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银色诱惑 > 分节阅读 51

分节阅读 5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比较一下。”说完意味深长地对李一帆笑了笑。

李一帆心领神会,立即接着说:“对,对,是应该安排任总去看一看,机会难得,他会获得灵感的,没准能弄出一本中西方性文化比较的专著来。”

说完他们借着酒劲一起哈哈大笑。这放肆的笑声回荡在烟雨迷蒙的法兰克福夜空,引得雨幕中匆匆而过的德国人用奇怪的目光看着这两个奇怪的中国人。

94

中国展团的国庆招待会也在美茵河畔的江南酒家进行。

江南酒家是一幢搭建在美茵河上三面临水的河房式建筑,外表装潢得富丽堂皇,明黄色的玻璃钢瓦,盘龙大红柱,飞角翘檐,悬挂着大红灯笼,雕龙飞风的红木月亮门,一派古色古香的皇家气派。实际这是一幢极为简易的建筑。

秋雨敲打着路边的梧桐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响,马路的对面就是保罗大教堂,树荫中的河房中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摇曳的烛光,听到轻盈悦耳的江南丝竹声,使这个异国的秋夜飘来一丝凉爽的温馨。中国参展团的120多名成员欢聚一堂,在这个异国的秋夜里庆祝祖国生日。两层楼的小建筑,楼上楼下一片欢声笑语。

这幢中国式的建筑从上到下,直到走廊里都摆着餐桌,10人一桌,挤得满满当当。桌上按照德国的习惯点着红蜡烛。代表团全体成员愉快地品尝着这趟出国以来最丰盛、最精美的晚餐。

服务员端来一杯杯饮料、啤酒。每桌六菜一汤,不够丰盛,但也足够饱餐一顿。代表团团长热情洋溢地致词,大家举杯相互祝福,无拘无束地交谈,感情的火花在这个异国的秋夜里频频碰撞,

席间一片欢声笑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国出版业的走向世界干杯

大厅里萦绕着湖南民歌浏阳河的旋律。只有任铭书先生一人缩在角落里,有点落落寡欢。

郑东自告奋勇地奔向厅前的小舞台高歌了一曲春天的故事,其间夹杂着一段悠扬的口哨演奏,引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使酒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于是各省参展团的文艺人才们纷纷出场助兴。一直闹到夜里10时大家还余兴未尽。这里展现的是道道地地的中国情调。

酒会后,老荣带着a省参展组的同志,站在风雨中拦车回住地。

一辆接一辆在风雨中驶过的的士,竟然毫不理会风雨中的客人。还是酒店的老板娘用电话帮他们预约了两部的士。5分钟后,两部白色的奔驰轿车沿马路边缓缓停下,老荣热情地把孤零零的任铭书总编辑邀到了自己的车里,免得他一个人再单独打一部车。

风雨中疾驶的白色奔驰车驶过灯火烂灿的市区,把客人们送到了东江路桥公司驻欧洲办事处。李一帆、艾莉莉他们还未归来,直到老荣、郑东洗过澡,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看电视时,那两位才喝得满脸通红地回到了办事处。

回来后,艾莉莉小姐又是忙不迭地向柏林、汉堡、巴黎、阿姆斯特丹挂上一个多小时的长途电话,用英语叽哩咕噜地说上一气。

老荣告诉郑东说:“他们在联系业务,推销产品,洽谈新的引进项目。”

外面秋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法兰克福的雨夜显得格外宁静。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95

书展开幕的第三天,郑东一定要拉老荣去一趟特利尔。这次悄悄的出行,原来是他们蓄谋已久的单独行动。当然他们的代价是每人出50马克的车费,由东江办事处的龚先生开车送他们去。

用郑东的话来说:“是到特利尔去,借马老爷子的正气来冲一冲台湾来的邪气。”

原因是昨天老荣和郑东看守展台,其他人各自活动,游览法兰克福名胜。两人看着看着展台,闲来无事,静极思动,漫步去了一趟台湾展区。原本是为了看一看人家的图书品种,看看有何版权生意可谈,不想却遇见了老荣的“老朋友”张丽姗总经理。张丽姗女士热情地接待了老荣和郑东。老荣和郑东都感到不甚愉快。

张丽姗对老荣过分热情,就显得对那位自命不凡而又才华横溢,一向不修边幅的郑东有点冷落。在丽姗女士眼中,像郑东这类“扫黄”的人物并非出版界的高人雅士,而是混迹其中的粗坯一个,就像是“国军”中师长、旅长身后的马弁或者保镖一类,因而举手投足之间,言谈话语之中就有了许多轻慢,自然使郑东感觉这是有点“狗眼看人低”的味道。

郑东把这种冷落和轻慢说成是任铭书式的“出版社社长情结”,而张女士对老荣的热情自然有点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用加倍的热情来加以补偿似的。因为老荣竟然在无意之中发现了那些惊人的秘密,而这秘密原来是张女士与邬历先生在柔软的席梦思床上,在软玉温香的肉体相接中商定的谋略,属于“床帷”隐私,如今这“床帷”密约的结果竟然公开在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展示,就像是ji女与嫖客的私生子被包装一新,混充为优良品种被公开展示。

老荣痛苦地回忆起了那年国庆台湾书展的版权贸易洽谈处的门庭冷落,和邬历那边图书经销订货处的门庭若市。这一冷一热的鲜明对比,说明了法则的冷漠和脆弱,人欲的火热和坚挺。老荣犹如干柴烈火般愤怒,亟待爆发。而郑东则显得玩世不恭似的透彻,倒像是看破了人间万象那般地在插科打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