南方。毕竟南方,特别是岭南以南地区,是朝廷现在管理最疏散的地区。

那时候走投无路了,两家正好有一些青壮年劳动力,手里还有一些钱,笼络了一些罪民以及无法生活下去的贫困百姓,扯起大旗,当起山大王。但时间不长,被官府盯上,结果再次开始逃亡。这一次逃亡到了海外。本来是想随船逃到交趾南部的。可没有想到被飓风将船吹到了加里曼丹岛,也就是现在人所说的婆利。

正好当年张仲坚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小国家。但时间一长,渐渐当地的土著人开始开化,产生了反抗。他们上了岛后,也正是这群土著人反抗最激烈的时候。张仲坚的后人。也就是眼前这个张望北与他的手下兵败开始逃亡的时候。他们一路向北,遇到了张质与王申,都是中土人,张望北请求他们相助。

本来张质与王申不想管这件事的,但看到当地土著人使用武器落后,而且这里出产黄金与香料,于是产生了企图。便答应了张望北的要求。这群都是盗匪,手中又有先进不知几百年的利器唯独,最大的缺点,就是对地形气候与当地的情况不了解。但现在因为张望北的带路,将这个缺点弥补起来,于是很快将叛乱镇压。

这时候张质与王申将张望北的政权接受过来。张望北也没有想到其他,只想回到中土。张王两家也听从了他的建议,后来摸索着找到了去中原的航线,还携带了大量货物到中原交易。这是张王两家发迹的第一笔金。

但他们手下聚集的是一群亡命之徒,张质与王申找到灵感,又聚集了一群逃亡的唐朝人,反正岭南罪民有很多。而且从唐朝私自买下许多武器。有了这些罪民与武器,他们在南海势力再次激增,对土著人强取豪夺。反过来又为他们积累更多的财富。

也答应了张望北,但看到他的身手后,王碱的大哥王胜又产生了歹意。提出要求,让张望北为他做一件事,然后才能恢复他的自由。到了中原后,王胜要求张望北刺杀王画。这是一石二岛之计。如果张望北成功那是更好,如果成败也如他们心愿。因为张氏在岛上经营多年,还是有许多亲信的人与威望。可那时候张望也许不忍刺杀王画。或者没有自信刺杀王画,三番五次的推辞过去。

王胜便不乐意了,数次对他羞侮。

这时候航线的消息在岛上也传开了,一些人偷偷离开婆利岛,历经艰难,到了唐朝,有的人悄悄找到了张望北。这是张望北最初手中的力量。而且时间一长,张望北受到中原文化的薰陶,也开始明白自己被人当作了一枚棋子,对张家与王家不再有感恩的心情。于是瞒着两家,开始自己布置一些势力。

但他们进展缓慢,那边两家不久与七姓十家有了联合,这反过来加强了他们的势力,又用一些钱收买了一些权贵阶层。其实现在两家在中原的势力大到常人无法想像。不过还是不敢公开露面罢了。

于是张望北与手下的亲信参看了无数史籍,想出了这条宝藏的计划,让二虎相争。

看到这篇奏折,大家又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披露出去,又再次证明了朝廷的软弱,与官吏的腐败。

这时候就接到宋璟的奏折。

王画的条件很简单,王碱留下来。给自己自由处理。

宋璟有些哭笑不得,费了这么大的周折,居然只提了这一个小小的条件。

但忽然从内心深处肃然起敬。这代表着王画是对律法的尊重,毕竟王碱是触犯了朝廷的律法,还是逆反大罪。如果按照律法来处理,王画是没有权利干涉的,必须在立即处死。

当然,恐怕朝中也没有几个大臣真的将律法当作那么一回事。

知道了王画的条件,宋璟松了一口气。他代写了一封奏折,只是他不敢说什么条件,写得很委婉,说出了王画的要求。

奏折到了朝廷,李显看到后同样也松了一口气,立即答应下来。

一来一去几天过去了,王画倒也安份,而且金寡妇的案件也查清楚了,这确实是一件冤案,可没有别的牵涉。

接到口谕后,宋璟返回洛阳。王画也离开宋州,回到汴州,重新将宝藏审理,但这一次基本拘于案件本身,并没有刻意地扩大。一场风波也就停息了。然而这一次李显的态度并不是将事态平息。

更多的大臣看到了李显的软弱,开始蠢蠢欲动。

但王画只是拘于没有对各个朝廷地方上的大臣伤筋动骨,相反,对这个所谓的大夏国产业搜捕却很严密,对于这一点,除了一部分人外,大多数大臣还是持欢迎态度的。抛去王画与他们的恩怨不说。也为朝廷带来一部分收益。

渐渐地九月将近,王画正在办公,忽然外面有护卫进来禀报,说有一个人要求见。

王画让他进来。

一个黑衣人,三十几岁,可是王画眼睛却盯着他,说:“我们见过。”

黑衣人点头。

王画又说道:“在洛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