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枭 > 分节阅读 147

分节阅读 14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们是代表官绅整个集团的利益者,而钱虎代表的是平民百姓整个集团的利益者,两个集团的冲突不爆发才是怪事。

她担心钱虎这样持续下去,早晚一天会遭到天下官绅集体打压。那些商人那个不是依附官绅而活,好多官绅都是经营商业,嘴上虽说着不能为民争利,其民是指官绅代表的集团而非劳苦大众。

而钱虎做的事情恰恰跟目前的国策相反,走向了敌对面上。她经过调查和对钱虎的观察,已经感受钱虎将来的结局了。

若是嫁给钱虎,而钱虎安分守纪还好,那么她和钱虎都可能终老,白头偕老也说不定,若是依然我行我素,那么钱虎将会被天下士人和地主商人群而攻之。

钱虎动了他们的集体利益,朝廷官员嘴上说商人逐利,可是商人都是在他们掌控之中,利益得到了他们的分配。岂会分薄了自己的利润,维护商业不收税,就是维护了他们这个集团的利益。

大明算是一个奇特的王朝,历朝历代商人都收取税收,商业最为发达当属宋朝,否则宋朝那么软弱也不会支撑数百年之久。

而大明则是取消商业税,反而把税收只放到了无产者的百姓身上,本来就没有多少利益的他们,还得养活天下官员和国家运转,畸形导致大明走向灭亡。崇祯若是不改变这个国策,他钱虎再有本事也无法扭转。

第二百三十八章 崇祯的愤怒1

第二百三十八章 崇祯的愤怒

钱虎当天便把得到的消息及其遭到的刺杀,完全上书崇祯,上书房中崇祯拿着钱虎的奏章仔细阅览。对钱虎阐述其中的危害及其山西一地官员中的害群之马一一分析,对鞑子几次南下壮大鞑子力量的根本原因,其中并非是鞑子军力雄厚占据主导,反而从侧面论述后勤与战争的关系。

恰恰吃了鞑子几次亏后的崇祯心里愤怒到极致,若是没有那些汉奸和那些官吏,不会导致大明导致经济衰退,百姓造反。

百姓造反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吃的,全部被地方官吏和士绅吞噬压榨的后果,囤地兼并,恣意囤积粮食,天灾是导火线,人祸才是最根本的主因。

天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不是导致亡国的主因,而人祸却是国家走向消亡因素。其本质在于地方上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矛盾冲突,劳苦大众与地主乡绅间矛盾,若是任由这些官吏及其乡绅就此扩展下去,帝国大厦将会被他们掏空而倒塌。

“这些蛀虫,他们是在挖我大明的根基和江山,整天喊着不为民争利,背地下却在拼命压榨,吸取民中的体内的血。”崇祯狠狠的瞧着案牍大骂,心里虽然不认同钱虎一些观点,但是却认同钱虎的一部分论点,他可以不顾忌百姓死活,毕竟在他眼里,只要士绅不论,则大明不亡,嘴上喊着一心为民,其实大家都知道那都是口号,是一顶帽子而已。

儒家从来没有真正的为劳苦大众服务过,士绅永远都市特权阶层,他们超脱被压迫这个阶层。而钱虎走向的恰恰是在削弱这个阶层,这点,崇祯知道。开始他担心,不过当钱虎上书这个分析报告后,心里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不是接纳钱虎的为大众服务论,而是接受钱虎分析历代灭亡根本的原因,但凡出现这样的情形,一般都是乱世的开始,唯有剪除掉如今的毒瘤,方有扭转摇摇欲坠的局势。

对于钱虎向商业收税,然后降低百姓税赋。在财富上商人和乡绅掌握八层的财富,只有从他们手中分离出三分之一的税赋出来,那么大明的国库充盈,有了钱,当然就有了强有力的军队,抱住了遭受天灾地区的百姓温饱而不致使祸乱陡生。

王承恩叹了口气,现在他是确确实实的感受到崇祯的愤怒,内心深处,他对钱虎的胆子敬佩不已,什么话都敢说,如今崇祯看到钱虎其中好多危言耸听的话语,又无一不是处处为大明着想,为他老朱家的江山着想,自我标榜中兴之主的崇祯反而容忍钱虎一些危险论。

“万岁爷,无须为这些该死的人而伤心,他们根本不值得皇上去伤心,据我们东厂和锦衣卫的情报也确定属实,下面的官员的确是睁只眼闭只眼任由那些晋商暗通鞑子。”

说到这里,收了钱虎不少好处的王承恩当即转移话题,目前朝廷缺的是银子,即使没有也要有,况且还是属实,否则钱虎不会这么愤怒,洋洋洒洒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寒意,是要打算下手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 崇祯的愤怒2

最令人着迷的还是这些晋商中总资产感到震惊,至少有个一千万两银子左右的,若是若是剿灭了他们然后收取他们手中的土地,其中又是一笔不菲的利润。

是故,王承恩转移话题道:“万岁爷,这可是一千万两,朝廷正需要这些银子,有了这些银子,万岁爷可以缓解如今国库的亏空。加大辽东和内地剿匪的力度,钱虎既然敢上书,说明他敢天下先承担起这个捉拿的任务来。”

如今崇祯对江南总督卢象升感到失望,半年有余,才看看收取了一百万两的税赋,可见取色甚为,到他手里杯水车薪。

心里萌动不已,不过有损他仁德的名声,在听到王承恩这么一说,咬了咬牙道:“着钱虎钱虎在进京之际,前去执行。”

崇祯敲了敲案牍,随即又道:“在给卢象升下道旨意,朕对他在江南的作为甚为失望。”

“奴才遵命”王承恩知道这次卢象升怕是地位不保,皇上已经开始对他产生了失望的心思,不再看好,不过他不敢在这个时候再加谏言,适可而止。

深知大明开国至今,太监弄权都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是故,一改把持朝政的愿望,且崇祯也是一个吧权力抓在手里的一个,大小事务都要过问。

他想捞也没有缝隙,唯有经验他的动产,西厂被崇祯给了曹化淳,听闻崇祯还打算把秉笔太监给曹化淳,他已经感到崇祯防备太监重复先帝的覆辙。

见王承恩离开后,崇祯喃喃自语起来,对整个大明朝中的大臣及其地方官,他感到了绝望。给地都蚁贼四起,四处地方官武官都朝他要银子,而拨下下去的银两却没有取得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