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纨绔公子 > 分节阅读 242

分节阅读 24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正确的做法应该像小鸟依人般向他撒娇,女人属水,水属阴,阴生柔。女人柔情专制男子刚猛。只不过善德身为帝王向来习惯强硬,所以一时间还调整不过来。反倒像国事一般和他谈论婚姻感情的细节,必然招致长孙凛这个大男人的反感。

秋姬是个普通的少女,而且幼年也有父母在一旁教导,所以比善德女王更懂得女人之道。善德女王受到教育之后这也才恍然大悟,这也才感觉到这些年由于过于伪装自己,她甚至都有点不像女人而像帝王,要不然长孙凛也不会如此过分强调她的身份。

柔情似水是女人天然之性,不必伪装,善德女王只需要揭开自己的伪装就能展现出女子的温柔。而以长孙凛的性格,他一定不会对女人过于无礼。所以在柔情蜜意的攻势下,长孙凛紧绷着的脸渐渐柔和下来。因为他今天之所以承认腿伤“痊愈”入宫面圣,是想要跟她说一声。

“听说百济海域已经解除封锁,我希望能够通过百济海域坐船回中原。”长孙凛一脸严肃地说道,因为他必须得赶紧回到家里。

善德女王闻言脸色立即苍白,她以为他是打算回去后不再回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阵痛涌上了她的心头,向来坚强的她眼眸竟然立刻湿润起来。

看得出她脸色的变化和嘴唇的颤抖,长孙凛叹了口气安慰她说道:“你身为女王,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如此无名无分的跟着我,哪怕是不为了家里人,我也得回去向父母和唐皇禀报,正式下婚书将你娶回家中。哪怕你因新罗国事无法顾及夫家,这份礼节也总是要的吧不然我们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在一起,你自己也无法向朝中大臣和黎民百姓交代。”

虽然这并非长孙凛执意归家的主要原因,但这样说话足以让善德女王平静下来稍稍释怀,她把娇躯靠近长孙凛,白玉的柔荑捧着他的俊脸,“可是这三国谈判毕竟尚未结束,我怕你在百济国会出现什么意外,以郑允浩的性子必然是左右摇摆的墙头草,如今远征高句丽的唐兵突然退兵,朕也不知李世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渊苏盖文估计也在猜疑当中,但若是他确认唐兵暂时不会攻打高句丽,说不定又会卷土重来。我新罗全靠你出奇制胜才能克制高句丽的骑兵,如果他们在谈判台上翻脸不认,再重新调集队伍,恐怕郑允浩也会墙头草倒向高句丽,再次屠杀百济境内的新罗人。”

善德女王之所以说了那么一大通,目的主要是为了让长孙凛暂缓离去的决定,但长孙凛却是注意到另一个重点:“什么唐兵竟然退兵这是为何”

按照长孙凛的理解,现在高句丽面临南北两边的夹击,南面对新罗刚打了个大败仗,军中国内的士气正处于低落时期,这对于强大的唐兵而言恰是最好的攻击时机。而且历史上李世民之所以中途而退,一是因为天气过于严寒,二是因为其背部遭受箭伤这才选择放弃。而现在又是春暖花开的天气,李世民并没有亲自披挂上阵,以他的性格肯定是不把高句丽拿下一定不会下令退兵。

“听说是你们大唐皇帝已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善德女王若有所思地回答。

“什么”长孙凛大惊,要知道此时离史书上所记载的李世民去世的年份还相差数年之久

李世民体内的丹毒和毒瘾已渐渐发作,除原有的胃病、风疾外,这两个月又患上了痢疾,每每腹痛如绞,痛苦异常,人已被折磨得满脸病容,瘦骨如材。御医们想尽各种办法,仍徒劳无功。

向来骄傲自负的一代天子这时也不得不认老,因为他几乎能感觉到九泉之下的爱妻已经在向他召唤,哪怕平日里被病痛折磨得昏昏沉沉,但李世民还是理智地意识到自己的大限将至,到了开始考虑后事的时候。虽然李治在这段时间经常会过来侍奉病床左右,但看到他唯恐父亲死亡而欲哭欲泣的软弱模样,李世民很是后悔当初立下这个儿子。

李家之所以能从英雄逐鹿的隋末夺得大宝,可不就是因为下面有一批如狼似虎的精兵猛将。李世民在位之时以他的威严镇压这些豪杰翘楚自然是没有问题,然而李治可是任何功勋都不曾立过,反倒是终日唯唯诺诺一副软骨头的模样。若是因为这个儿子而导致李家重步隋王朝后尘变成第二个短命王朝,那么九泉之下李世民也无法去见李家的列祖列宗。

这日早晨李世民忽起床猛地喷出血箭,太医诊治后确认皇上病笃,宫中大大小小的宫妃皇子皆赶到外殿守候。而乘着刚吃完药维系着灵台的一丝清明,李世民下令立即将长孙无忌、诸遂良和李靖三位他心目中的太子辅臣招入宫中。在经过多日的挣扎和思考,在储君位置上一直左右不定导致痛失两子的李世民还是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尽管因为在家里照顾窦凤而有些来迟的长孙无忌,由于长孙府最靠近皇宫,还是第一个到达了病危的李世民身边。望着眼前这位与自己一块长大的儿时好友,大唐一代天子,此时却像个枯朽老者般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长孙无忌百感交加。

数十年的友情让他对李世民的即将离别赶到无限伤痛,然而这些天看到妻子正处于一种焦灼痛苦的崩溃当中,想到儿子命丧大海,又让长孙无忌对这个皇帝的痛苦产生一丝复杂的快感。

长孙无忌虽然受到的是传统的封建教育,但他毕竟不是诸如屈原这样忠君不二的圣人,若是论起圣人,也许给他安个情圣差不多,这些年来窦凤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一定比伴君如伴虎的好友更重要。

奄奄一息的李世民勉强地睁开眼睛,枯木一般的脸看到长孙无忌那张熟悉的圆脸,他勉强地张了张嘴。整个寝殿只有李公公和长孙无忌两人陪在龙床边上,很明显为了宣布关系重大的遗旨,老皇帝刻意将其他外人皆隔离在外,现在就等着其他两位辅臣的到来。

“辅机,朕朕”李世民苍白干裂的嘴唇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然而中气过弱导致接下来的语言过于微弱而难以辨析。他浑浊苍老的眼睛透着一丝愧疚,当年那个在战马上英明雄武的秦王已被病魔和年纪给带走了。

“陛下急急招长孙阁老入宫,便是为了改立储君之事。”自从李世民重病以来,向来为他做代言人的李公公也不例外,赶紧在长孙无忌耳边说了一句。

“改立储君”长孙无忌似乎也像是从皇帝口中听到这一此言,这声音就像是低微的、缺乏生气的空气波动。改立谁呢吴王李恪或者其它皇子无论是谁,总之不可能是现在的储君,唯一具有长孙氏血脉的太子李治。

在这一刻,长孙无忌只觉得一股战栗的冷流顺着他的背脊向上逆冲,理性像是脆弱的玻璃般地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