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玩唐 > 分节阅读 286

分节阅读 28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在这风头上,王画还进献了这幅画,更能证明了王画的节操。这样一来,也更显得张柬之这次政变,有点了更多不好的成份在里面了。

宋璟暗中叹惜一声,虽然王画这一次因为不知道是谁的手下,那个公公弄得他功败垂成,然而不能不佩服他的心思,特别是这一步棋下得太妙了。

第五卷 香奴巴 第七章 另外用心

第七章 另外用心

当时宋璟是这样想的。可后来王画的举动,宋璟又看不懂了。

李显将这幅画展现出来,还有一个用意。

自古以来,敬孝母亲的故事多了海去,比如曾参啮指痛心,仲由百里负米,闵损芦衣孝母,这都是孔夫子的弟子故事,如果不感人,那么春秋郯子鹿乳奉亲,楚国老莱子七十多岁穿彩衣手持拨浪鼓,以博父母一笑。东汉时丁兰刻木事亲,那太愚蠢了,可江革行佣供母,连强盗都不忍杀他。陆绩偷袁术桔子孝母,那还有质疑的地方,但是王裒因为母亲生前怕雷,死后每当下雨天听到雷声,王裒就跑到母亲坟前安慰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这种孝道简直让人都想要哭泣了

可是王画却没有选择这些故事,而是选择了郑庄公。一是黄泉相见更有说服力,第二也是变向地承认了李显做为帝王的身份。

事实上李显心中有数,王画一直没有反对过他,但大臣们却不知道。

通过这幅画,李显已经为王画将来做了一个铺路石。

不过眼下,这个问题不是关健,既然李显痛哭流啼,于是武三思在一旁劝道:“那么我们不如立即前去上阳宫,看望大圣皇帝陛下吧。”

这也是武三思机巧的地方,同时也是王画不明白的地方。他一直弄不懂,虽然李显中庸,可他与李显也见过几次面,可也不算傻子,就弄不懂了,如果武则天对二张优待还有情可原,可是武三思只是一个男子。

然而王画也疏忽了,唐人对贞c的漠视,再加上武三思很讨李显的欢心,最后才让武三思蒙蔽眼睛的。

满朝君臣来到上阳宫。

虽然武则天等于软禁在上阳宫,可是上阳宫面积广大,而且风景优美,里面有许多宫殿,比如观风殿、麟趾殿、仙居殿等等,还有许多亭廊水榭,假山花木,宛若仙境,更不是一次上阳宫没有去过王画心中想像的那样。

武则天就居住在仙居殿里面。

看到武则天后。李显突然跪下,抱着武则天双腿痛哭起来,弄得已经变得苍老无比的老武莫明其妙,不知道自己这个三儿子发的那门子病。

但有一点,王画猜得完全正确,本来武则天心灰意冷,可自己再次点燃了她的希望,然而这希望就要实现时,却被江明威一刀破灭了。而且江明威还有可能是武则天亲自选择的亲信,这种打击更大。武则天心更加死了。

现在武则天就象中了生化病毒一样,根本不指望看到黎明的曙光,因此心死了,有些事情也看开了。看到李显抱着她的大腿,一把鼻涕一把泪痛哭,儿臣知错。她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你现在也是一个皇帝,起来吧,你孝心我领了。”

听到武则天这句话,许多人大喜,这真是一件好事

老武这是变向地十分肯定地承认了李显的地位与合法性,也就是说无论王画怎样努力。朝中最大的危机已经化解。连张柬之等人也真心跪下来,向武则天问安。

这场母子相会,不管怎么说,最后以喜剧收尾。只有王画听到这个消息后,暗中叹惜一声,所谓最大悲哀莫过于心死,恐怕说的就是老武现在的心境吧。

李显与文武百官在上阳宫摆下盛宴,亲自扶着老武入席。散宴后,对武三思等人说道:“朕这数月以来,心情如同煎熬一样,到现在才尝到庄公那种其乐融融的味道。”

有的大臣在心中狠狠鄙视,其乐融融恐怕不是郑庄公那种孝心,真正是武则天终于做了明确的表态罢了。

既然王画立下这样的功劳,李显也找到封赏的理由,于是让王画担任礼部侍郎,还兼任了原来右散骑常侍的职位。虽然是礼部侍郎,可这个职位也很重要,然而是虚权,也没有大臣在上面纠缠。这道任命让大家同意了。

这都在宋璟预料之中,可后来的事宋璟就想不到了。

圣旨到了王画家中,连王画一家人也松了一口气。可是王画再次写了一封奏折,奏折上说主上贤明,以一臣子身份干预废立之事,本来就是一件大逆之举。不要说他没有真正扶正朝纲,就是起了这个作用,也因为这个悖逆之举,主动退出朝堂,以免后世之臣,开此先河。现在有罪不罚。反而封赏。请问陛下,赏罚不明,你以何治理天下

看到这份奏折后,朝堂上大臣全都哭笑不得,还头一次遇到过这种情形。

李显拿着这份奏折,气得一下子摔在龙案上,说道:“简直不知好歹。”

这是在诸臣面前说的话,实际上回去后,立即让李裹儿到王画家中替他责问王画,当时武则天说他是魏征之材,为什么不惜生命,出生入死,辅佐武则天,可拒绝了他的圣旨,难道朕是一个昏君

因为这些事情有的不好公开,还有李显也觉得王画扫了他的面子,所以连传旨的人都没有交给太监去办。

王画又当着李裹儿的面,再次写下一份奏折,又说了功必赏,罪必罚,所以公爵不能受。况且他及冠之年还没有到,又是异姓为爵,高处不胜寒。不胜惶恐,陛下这不是优待,而是捧杀。

当时王画写这份奏折时,李裹儿正在一旁观看,看到这里时,李裹儿都笑了起来。可细细回想了一下,也不是没有道理。

王画又写道,另外一个人天赋固然一部分,然而许多东西是学来的,特别立于朝堂重臣,每一项举措事关千万百姓幸福。这份本领也有一个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就象他做武官之职。也是先从一个下府折冲都尉做起的,一步步得来的实践经验,可就是这样,还有用人不当的过失。因此,如果陛下真要宠爱于臣,要么赐臣秘书少监之职,要么赐臣进入昭文馆担任一名学士,先学习几年再说。其他职位不敢受也绝不受。

所谓的秘书少监也就是秘书省的副长官,而秘书省职责就是掌管国家典籍图书之事,说句不好听就是相当于皇家图书馆的任务。虽然秘书少监也是一个从四品的官员,然而这个部门是一个清水衙门,但好在藏书万轴,如果好学之士进去,都是如鱼得水。王画也很想去,正好喜欢看书,还有现在他想低调行事。里面都是一个大隐于朝的机会。

可这也是他想一下,李显也不会同意,如果那样做,估计都有大臣进谏了。

还有一个职位,那就是昭文馆学士,这是一个五品上的职位。也是一个冷门的衙门。

其实后来人们更加熟悉唐朝的是翰林院学士,不过翰林学士由来还要到后面几十年,后是玄宗设翰林待诏,掌四方表疏批答。后来又因为中书事务繁多,文书壅滞,又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到开元二十六年,才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演变到后来,因为翰林学士与皇帝经常得以亲近,权利越来越重,被称为内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