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银色诱惑 > 分节阅读 60

分节阅读 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那样子是笑话我。哦,不是就好。所以我开始给小骗子的“海牛”书号全是免费的,所以他把我的书号卖给了江灵王书记。不过这江书记的书号钱也不是他本人出的,而是报社给掏的。总共印了3000本,靠江书记的几个条子3000本诗集还不分销一空,还得了一万多元钱。这江书记当然也不是为了钱,只要自己不出钱。赚的钱倒也全部捐给了教育扶贫基金会。这当然是在老东西根据b省“扫黄”领导小组的意见立案查处之后,报纸上还大肆宣传了一气,以示江书记的高风亮节。

本来这事漂漂亮亮的也没大事,怪都怪小骗子这个流氓人心不足蛇吞象,他到处买卖马刚、施箭和我的书号,开始还交点钱,后来干脆自己编造假书号去卖了,一卖卖了130多个。我的免费书号也越弄越多,没办法我发了一个使用海牛书号须知,当然也是广为散发的,为的是扩大影响,绝对不是为了赚钱。后来每个书号收200元钱管理费,只要夹到信封里寄来,我就寄去委托书的付印单。我熟悉和不熟悉的所谓代理人把我的书号费抬到了3000

8000元不等,弄得我很被动,也很狼狈。我的书号开始像是出殡用的纸钱那样被那些骗子到处乱撒,飞遍了大江南北,我也就在国家出版机关挂上了号,上了黑名单。小骗子的行径引起了b省“扫黄”办的注意,“扫黄”办责成江汉市新闻出版局立案查处。这时a省“扫黄”办那个混蛋,也就是文化警察郑东竟然在报纸上大揭“炒卖香港书号的秘密”。新闻出版署下达严禁买卖香港书号的通知,这样小骗子的末日就到了。香港的大骗子的面目也暴露无遗,我这个热心沟通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为“国府”以文化争取大陆民心的桂冠诗人,似乎也成了和马刚、杜天马、施箭一样的文化骗子。

这小骗子专案组组长就是那个共军转业的军法官老东西。老东西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江灵王的诗集是在江汉市卖出的第一本海牛“书号”。深入查处必然犯忌,得罪江灵王,不去查处必然使其他上当受骗的文化人不服,是为两难。老东西不信邪,坚决地查清了来龙去脉。为尊者讳是中国的传统,老东西也不能例外,对外闭口不谈江灵王的诗集的出版。一是为了含含糊糊把小骗子判了刑拉倒。二是专案组要去香港取证,这显然不可能。而那小骗子口口声声说他倒卖的书号钱全部交给了我。你知道我是“君子喻以义”的人。你冷笑什么噢,你说200元一个书号,上千个书号在大陆漫天飞,收入也很可观那当然,钱是弄了一些,那还不是为了减少“国府”对大陆文化出击的费用,你不相信算了。反正比较起来我的书号比其他人的算是最便宜的了。我的目的不是赚钱,这是有目共睹的,我可发誓,确实是为了“党国”的利益。好了,我们不争论。

老东西竟然驱车来到了深圳,约我到深圳详谈。你想我堂堂海牛能去深圳吗没准给老东西带来的警察带到江汉市当成小骗子的同伙审,我这一世清名不是毁于旦夕了吗我可不愿坐共产党的牢。我在电话里回答了他的调查,并答应书面证明小骗子的诈骗行径。我客客气气地给老东西写了一封信说明几点:一、认识小骗子是在s市,当时他是出版社的小编辑。他说天海出版社一个书号要卖6000元,许多诗人想出诗集,买不起书号,都知难而退。二、海牛未与小骗子签任何协议书,他不是我的职员,也不是什么代理人,我交给他15个书号,是请他代赠给那些想出书又出不起书的诗人,申明不许收费,并告诉他“你如果没有这种服务精神,不要做这种事”。结果小骗子全都卖掉了,我陆续被他骗去书号38个。此人的品格很坏,非常狡猾。三、海牛没有收小骗子一分钱。0不但是对小骗子,对任何来信申请书号的作者亦如此。“海牛”国际书号是免费赠送的,后来才收取成本费200元。我还声明“海牛”不以谋利为目的,宗旨是开拓重建中华文化,纾解作家出书困难,目的是维护读者向心力。

有了我的证明材料,小骗子才被送上了法庭,以投机倒把罪被判刑13年。最终证明他“买卖香港书号”获利135万多元。

“以后大陆有报纸披露了该案的查处情况。你老人家恼羞成怒,赤膊上阵写了一篇论大陆出版体制,大骂共产党。文中有这样的语言:大陆的书号问题,表明旧体制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需要新的体制代替。说什么大陆的图书市场是计划经济残存的一个顽固堡垒,说什么共产党靠宣传起家,深知文化宣传部门的重要性,深怕意识形态的开放,会一发不可收拾云云,是不是这样亲爱的海牛大哥”张丽姗不无嘲弄地睁着好看的大眼睛,冷冷凝视着海牛那张微微发红的胖脸问道。

“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那当然,我是干什么的,你知不知道”

“知道,知道,我们彼此彼此,不是亲如兄妹吗来,干杯,喝酒。我再给你说说老家伙的下场。”

106

老家伙查了小骗子后,自我感觉良好,他得到全国“扫黄”办公室南风主任的高度评价,自有一点春风得意。其实他查这个案子江灵王是极不高兴的,只是上有中央、省里的压力,又在法理之中,不好发作罢了。谁知案子查了一半,引起了新闻单位的重视。中宣部那位铁腕副部长为了配合当年的“扫黄、打非”斗争,就要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去采访。喂,你别光顾吃,听我说,好戏还在后面。这焦点访谈派了两个年轻精干的记者来到了b省。b省“扫黄”办这次派出一位名字叫郑东的人。对,与a省的郑东名字一样。我把他叫小郑东。他曾是专案组的成员,小郑东与两记者乘一辆白色桑塔纳去了江汉市。

江汉市这边作了周密的安排,由宣传部制定了摄制计划。当然是对市委书记那本情满江汉的诗集闭口不谈,只是反映市委、市政府如何重视支持案件的查处,另外计划好吃好喝把这帮难缠的记者打发走算了。于是也派了一部黑色桑塔纳,名目服务,实际是跟踪。黑车原准备把白车引导到邻近的开州市一家印刷厂,去采访一名普通作者买香港书号印书的事,后来狡猾的小郑东对这江灵王的行径早憋了一股气,记者们也对市委宣传部门这种不痛不痒的报道计划不满意,于是按自己的打算行事。白车在行驶途中竟然甩掉了黑车,在小郑东的带领下直扑印制江灵王那本情满江汉的印刷厂,记者扛着摄像镜头直对厂长。

记者手持情满江汉:“这本书是你们厂印的吗”

厂长:“是的。”

记者:“有印刷手续吗”

厂长:“没有。”

记者:“没有印刷手续,你们怎么能印刷”

厂长:“来人是报社记者,记者说这是市委书记的书,要什么手续,市委书记管全市,你敢不印。”

这些对话一一摄入镜头。

接着白色小车直扑市委大院。小郑东带着记者直闯书记楼。上到二层,行色匆匆的记者被笑脸相迎的市委办公室人员拦住,礼送进了会客厅,端茶敬烟,非常热情。记者要采访江书记,秘书说去看一看书记是不是在办公室。秘书战战兢兢地进入书记豪华的办公室,书记正在濡墨悬腕练大字,听说中央电视台记者来采访他,立即板起脸说:“不见。”想想这中央电视台记者不能简单地对付,于是指示说:“让副书记接待。”

副书记急匆匆赶往会客室,心中却在想,我也是记者出身,几个小毛孩子有什么不好对付的。于是笑嘻嘻大咧咧地进了会客室。摄像机对准了他那张笑嘻嘻的面孔。

记者:“我们想采访一下有关小骗子炒卖境外书号的案子。”

副书记:“可以,我们市委、市政府对该案查处极为重视,江灵王书记指示,要人给人,要车给车,要钱给钱,市里还成立了专案组”

记者打断他的话:“江书记本人与小骗子关系密切,用香港海牛书号出了一本书是不是有这事”

副书记说话有点结巴:“是吗我不太清楚”其实这位副书记心中清楚,他是分管文教的书记,第一个获悉案情的就是他。当时他不主张查处,而是建议把小骗子赶出江汉市拉倒,被老东西劝阻后,又密嘱老东西:要保护好江书记。

记者手持情满江汉:“这本书非法出版后造成了什么不好影响”

副书记:“我看没怎什么影响,知道的人不多,我就不知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