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银色诱惑 > 分节阅读 81

分节阅读 8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太阳王”在帝国的风雨飘摇中死去。临死他都沉浸在大臣们阿谀奉承的假话、空话中,感觉着他的文治武功给国家带来的“幸福”,他安祥地闭上了眼睛,然而,人民却睁开了眼睛。就是在残酷的封建专制下孕育了近代的启蒙思想,法国大的脚步声在路易十四的丧钟声中向凡尔赛宫渐渐迫近。她的先驱者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这些思想界的巨人。他们创立的“天赋人权”、“三权分位”、“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理论,至今仍在为现代民主与法制理论提供着强大的思想武器。“太阳王”子孙们将这辆金色的太阳神的马车开进了亡国的泥潭,而最终使王朝陷于了灭顶之灾,这就是路易十六的悲剧了。中国墨子有言“俭节则昌,y佚则亡”。韩非子则说:“贪恢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耽于女乐,不顾国度,则亡国之祸也”。在凡尔赛宫前那片空阔的广场上,大理石的基座上矗立着路易十四骑马跨剑指点江山的青铜像,那象征着法兰西帝国如日中天的岁月,那是凡尔赛宫的辉煌,也是法国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没落的开端。

出凡尔赛宫,来到埃菲尔铁塔边已是将近黄昏时分了。铁塔周身的灯光亮了。乘那部古老而沉重的电梯直升到塔顶可以在320米的高空俯看夜色中的巴黎,就像是在近距离观察浩渺的银河,地面闪闪烁烁的灯光像是天上的星辰在闪耀。巴黎市区那灯的海洋沿市区的轮廓呈放射状向四周延伸,那里有圣母院、凯旋门、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圣心大教堂等宏伟的建筑,全部镶有明亮的灯光。在高空的云端里可以隐隐约约地辨认出那些闪烁着灯光的轮廓。塞纳河两岸的灯光,伴随着缓缓流淌的河水蜿蜒自东南向西北流去,仿佛是一个慈祥的母亲怀抱着一个活泼的婴儿。

巴黎是不夜的。

140

告别巴黎之前,大家都在中国城的购物中心疯狂大购物。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最好的购物天堂当然是中国城,据导游介绍这里购物还是免税的,不知道是真是假。购物中的首选当然是法国的香水。大部分成员的目标盯住了减价商品专柜,专拣便宜的买。法国香水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仍然是某种奢侈的商品,那是为了表示出过国了,到处送送人情。凡三四十法郎的廉价香水顿时被蜂拥的人群抢购一空。交款处前排起了长队。

踏着客房走廊松软的地毯,老荣和郑东心满意足地捧着自己抢购的满满一兜廉价香水,喜笑颜开。迎面碰上了拖着小推车,车上堆满着整整齐齐纸箱的李一帆和艾莉莉女士。任铭书先生还是那么衣冠楚楚的样子,这次一改平时沉默寡言、旁若无人的态度,

见了老荣和郑东满脸堆笑,竟热情地与老荣打招呼:“荣先生,买香水呀”

老荣回答:“出一趟国,亲友们眼巴巴地瞧着,总得带点东西回去呀,买点法国香水带回去。”

任铭书笑容可掬地指着推车上的纸盒说:“我们这香水质地非常纯,价格也不贵,是我们巴黎的客户从厂里弄来的。我们买得多,想匀一部分给你们。”

老荣一打听价格要70法郎一瓶呢,于是婉言谢绝:“对不起,

我们已经买了。”他指了指身上背的大挎包里塞满的鼓鼓囊囊的廉价香水说。

郑东心中很不以为然地想:这帮小子,出国捣腾光盘,用捣腾来的钱,再捣腾香水,回国加价销售,这生意真不错,这旅费、食宿、

旅游费用全解决了。

凌晨,天蒙蒙亮,奔驰大巴载着这些游兴未尽的中国客人,原路返回德国,途中在卢森堡大公国停留了一下。在黑暗中参观了一下世界著名的卢森堡大峡谷,但见星星点点的灯光弥漫在雾气萦绕的狭谷之间,其他什么也看不清。一阵凉飕飕的秋风吹来,浑身浸透着阵阵冷意。半小时后大家登车继续向法兰克福驶去。

当天夜里23点,代表团一行人又回到了德国的法兰克福。第二天中午11时,他们将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班返回祖国,

这是他们在德国的最后一夜。

凌晨,他们各自收拾起行李,郑东也倾其所有买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小纪念品,还免费在书展撤馆那天弄了一批参展的图书。

展团大部分参展单位都不愿再把参展图书带回国去了,于是大规模地赠送,中国留学生们抱着一大堆书走了,中国大使馆一车车地拖着各展台的书走了,郑东也趁机捡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原来他只带了一只小箱子,像是在国内旅游那样,眼下不得不临时上街又花50马克买了一只德国的大旅行箱带回去。中午11时,房东龚先生准时将大众牌面包车开出车库,送他们一行5人去机场。

龚先生告诉他们:“任先生、李先生、艾女土一行3人还要在德国逗留一段时间,因为签证时间是两个月,他们还要在德国观光游览一下,再回国。”

至于郑东和任铭书再次见面却是在一年之后,那是在任先生任职的h省。

此刻的任铭书先生已没有当年的教授、总编辑的气派了,他重病缠身,不久于人世,不知是因为总编辑被撤职后的沮丧,由精神崩溃到身体垮台;还是确实因为身有重疾而变得病骨支离导致精神崩溃。总之,他全无了一年前在德国时的风度和气概。他穿着病号服,盖着洁白的床单,有气无力地接受a省来的专案组人员的询问,显得既感到屈辱,又感到深深的无奈,往日的神气已荡然无存。因为那时由邬历担任主任的宇宙出版中心驻古都编辑部已被a省出版厅明令取缔,编辑部卖给丰收县农民的书号,由农民们操作的一套五年制中、小学生语文、数学类辅导用书也受到查处。这套滥编滥印的非法教材到处泛滥,最终被人举报到全国“扫黄”办,此案被列为当年冬季“扫黄,打非”斗争必须查结的大案要案。作为出版社的总编辑,他正在接受审查。雪上加霜的是,挂在他出版社名下的李一帆、艾莉莉则在从德国返回后不辞而别,神秘失踪。直到一年后,他们再次在古都市露面,不久李一帆成了被囚于看守所的犯罪分子,艾莉莉去向不明,受到通缉。他们偷运的地下光盘生产线,进行“制黄、贩黄”的罪恶行径,终于败露。任铭书先生再次受到a省公安、新闻出版联合专案组的盘问,他算是倒了大霉。而他的教授头衔、总编辑身分还是起了点保护色作用的,

他未被作为同案追究。然而他的斯文扫地和身败名裂,也使他感到了自己生命力的衰竭,他像一具行尸走肉那样在洁白的床单下面苟延残喘念念不忘的是他那应该享受的副厅级待遇。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七章

141

1997年4月。清明刚过,江南仍是春雨纷纷的季节。

大块的云层抑压着宽阔的长江江面,浑浊的江水流淌着,载着满目的泥沙缓缓东去。烟雨迷蒙的雨幕中,由香港开来的江风256号货轮慢慢驶入由古都海关所属的石圩海关口岸。

文4月6日,自称为吴理的货主以收货人的名义填制了代理进口报关单。货主40岁上下年纪,瘦瘦小小的个子,长脸,尖下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