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拯救大唐MM > 分节阅读 720

分节阅读 72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吐气,也能抬头挺胸,也能自豪骄傲

西苑,徐子陵书房。

徐子陵不为徐世绩的大胜感到特别高兴,这是精密的布局,又倾尽全力而战,战果如此,并不在意料之外。他现在感到更加兴奋的,是另一个世人不知的好消息。

战神之鹰带回消息,天刀宋缺率带的数万华夏精锐,乔装西突厥后部援军,赶及西突厥第二批援军。

三日三夜后,二十万西突厥狼骑全部消失于世

无论是杀死拓跋珪、拓跋焘;还是平定长安,驱逐玄甲虎贲流落海外;又或者是得到李唐帝位和众将种种,也不及这个消息更让徐子陵得意。自己一手训练的精锐,终于在决定性的大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二十万狼骑援军南下,那么十数万被围的狼骑将逃出生天,到时再在茫茫草原追赶,那么就麻烦了。

现在有华夏精锐在后面包围,又有玄甲虎贲和李唐雄狮相助,西突厥必将成为过去,汉人于东方再无威胁,百年将无忧,一旦没有束缚的汉人腾飞起来,那么将是战乱无数的是世间诸国都永远无法追及的优胜。只要自己再在百数年间不断带领华夏子民作大步地踏进,不断骚扰打击异族,那么这个世间,必是炎黄子孙的世界。

“你为什么不让我杀了尉迟敬德他们只要他们一死,那么再无任何变数。”阴后平日难得来到徐子陵的书房,但她一直对于徐子陵放走尉迟敬德等虎贲不解,前后思量,才有今日前来之举。

“如果我想杀,也不能在众人之前。”徐子陵起来让坐,又给阴后奉茶一杯,微笑道:“我们要做的是收聚人心,不是伤透人心。”

“纵使你如何待尉迟敬德一众,他们也不会效忠于你他们选定主公,绝对不会轻易动摇。”阴后轻哼。

“我不要尉迟敬德他们的投诚之心,相反,如果他们真的要投诚于我的话,那么我才更头疼。”徐子陵不缓不疾,呵呵笑道:“我要让世人和后人知道,华夏有容人之量,特别是同族,我们更多是包容和凉解,而不是仇恨和相残。尉迟敬德他们理亏在前,现在又受到厚待,那么他们断不可能再叛,再攻华夏。一来,民心不在他们,二来,他们无根之人,一群流浪外族的士兵,不懂政略治国,武器、马匹、船只什么的都只有靠我们供应,他们能做什么三来,百年之后,还有几个玄甲虎贲我何须惧他们做出什么异动”

“但终是变数,不除难以心安。”阴后绝对是属于斩草除根的那种人。

“打个比方更容易明白一些。比如有一把宝剑,它不属于我,但我又想用它来杀人,那么怎么办”徐子陵微笑道:“我可以让它给别人拿住,做我想做的事,杀我想杀的人。只要我站在拿剑这个人的背后,捉住他的手,那么宝剑再锋利,又有何惧”

“玄甲虎贲能做什么我不觉得他们会听你的命令,去替你征战外族。”阴后还是有点不平,明明可以杀了尉迟敬德,但徐子陵却大度地放他们离开了。虽然做皇帝她不会,但也知道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不管他们杀的是谁,只是他们杀的是外族就可以了。还有一点,他们能替华夏担承恶名,他们所杀的种族和士兵,所侵略的土地,所做的种种,都与我无关,都与华夏无关。”徐子陵微微肃容道:“一个人仅仅有仁德,能够成为一个好人,但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皇帝。我想做一个好皇帝,想永远让汉人鼎立于世界之巅。但汉人生性善良,比起外族仁慈宽厚得多,事事讲究悲天悯人,征战外族当然可以,但我不可能在占尽优势时还能做到绝情绝义,做到灭绝人性的斩尽杀绝,所以,我得让一部分军队远离汉人的视线,做些儒士百姓都看不见的事。”

“蠢夫之辈,你管他们做什么”阴后渐渐明白徐子陵的难处,他不得能让大家心中良好上佳的形象崩塌了,他得一直带给大家希望和骄傲,作为汉人前进的动力。

“一个人不可能生下来就很聪明,也不是生下来就会明白事理,有些东西,得慢慢经历才能学会。”徐子陵微叹一口气,道:“我不想让那些历史悲剧再发生一遍,所以,只有我知道就够了。大家,还是无忧无虑地幸福快乐生活最好。”

“别一个人逞能,如果需要帮忙,再来找我吧”阴后眼中神色一缓,稍转温柔,随即恢复原样,飘然飞去。

“大家都会帮忙的,只要你开心起来,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楚楚不知何时,来到了徐子陵的身后。

“啊,只是记忆不太开心,并不是现在。”徐子陵轻搂小美人,微笑道:“我现在很开心,很幸福正因为这样,我才想让所有人都想跟我一样快乐,才会想把我溢出来的幸福分一点给大家,呵呵”

第九百九十章 圣火传递

华夏王宫。

以魏征王通为首的华夏百官站在右侧,而以房玄龄杜如晦为首的李唐百官则站在左侧。自李唐太上皇李渊病躯休养之后,李唐百官群龙无首,虽然有人提议请长孙皇后主持,但长孙无垢却以妇人不干政拒绝,又与凤后卫贞贞一起每日救治灾民百姓,不问政事,把一切扔给李唐百官商议榷定。

初时琐事还能商量决断,后来大事方面李唐百官意见分歧越来越大,每日争吵不断,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也有不同看法,求助李族亲王李神通等人也无法一一解决,最后只好听取太上皇李渊的令旨,前来华夏王宫听宣听调,由华夏圣王徐子陵亲自决断华夏及李唐诸事。

来到华夏,却惊觉华夏百官处事自主,分工细明合理,平日难得看见徐子陵一面。

至于朝议迅疾简单,更是闻所未闻。

一个月内,徐子陵巡视华夏境内长达十数天,多不得洛阳,大小决事,皆由百官自议,而且朝中军政分离,军事与政务各不相问,让李唐百官觉得惊愕难明又叹为观止。

徐子陵难得上朝,有事多在一个时辰之内就匆匆决议,从不拖拉或者推延。

“三月赈粮,灾民温饱稍定,只是现在严冬将临,寒衣被铺,屋舍炭火。尚缺不全,潼关城下李唐百姓翘首以待,妇孺老弱。更是迫不可待,望圣王为百姓困苦谋划。”杜如晦生怕徐子陵得了李唐便会撒手不管。或者拖延行事,早早提出议案。

“杜公,现在初秋刚过,你便如此远思,似乎稍早。”徐子陵有些哭笑不得。但他多少也有点收买杜如晦人心的意思,平时无论任何进谏都有求必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