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银色诱惑 > 分节阅读 140

分节阅读 14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文学硕土,他与郑东最为谈得来。

这回在朝天门码头相遇,遇到郑东的第一句话就是:“郑东兄,

还记得前几年,我陪南风顺流而下,在古都市密谋为江汉市新闻出版局老局长鸣冤的事吗老兄你拍案而起,勇冠三军,报告文学写得好呀,搞得江灵王很狼狈呢。”

“记得,记得,还是你老弟策划得好,兄弟我冲锋陷阵在前,老弟你出谋划策于后,我等配合默契,使贪官和那小奸商下场都不太妙呢。江灵王不是被罢黜了吗,看来民心不可欺呀,你我兄弟志同道合,几番遇合皆是顺江流而下,岂非天意。”郑东豪爽地一笑,与小处长握手,还象征性地拥抱了一下。

当晚,在闷热的三等舱内,6条汉子脱得赤膊条条,只穿小裤衩。小处长手中摇着一把纸折扇,像是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那样,演说郑东一番:

“郑东者,今之谔谔之诤臣也。当高位之人,独霸一方,权势熏天,如a省过去谭冠操弄权柄之时,必然使一些人熔铸阿谀奉承、

柔顺卑恭的“妾妇”人格。他们为了维护个人或者家族的利益,闻风奉命,曲意迎合,变着法子讨权势者之欢心。而就人情而言,再英明的领导,也不可能讨厌柔顺之人,所以他们大都平安顺畅,飞黄腾达。这样,那些心术不正的一把手之个人意志,因缺少平衡制约力量,则可能导致局面日益衰颓糜烂,终至不可收拾。而这糜烂的败局由阿谀者滥加吹捧,却在假话、空话、大话的狗皮膏药下依然华丽其表,败絮其中地呈表面繁华之假像。而敢于从本系统和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坦荡直言,戳穿假像者,从来寥寥。即便英明的领导,也不会喜欢谔谔之净臣的。因为这些人的直言往往会挫伤领导者的自尊,损及当权者的威严。这种效应是立竿见影的。

其有利社会有利民众的效应,则在有待于遥远的日后才能体现。

所以直言者常常命运多蹇,官运不佳。然而尽管人数寥寥,却也不绝如缕,原因就在于士人的社会良心在起作用。中国传统的士志于道的人文精神,使这批知识分子又区别于一般的文化人。相反,那些谄谀者、弄权者是以当政时的高贵地位和失势后遭受社会谴责为代价的,而正派的亢直者却可能常常获得历史和社会赐予的花环。历史不是以利害为价值原则,而是以是非为价值原则的,

因为社会不是以功利为标准去衡量人,而是用公道良知来评价一个人的。还因为有了历史,亢直者就不会绝迹,否则铺天盖地而来的便只有媚脸和谀笑了,社会便会一天天堕落而毫无希望了。”

演说到这里,小处长喝了一口浓茶,下意识地舔了舔薄薄的嘴唇,继续有声有色地演说下去:

“郑东者,今之狂狷之士也。狂狷者本身就是带有情绪化的人物,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就像是长江的潮水起落一样,随缘而起,随势而去。其狂狷之态就是孔子所言的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的自大和自适的并存。嵇康的率性自为,李贽的童心如初,龚自珍的剑气箫心,郑板桥的难得糊涂,都可能在这类人的身上体现。诚如龚自珍写的那种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的心态。自珍直言少年时的真挚坦诚,壮年之后为了寄生官场,时而假装糊涂,时而略显奸诈,湮没了自己的真性情。这真实的赤子之心也只有在摆脱了现实后的梦中才能见到。因而,这类人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然而对人处事又疏于计谋,天真坦白,不谙权变,屡遭暗算。于是,激愤之情溢于言表,又难免了执拗而不肯妥协迁就,此种性格决定了他的不见容于世俗,而酿成性格的悲剧。如此这般强烈的人世情怀,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刚烈性格,使其碰壁甚多,又难免徘徊于玩世的飘逸之间,这就有点以东方塑的幽默来游戏人生了。其实际还是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儒道互补似的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执着和豁达。因此,信奉中庸之道的孔夫子说不得中行,必也狂狷。对于那些表里不一,心口相背之人,也即阮籍视为外厉贞素淡,户内灭芬芳,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的两面人格、

伪君子似的乡愿之人,产生本能的反感。如此乡愿人格往往是融注进欺骗和阴谋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私利。故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有“荣进之心日颓,任意之情转笃”之说,于是便无欲则刚起来。此“刚”非谭冠之流“刚愎”之刚,而是屈原、李贽之辈的刚强之刚。此刚总与坦诚、直率相伴,这种人不太容易成为名宦,

却极易成为名士。对这些明显的优点和明显的性格缺憾,郑东纵观历史当是极为清楚的。因此,对于人格扭曲,献媚取宠是极为不屑的。除尽心尽力,甚至是非常愚蠢卖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外,就是留心于诗文书画,涉猎琴棋垂钓,寄情于玩猫养狗,热衷于收藏寻古,被夫人指为玩物丧志了。”

这时窜至另一舱中吹牛聊天的郑东捧着茶杯进来,大喝一声:

“别听他胡说八道,我郑东乃亢直愚拙之人,人们赞美大智者若愚,

我却是大愚者若智呀书生气十足的人往往如此。”说完长叹一声,颓然落座,在笔记本中写写划划,时而两眼望着船顶发呆愣神,

其实他是在构思他的游长江赋。

此时,京城小处长向大家做了一个鬼脸说:“郑东者才土也,可惜才之流淌于扫黄之官道,而未能尽情流淌于文学之江河,否则将会有警世大作传世。多少才士为官身所碍,使才情不得尽情发挥呀”说完,手指郑东,作禁声状,意思是不要影响郑东构思大作。

游览了一回长江后,郑东为长江的壮阔、曲折、源远流长而倾倒。在小船斗舱内,眼望滔滔逝水,目极宇宙八荒,触景生情也写得了一篇锦绣文章游长江赋。

他回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圆明园路的小洋楼内看望了深居简出、德高望重、他素来尊重的老厅长高洪同志。明日探望前辈,实为献上自己的新作大赋游长江赋来炫耀才情。

204

郑东骑着自行车穿过那条林荫夹道的圆明园路。绿树婆娑形成婷婷的伞盖,把个炎热世界阻断在林荫之外,圆明园路显得幽静而安谧,林荫之中不时传来一阵一阵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蝉鸣。

郑东推开虚掩的大灰门,直奔那幢有点灰暗的小黄楼,他大大咧咧地登楼入室。映入他眼帘的是满壁图书,一张老式书桌,一位鹤发童颜的学者正在伏案写作。书桌上堆放着一摞一摞稿纸。老者头埋得很低很低,戴着老花镜,正在专心致志地做学问呢。书房的两侧悬挂着老者自己书写的条幅,字迹清秀、飘逸。

郑东进门,他浑然不觉,沉浸在自己的构思之中,这回他要尝试着写一部反映新四军一师战地服务团那段军旅文化战士生活的长篇小说。那些战斗的岁月,战友们熟悉的面容,尤其是那些一同从上海到达苏北根据地,但在后来的反托派运动、反右派斗争中被冤杀、错判的战友,一个一个鲜活的面容出现在他的眼前,他们的悲剧性命运,促使他沉思郑东的到来打断了他的构思。

郑东大喊大叫着:“高老总,我给你送新茶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