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玩唐 > 分节阅读 2

分节阅读 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际有比较大的发展。欧洲要到十八世纪才有竹纸。

这一时期的产纸地区遍及南北各地。由于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兴起了印书业,这就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纸的产量、质量都有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普及于民间日常生活中。名贵的纸中有唐代的“硬黄”、五代的“澄心堂纸”等,还有水纹纸和各种艺术加工纸。唐代的绘画艺术作品已经有不少纸本的,正反映出造纸技术的提高。

在公元十到十八世纪的宋元和明清时期,楮纸、桑皮纸等皮纸和竹纸特别盛行,消耗量也特别大。造纸用的竹帘多用细密竹条,这就要求纸的打浆度必须相当高,而造出的纸也必然很细密匀称。先前唐代用淀粉糊剂做施胶剂,兼有填料和降低纤维下沉槽底的作用。到宋代以后多用植物粘液做“纸药”,使纸浆均匀,常用的“纸药”是杨桃藤、黄蜀葵等浸出液。这种技术早在唐代已经采用,但是宋代以后就盛行起来,以致不再采用淀粉糊剂了。

这时候的各种加工纸品种繁多,纸的用途日广,除书画、印刷和日用外,我国还最先在世界上发行纸币。这种纸币在宋代称作“交子”,元明后继续发行,后来世界各国也相继跟着发行了纸币。明清时期用于室内装饰用的壁纸、纸花、剪纸等,也很美观,并且行销于国内外。各种彩色的蜡笺、冷金、泥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花纸等,多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享用,造价很高,质量也在一般用纸之上。

这一时期里,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如宋代苏易简的纸谱、元代费著的纸笺谱、明代王宗沐的楮书,尤其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都有不少记载。而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关于竹纸和皮纸的记载,可以说是具有总结性的叙述。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是当时世界上关于造纸的最详尽的记载。经过元、明、清数百年岁月,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

宋代竹纸发展很快,市场上十之七八是竹纸。就产区而言有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最盛之地当推浙江、四川。在工艺上宋代竹纸大多无漂白工序,纸为原料本色,除色黄之外,竹纸也有性脆的缺点。

元明时期竹纸的兴盛创造了历史新篇章,尤以福建发展最突出。使用了“熟料”生产及天然漂白,使竹纸产量大有改进。

明朝时候有个科学家叫宋应星,他写了一部天工开物,里面就讲到造竹纸的方法:先把竹子截断,剖成竹片,拌了石灰浸在水塘里,再取出来煮烂,制成纸浆,然后用绷在木架上的竹帘子从纸浆面上荡过去。这样,竹帘上就留下一层纤维,把这层纤维揭下来烘干,纸就制成了。当时用石灰等蒸煮纸浆,实际上就是化学处理法。这以经是一套相当完整的造纸方法了。

清代由于造纸业的大发展,麻及树皮等传统造纸原料已不能满足需要,竹纸在清代占了主导地位,其他草浆也有发展,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有人用麦草、蒲草。陕西、甘肃、宁夏有人用马莲草,西北用芨芨草,东北用乌拉草。造些野生草类植物,在清代末期当地居民已用以制造粗草纸。我国用蔗渣造纸始于清末,张东铭在徐家坡设一造纸厂以蔗渣为原料,对此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八四有记载。清代草浆生产技木有了很大进步,用仿竹浆、皮浆的精制方法制取漂白草浆。著名的泾县宣纸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制稻草浆和檀皮浆抄制而成,其生产工序一直延续至今。芦苇在清末也有使用。据光绪三十二年东方杂志三卷3期载:“陈兴泰在汉口桥口地方,设一造纸厂,先后以芦浆芦苇、蔗渣、稻草杆等物,试造日用纸张,有成效”。

造纸术西传后所用的原料及工艺仍习我国之故,以麻和破布为主,不过欧洲的破布普遍是棉纤维,成品纸不如中国产品柔顺薄韧,而且破布日感供不应求。到19世纪末,在欧洲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以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迅速发展,并普遍认为木材是一种较好的造纸原料。我国在满清末年和民国初年也逐渐出现了机械化的造纸厂,木材和非木材原料均有使用。

作品相关 第二卷之中式插花

中国式插花

中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特质

自然之真:依花草树木之自然生态,掌握季节之变化。

人文之善:经济效用、敦睦人伦、花卉德性花文化。

宗教之圣:以花供佛、以花修道、对花之崇拜。

艺术之美:花材艺术、花卉艺术、整合艺术。

类型

园花:种在花园中,考虑植物艺术的生长姿态。

盆栽:种于盆、钵中,根部尚存可与花卉搭配。

秉花:把花当饰品,讲究衣饰和花卉之搭配。

佩花:将花插在头上或襟上,注重花卉和衣饰之关系。

篮花:插置于篮中,注意花和花篮的亲托效果。

瓶花:折花置于水盘或花瓶中,较具时代意义,是世界花艺中主要的一类,有盘花、瓶花。

果供供花:以果实为主,极富教化和艺术。

这盘插花名叫梦蝶

花器:变型陶花材:蝴蝶兰、卡斯比亚、千日红、大葱花、银纱网表现:曼妙的蝴蝶兰使人联想起庄周梦蝶。适用于卧室等营造梦幻氛围的环境。

作品相关 第二卷日式插花

虽然许多读者愤青,但不能不说,日式插花也是一个重要的插花流派,虽然起源中国。

相比于中式插花的随意,更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六世纪时,推古天皇派特使相当与今日的外交官小野妹子到中国做文化交流亲善访问,他回日本时带了很多中国的字画、雕刻、文学、戏剧还有园艺及供佛的瓶花等。小野妹子是一位出家人,住在京都六角堂小池塘旁的顶法寺,日本第一个插花作品即在此完成。从此日本有了插花学校的兴起。名称叫做“池坊”,乃源于池旁之意。池坊是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学校,现在的负责人是池坊第四十五代池坊专永先生。

要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