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玩唐 > 分节阅读 109

分节阅读 10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的神情,一想会意。他对李红说道:“回去,把瑶琴拿来。”

王画在制器上的本领不用说的,但他在诗画书琴上同样也有着很大的名气。只是他向世人弹奏的曲子,除了在翰林斋弹了一曲阳关,以及只有几位世子公主听到的改编版的广陵散外,并没有在其他场合弹奏。不过凭借一曲阳关,与张若虚一样,也隐然挤入唐朝古琴名家行列。

本来郑四郎还想说:“你就别磨蹭了,还是快点比试吧。”

但听到王画拿琴,已经响起泼天般的叫好,估计现在他说不让王画弹琴,嗯,有点危险。

而且他也不解。这一次请来张若虚。完全是瞎猫子碰到死老鼠了。其实张若虚在初唐时,不算是著名诗人,甚至旧唐书人物列传中将前面的曹元廓都列入进去,也没有将张若虚收入,只是在贺知章的列传中谈谈提到了张若虚。虽然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一起被誉为吴中四士,但在唐朝名气也远不如张旭与贺知章两人。

为什么出现这情况,还是这首诗。看一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此诗一开始便立意高远,气势雄浑。然后从春江到海潮,从江树到花林,从月升到月落,从现实到梦境,张若虚给世人描绘出一副似幻似真的图景,苍茫深阔,静谧优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四句,历来被认为包含了对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性思考。

正因为如此,在唐朝时被世人与宫体诗格格不入,也没有多少人喜欢。

不用奇怪,这好象几十年前流行军装,然后是喇叭裤,再到现在成熟的服装,有一个接受过程。与他相似的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梵高。

之所以请他前来。也是因为王画写了许多“壮诗”,这才进入郑家的法眼。

好多人也没有听过张若虚这个名字,还在交头急耳的议论。要知道王画见到皇家的世子公主,都没有流露出这样的表情。至于张若虚本人也十分地纳闷。

不过他能感到这个少年的善意,由他去吧。

一会儿,李红一路小跑的将琴讨回来。

王画看了,心想,晕,现在不看到郑四郎有些着急了吗现在要慢慢的,拖到武则天到来,这些郑家请来的人,才不敢睁着眼睛说瞎话。不然自己制作的瓷器自己清楚,虽然胜面很大,可这些人抹着良心,还会发生意外。到时候你哥哥救不回来,我还搭上一半瓷窑。

李红没有会意,自己慢慢拖吧。

对张若虚一拱手,说道:“小子听闻先生写下这首春江花月夜后,十分地仰慕。先生,今天可否听小子拂琴一曲”

张若虚还了一礼,说道:“多谢二郎厚爱。有劳了。”

毕竟写现这首诗的人,人品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李红连忙将毛巾递来,但王画没有接,而是转过身去,说道:“各位乡亲,自从小子听到这位张兵曹写的春江花月夜后,就向往已久。因此今天小子特地为张先生拂琴一曲,各位可以配合一下,安静下来吗”

现在这样闹腾腾的,也不适合弹琴,更况且他即将弹奏下面的这首曲子。

听到王画的话,四下里立即静下来。

王画才就着清澈的治河水洗脸洗手,这边李红早就焚好香了。

王画拉着张若虚的手,说道:“张先生,过来,请坐。”

将张若虚拉到他的身前,张若虚更是受宠若惊,这个传奇少年动作的意思,就是接下来这首曲子弹给他一人听的了。

王画弹奏的正是中国十大名曲之一春江花月夜,但是很奇怪,张若虚这首诗直到明朝以后才渐渐被世人肯定。因此最早的曲子名字叫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当明清肯定张若虚这首诗时,这首曲子也失传了。后来到晚清又被一些音乐大师找出来一些残曲,名字却叫浔阳琵琶,直到民国,音乐家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最后广为人知,成为中国的十大古曲之一。并且还是奥运会的开幕式选用的音乐。

这首曲子一共分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水云深际、渔歌唱晚、回阑拍岸、桡鸣远籁、欸乃归舟、尾声。也正符合王画拖延时间的效果。

但王画坐下来后,多年养成的习惯,立即进入一种无喜无忧的状态。

在千万人的注视下,王画微微闭上了眼睛,双手搭在琴弦上,做了几次调试。开始弹奏了。

一阵悠扬谈雅的琴声响起,仿佛让人看到了夕阳辉映江面,波光粼粼,晚风和煦的景色。如果说广陵散激烈,阳关虽然雅正,可还带着一些淡淡的忧伤,那么这曲春江花月夜雅正中秀丽到了极致。

虽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辰光,可听到这首曲子,还是让人感到春天的那种酥薰薰的暖意,更象一首诗,更象一幅画,更象一叶小舟流动在江南那些秀丽的小河上,让人感到说不出的清丽淡雅,或者是一幅无边无际的山水长卷在眼前没有穷头地流动。

音乐永远是无疆界的。听着这美妙的乐声,所有人都陷入一种如梦如幻地境界中。

虽然看着太阳越升越高,郑四郎等少数几个人急得走来走去,可也不得不承认王画这首曲子弹得很好,也与他流传在外面的名声相符合。

时间在美妙的乐曲声中流失得很快。随着王画手指的拂动,这首曲子进入了第二段,那种静谧的气氛更加浓烈。就象是江是的晚风习习,岸边的花草婆娑起舞,水中倒影着傍晚的彩霞,恍惚在梦境一般。

然而郑四郎却更加焦急起来。不过也来不及了。

远处的黄沙道上扬起了一片尘烟

然后一大队人马,以及许多旗幡伞盖出现在众人的眼前。其实除了后面的人群外,前面的人群,依然在看着王画弹奏,恍然不觉。

看到了王画,李裹儿十分地高兴。她从凤辇上跑下来,走到武则天面前,说道:“陛下,不是说比拼瓷器吗怎么王家那个二郎,好象在弹琴。”

其实如果不是武则天上次将她打怕了,她都有可能跑过去,早点听王画弹奏什么曲子,居然让这么多人都如痴如醉。

武则天也难得出来散心,并且她还没有听过王画弹琴,嘴角带着笑意,对侍卫说道:“将速度放快一点,还有不要发出声响,以免打扰这个小家伙的弹奏。”

然而这一大群人前来,不可能不引起人的注意,大家哗啦一下跪在地上。

武则天从龙辇上站起来,在侍卫的隔离下,虚扶了一把。

但这时候王画心境已经进入到音乐中,他依然不知。至于张若虚同样也是如此。这首乐曲就是按照他那首诗的意境改编谱写的。

两个人一个在弹,一个在听,连武则天都感到奇怪,她向郑四郎招了一下手。虽然不认识郑四郎,可明显看到他站在主位上,是郑家的人了。

郑四郎苦笑了一下,过来施礼,虽然他是郑家的弟子,可见到武则天也不敢怠慢。武则天问道:“那个听琴的人是谁”

小家伙很傲气的,现在为这个人弹琴,这个人来头一定不小。

郑四郎答道:“他叫张若虚,是扬州人,写过一首诗叫春江花月夜,好象王家小二郎弹奏的这首曲子,正是用这首诗改编的。”

作为郑家直系弟子,自幼就经过许多严格的教导,虽然心情烦燥,也听出曲意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