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纨绔公子 > 分节阅读 81

分节阅读 8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许多东西都已经在改变,他能做到的,便是处之泰然地欣赏大唐两岸美丽古典地风景。在这条历史长河上,打造出能够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坚固大船,不被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淹没颠覆

很多人在瘟疫中死去,以致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世界的末日。没有任何人为死而悲伤。因为人人都在等待死亡。

阿格纳罗、蒂、图拉

根据皇华四达记就曾记述说:在唐朝,通往周边民族地区和域外的主要有七条交通干道,而江南道的扬州和鄮县现宁波都是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城市。鄮县以港兴市,是中外闻名的商埠,唐时已是与日本、新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

当东方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时,悠扬地鼓声是从鄮县城北地鼓楼上传来的,晨雾般地浸漫进人们地睡梦里。暮鼓晨钟,以授人时。人们纷纷起床开始了一天繁碌的工作。

鄮县的海港迎来了一艘从东地中海远道而来的商船,上面装载满了各种香料、药物和珠宝,换取大唐精美的丝织品、瓷器等物。每一天这个港口都要进出数十艘类似的船。没人觉得有什么特别。

但是这次人们却被这艘船吓呆了。它就像是一座浮动的地狱。船上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幸存的水手们瘦骨如柴。眼光中流露出半死不活的恐惧。

人们赶快把这艘船推离了海岸,不许它靠岸。但是太晚了,几只老鼠已经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顺着缆绳爬到了岸上。它们溜进了鄮县的城内。

一周内以鄮县为中心的数百里地就有大片大片的人死去。几周内死亡恐惧传播到了整个江南道,然后接下来的,让人难以想象

老百姓们也许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好好的,到了清晨已经再也起不来了。可是这算幸运的,更多的人在恐怖中绝望地等死。从发现自己的腋窝和臂沟出现了小的肿包开始,他们就已经崩溃了。

这种肿包没有任何药可以对付,即使是城里最出名的大夫也逃不出这种死亡诅咒,人们会开始浑身疼痛、发冷,在剧烈的咳嗽中他们会吐血黑色的血。最多一个星期牛头马面就会光顾,这个时候他的尸体上通常已经布满了黑斑。

很快,鄮县丧失了几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城里的街坊上到处都是死尸,人们不敢往大街上走去,只要一出去他们就得踏着高高低低的尸体。一个父亲推着一辆大车走向墓地车上是他死去的妻子和所有幼小的儿女这种场景已经多得让所有人都麻木了。

在集体的恐慌之下老百姓们变得没有理智可言。瘟疫在空气中也能传播,人们已经不敢在大街上和别人说话了,碰一碰别人的衣服是可能被杀死的。有人说这是新来的祆教徒在水井里下了毒,于是就会有许多人蜂拥到祆教徒家里去大砍大杀。

也有人成天跪求老天,把自己锁起来,拿鞭子抽打自己以驱逐心中的恐惧,痛哭流涕,在绝望中自杀,逃到远离瘟疫的其他地方,然后又给那个地方带来黑色恐惧。或者更多地,认为这是某日阎王爷心情不爽而在鄮县设置了第十九层地狱。

只有面对死亡恐惧这样强大的力量时,才可以充分展现出人类的脆弱、疯狂与无助。跪求老天爷虽属于虚妄,至少还无害,更多的是集体的狂暴和盲目。随便一句流言就可能引起数十万人的惊慌失措,甚至排挤残杀。

谁也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来就像是阎王对人们在说:“看,我拥有可以随心所欲的力量。人类,我比你们强大得多,伟大得多。”

大唐万象 113曲江宴

113曲江宴

江南道的鄮县已是瘟疫散漫,丧钟乱鸣,人心惶惶,到处呈现着触目惊心的恐怖景象,仿佛世界末日已经来到了。

尽管如此,瘟疫的消息还是没有及时的被地方官上奏至皇宫。一是因为大唐本身国土辽阔,再加上当时交通工具不发达,所以消息传播自然不甚通畅。二是鄮县县令也有政绩方面的考虑因素,当瘟疫刚开始传播的时候,他们只是想着能掩住就尽量掩住,避免上头责怪下来,也避免下面的老百姓们出现恐慌。三是当鄮县的大小官员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时,连他们自己也逃不过瘟疫的追魂,大多数都一命呜呼

当然纸是保不住火的,只是当这把火烧到了管辖鄮县的越州刺史张济深处似乎有些过晚了,此时的鄮县加上周围的数个县乡已是尸体纵横,十室九空。张济深也不敢怠慢,除了往鄮县调派官员补充之外,当夜立即写好上奏文书,让驿夫们一个驿站一个驿站换快马送往京城。

东突厥汗国是北方大国,唐朝彻底征服了他,震撼中外,建立起了无上的声威。众多国家和部族纷纷前来朝贡,或者请求降附。然而北方戎狄称自家首领习惯上称可汗而并非皇上,所以各族酋长、各国君主和使节一致说好,上奏请求李世民接受他们所上的尊号,做天可汗。自此以后,李世民对西北边陲各族首领颁发玺书时,均署名“天可汗”。

无论是谁碰到这等前无古人的无上荣光。都免不了会喜上颜开,暗自得意。加上岁末将至,新年即到,李世民更是决定大摆曲江宴,邀请蛮夷首领、使节和文武官员、州牧一起参加宴会。

唐代时地文人墨客和各级官僚大都热衷于举行宴会,因而出现了不少新颖别致的名宴。然而在这多种多样的筵宴中,以“曲江宴”最为著名。

这日的曲江宴上。上自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长安、万年两县官员。随带妻、妾参加,人数之众以万计。李世民的筵席设在紫云楼上,可一面饮宴,一面观赏曲江全景,其他官员的筵席分别设于楼台亭榭或临时搭盖的锦帐内。皇帝地酒肴由御厨承办,其他臣僚的筵席分别由诸司和京兆府等制办。

紫云楼上,中场有身着紫衣地少年载歌载舞。侧旁有乐班伴奏,歌姬伴唱。君臣共享欢娱,气氛热烈,场面活跃,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也许是长孙凛身份特殊,亦或者是李世民特意交代下来,总之他这个少年人竟然可以跟在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