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玩唐 > 分节阅读 222

分节阅读 22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实对胡人影响不是很大,正如王画所说,无君无臣,无父元子,父王死了,看到父王的女儿,一哄而上,谁的拳头大就归谁的,特别是王昭君,才叫惨,服侍完了老子,再到儿子,然后到孙子。但对唐朝士兵士气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在座的还有一些胡臣与胡将,王画没有深讲。

“但朕不明白,除了击鞠外,突厥用什么来与我大周比拼瓷器与氍毹渠书的精良”

王画想了想,说道:“应当来说,氍毹技巧是来自西域,包括现在陇右金山一带,许多突厥人都会精良的蜡染与夹缬染色方法,就包括织丝,也许胡人开创了纬织技法。”

这两个染色方法很早就有了,并不是柳婕妤妹妹发明的,只是她进行了改良。但具体年代王画不清楚,可他记得最早出土的相关文物,全在新疆一带。不过那时是吐谷浑、铁勒与突厥人为主。现在维吾尔族则是回鹘人的后代。但这个人种也不好说了,经过几千年民族大融合,纯正的汉族人种,有,但比例比人参蜂皇浆里的人参蜂皇比例还要少。

王画想了一下眼睛突然一亮,说道:“有两个方法,可以找到答案。一是察看上次默嗓入侵太原时,有没有掳去会氍毹的优良工匠。还有北边有没有特别精良的氍毹传入中原。”

还有一点,王画没有说,氍毹不象丝织,有许多官办机构,大多是民办的作坊。其中百分之九十属于太原十一姓的,王、郭、霍、廖、郝、温、昝、阎、鲜于、令狐、尉,可这十一姓因为商业往来,与突厥关系紧密,更不要说其中四姓还是胡人之姓。再说凉州,更是胡汉杂居,而其中有名望的段、申屠、池都是胡人。指望这些人保守技术

只要默啜稍稍许诺一些好处,什么样的技术都出卖了。况且突厥本来就有制作氍毹的根底。

虽然默啜这一次和议只是为他赢得喘息机会,但谁说他不想赢如果赢了,大义重不重要不说。至少王画能看出的东西,他同样能看出来。对他只有很大的好处,而且这也不是行军作战,需要大量的战士牺牲,何乐而不为

还有瓷器,不能想,一想问题很多。瓷器,他现在时间很紧,没有怎么过问,可不能小视了中国人的模仿能力,无论是青山沟韦郑两家的仿钧瓷、仿定瓷、定白、定黑、酱色瓷、茶叶末瓷、仿汝青,还是自家的青花、釉下三彩、五彩,都开始有人仿制,甚至有人勾引三家瓷窑上的技工出卖技术。

反正现在盗窃技术,没有那一条律法规定是犯罪。还真有人仿得七七八八。以至贺掌柜特地跑到长安,面带忧愁地对他说,象这样下去,再过三四年,技术全部被人掌握了,也不用保密。还将账单给他过目,因为出现大量仿制品,瓷窑的效益开始逐步下降。

当然比其他瓷窑的效益,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王画拍了拍他肩膀,让他稍安务燥。一旦海船试验结束,大航海开始,也许贺掌柜都不会将瓷窑的财源当作一回事。

凭借这些仿制的瓷器,还绝对与王家现在几大瓷窑是无法比拼的。可王画想到了另一件事,突厥的西边就是大食。

大食窑

这里的大食窑不是烧瓷器的,也不是烧砖瓦的。而是烧铜。“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儿、盏子之类,但可妇人闺阁之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又谓之鬼国窑。”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这里所说的就是掐丝珐琅,再说一个词,就是景泰蓝。

景泰蓝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一个外来文化,从元朝大食窑传入中国后才出现的。先大食人烧,后来是中国人烧。但经过中国艺人的努力,工艺已经远远超过大食窑。只在景泰蓝某些方面还有看到一些大食窑的影子。

然后中国的景泰蓝传到日本后,日本本身有着不弱的烧铜工艺,可不知道具体配方,七烧八烧的,烧出另一种工艺品,七宝烧。但两种工艺品价格不能相比,一件七宝烧顶多在市场上拍卖几万块钱,然而一件正宗的景泰蓝,最少几十万,好的能达上几百万。

但可能传入中国的时间更早,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中记载:“予得一瓶,以铜为胚胎。傅之以革,外为觚棱,彩绘外国人之奇形诡状,却似琉璃,极其工巧,不知为何物。”这还是大食窑,说明南宋就有了这种器物。

进一步证明大食与东罗马的掐丝珐琅工艺更早,在唐初甚至比唐朝更早就出现了这种工艺技术。可后来考古家又发现唐朝也有了自己的金属掐丝珐琅工艺。不知什么原因,这种工艺技术没有留传下来。王画到了这个世界后,还没有看到在唐朝出现过,也许现在还没有出现吧。但看到了一些单位波斯进口过来的金属器具上有一些金属掐丝的影子。但工艺很落后。或者唐朝曾经一度出现的这种技术,也是从大食引进过来的

王画不是担心大食窑。因为默啜并没有约战铜器,他是怕由大食窑引发另一样东西,珐琅瓷。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这种瓷器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然后另一种新的瓷器,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这就是被与青花瓷、玲珑瓷、颜色釉瓷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瓷的粉瓷。

到了粉瓷的出现,瓷器色彩浓艳明丽、粉润柔和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只是珐琅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白瓷送进宫中再由宫中画上珐琅彩釉烘烤而成。画工技艺特高,加工水平严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处理。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数量特少,在收藏界的价格却超过粉彩瓷的价格。那怕一个小碗儿,在市场上也有可能拍卖出几百万的天价。王画就曾花了五百多万买了一件黄地珐琅小碗,连他买回来都感到肉痛。没有办法,此类瓷器太少了。

更不能忽视珐琅瓷,同样色调明快轻丽。如果现在默啜能让手下将三家瓷窑流传出去的一些技术,加上大食窑的技术融合,那怕烧出的是伪冒的珐琅瓷,王画如果没有准备。结果还是输。

千万不能小视人类的智慧,就象因为他的出现一样,现在唐朝瓷器的质量,可以说用日新月异地发展来形容,即使三家技术再保密,再过五十年后,唐朝的瓷器也能发展到宋朝顶盛的时候。

还有一样,波斯陶

也就是波斯人生产的陶器,不是瓷器,是一种绿陶。

王画已经在市场上留心过,这种绿陶有许多用的釉料,正是青花料。

这种颜料对中国瓷器的影响不但是元青花,还有钧瓷,钧瓷常见有玫瑰紫、海棠红、月白、天青等多种釉色,可后来又出土了一些孔雀蓝、茄皮紫中温色釉、酱釉及白瓷、白地黑花等品种。其中的孔雀蓝釉就是受波斯陶影响出现的。

巩县窑也生产过青花瓷。这也有出土的文物,实际上严格来说它是青花陶。年代是唐中晚期,这一点现在王画可以得到验证,因为他还没有在巩县窑中看到这种中国最早青花瓷的雏形。但考证,这种青花所用的料正是从波斯引进的,那肯定是巩县瓷匠从波斯陶得到启发,不然他们怎能知道万里之外有这种颜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