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银色诱惑 > 分节阅读 45

分节阅读 4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着铺满落叶的山路,向上漫步。路的两边,蔽天的松林遮掩着阳光。走过黑压压的森林就看到了一个宽敞的平台。平台上搭着许多凉棚,有的出售工艺品,有的出售食品。爬山爬累的人可以在这儿吃饭、休息。平台上有许多德国的年轻人。在稍事休息后,他们继续向山顶进发。山顶是露天万人会场。当年法西斯头目造了一半的工程,在二战结束后变成了历史的遗迹被废弃。现在这里成了一些民间团体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

今天的国庆音乐会彩排是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师范大学音乐系和海德堡一曼海姆音乐学院的师生们自发组织的。在平台上可以隐隐约约地听到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命运那激昂雄浑的旋律。

这位德意志最伟大的音乐家在耳聋失聪之后,以最顽强的意志,怀着对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完成了这一史诗般的作品。在海德堡,在这座橡树覆盖、青松葱郁的密林中,他们仿佛看到了这位世界级的音乐大师正在维也纳豪华的大剧院里,用他那雄狮一样的身躯,铿锵有力的手势指挥着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把人生的悲哀与欢乐融进激昂悲壮的旋律,表达了对人类争取自由,从苦难到欢乐、从斗争到胜利坚定不移的信念。这种西方音乐明朗透彻,和东方音乐的含蓄深沉其间是有着许多相通之处的。此刻的郑东又回想起了嵇康的广陵散,可惜这首东方音乐的“绝响”已经失传,但其中所蕴含的信念与命运想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它的深思,它的悲壮,它那史诗般的雄伟,是不是可以说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家有着共同的追求呢那就是对专制制度的反抗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延伸而上的山路渐渐明朗。那遮天蔽日的森林为平坦的山坡所替代。郑东和老荣、剑平发现一群群挎着登山包,穿着t恤衫,足登旅游鞋的德国学生正围着一个暂时搭建的帐篷,手中举着马克纷纷在购买光盘。使他们感到吃惊的是卖主竟是任铭书、李一帆和艾莉莉以及一个和艾莉莉模样几乎一样的女人。看来这种露天的买卖还挺火。难怪李一帆随身总是携带着一只神秘大拖箱,难怪初到德国在东江路桥公司驻欧洲办事处那晚有那么神秘的一幕,难怪艾莉莉刚到法兰克福就到处打电话,其中的谜底今天下午终于揭开,原来如此。

老荣他们这一行对这种丑陋的行径躲得远远地冷眼旁观。郑东蹲在一块山石旁,点上一支香烟,一边休息,一边抽烟,呆呆地想着心思。老荣瞪大着双眼看着来来往往的德国学生,兴高采烈地棒着光盘从他们身边走过,还反复翻看着盒装的彩封英文说明书。

老荣来到郑东的身旁悄悄说:“这些德国学生在议论,说这些光盘的价格卖得便宜,令他们感到惊讶,5马克就能买到一张,内容真精彩,令人吃惊。”

郑东只是呆呆地想着心思。他或许想到了“扫黄、打非”工作的艰难,想到音像、电子出版物市场斗争的复杂,心中赌咒着李一帆这些人面目的丑陋。络绎不绝的德国人从他们身边不断走过,耳畔响起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那雄浑悲壮的旋律,眼前却有那么一不知廉耻的同胞在国外出售着国内制作的震撼一命运交响曲

的cdro电脑光盘。贝多芬被出卖了。

不远处那对双胞胎姐妹交替用带着明显吴浓软语腔调的英语、德语叫卖,大声叫卖的还有世界著名音乐家德国篇、中国春宫画大全、中国园林、中国中草药大全、中国旅游大观、中国民间音乐等等。这些cdro光盘显然都是盗版产品,利用参加国际书展的机会夹带进了德国,此刻正在变成一张张马克流进他们的腰包。

李一帆兴奋地大睁着发红的眼睛,数着一张张马克,那神态专注得就像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难怪他们出手宽绰,挥金如土;难怪他们行为怪异,卓尔不群。原来他们心中藏的秘密就是如何把这些盗版光盘尽快地出手,变成马克。通过无数马克的积累去扩大他们非法生产和交易的规模。他们这帮打着音像出版部旗号的不法商贩,其实就是我们的对手,竟然和我们混迹于一个代表团。郑东在愤愤地想。

肆无忌惮的叫卖声和蜂涌而上的购买人群,使郑东想到国内的光盘市场,这熙熙攘攘、热热闹闹、拥挤不堪的场面是多么的相似。

85

这是一个名曰“新国际电脑城”的电器商城。里面是古都市城南区工商局开辟的电脑市场,数千平方米的经营大厅,一家挨着一家来自全国各个角落的电脑或者电脑配件供应商,表面上这里出售电脑或者电脑配件,实际是主管部门眼开眼闭的地下盗版光盘的集散地。

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心中都有数,只是心照不宣,我收我的场租费、管理费,你赚你的昧心钱,至于这钱是否合法经营而来,我是不管的,反正人民币的伟人头像都是一样,“百元大钞”挺刮厚重,这就是价值。双方的价值观都是为了赢利。因而对于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打击,他们和经营者就是统一战线。只不过经营管理部门更像是抗战时期对新四军和小鬼子两头应付的保长,面子上对于郑东所率领的“扫黄八国联军”恭恭敬敬,其实这种恭敬带着某种敬鬼神而远之的意味。他们穿着工商制服,貌似公安的保安队,却是为不法经营者站岗放哨的。此刻的经营者更像是“八路军武工队”,而郑东带领的“扫黄”部队却更像“皇军”。只要一遇风吹草动,电脑城内就会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一句轻轻的却是传播极快的信息“皇军来了”。于是这些盗版游击队刹那问全成了正规的生意人,那些摊放在桌上的盗版光盘会像变戏法那样消失得无影无踪。等郑东的“扫黄”部队一走,这些光盘就会全部像是从地下冒出来的那样复又出现。于是“抗黄”统一战线的人士总结说这叫“敌进我退,敌疲我抗,敌退我进”。越是休息日、星期天,这里生意越是火红。盗版光盘满场叫卖,y秽vcd公开陈列,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非法光盘交易俨然成市而生意越来越兴隆。而“扫黄”

部队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于是尾大不掉,愈演愈烈,使盗版光盘充。斥市场而正版光盘几乎销售不掉,这就成了事实上的“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

这家地处古淮清河畔的明清建筑群中的“新国际电脑商城”装潢得却也古色古香,不过这不是中国式的,而是西洋式的。古罗马式的穹型帘卷门,由4根装饰着裸体维纳斯的柱子支撑,坡型的三角门楣上雕刻着精致的花纹,长着翅膀的小天使在斜卧的维纳斯身后飞来飞去。这里是古淮清风光带独特的“西洋景观”。进门迎面一组柜台,装潢高雅,空间开阔,开架式销售的vcd、cd、d光盘一律正版,品种多样,然而价格都很昂贵。它恰到好处地挡住进出人员的视线,像是一组天然的屏风,把场内的喧闹嘈杂,讨价还价挡得严严实实,更重要的是挡住了里面的非法交易。给外人的感觉是,这里的交易完全合法,而且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凡有领导视察,一律先到这个窗口浏览,领导参观完毕,场内的魔术也已变完,这儿就成了戏法上的“障眼”。不过这“障眼”也有被识破的时候。一是用得太多容易被识破,比如说郑东就深知内里乾坤,眼下正准备破一破这个戏法。再比如说那年中宣部的张副局长率全国“扫黄”办检查组来古都市检查,就一眼看破其中的奥妙,愤怒地指责陪同的官员搞了“障眼法”。其时郑东也陪在身旁,自有点灰头土脸,不得不佩服张副局长的眼力。于是下决心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整一整这个市场。

整治方案提出后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支持,尤其是古都市的市委副书记、“扫黄”领导小组组长态度最为明朗,他明确指示:“古都市绝不允许盗版、y秽vcd泛滥的现象存在,市公安局、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工商局必须密切配合省、市“扫黄”办的行动,切实抓好新国际电脑城的整顿治理工作。”

在这次行动之前,郑东和省、市“扫黄八国联军”的组成部队公安、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版权等部门制定了周密的方案,事先派出侦察小分队,分赴各个类似“新国际”这样的音像电子出版物销售点摸情况、收集样品、了解地下仓库的情况,准备来一个破网络,端窝点,打团伙的大行动。

行动那天,根据商定,他的老排长、古都市的公安局局长安排了200多个警力配合。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9时,集中行动开始,联合执法检查组分4路对城内的4家电器、电脑商城,小商品批发市场,同时进行集中清理整顿。

郑东亲率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直扑“新国际电脑商城”。车队在离商城20米处悄悄熄火,50多名穿着便衣的省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版权行政执法人员分散着向商城逼近。按照计划,这50个人两人一组,看住商城内的每一个摊位。半个小时后,

穿制服的公安干警带着电视台的记者直扑商城,对“盗版、y秽光盘进行围剿,再逐一对已经摸准了的地下仓库进行检查。其他3路各由省版权局、文化厅、广播电视厅一名市场处长率队,也采取这种办法,对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下午4时在古都市委大院向省、

市领导汇报整顿情况。50多人的“扫黄”先遣队,悄悄地扮成顾客的模样潜入了商场。

星期天的电脑城一派繁忙景象,各个柜台前都挤满了前来选购光盘、碟片的人,有青年学生,有机关干部,有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来购买价格低廉的电脑光盘的。有专门前来钓“黄”觅“色”的闲散人员,他们贼眉鼠眼,专拣摆放着五颜六色的女郎封皮的柜台钻,装成一副漫不经心挑选的模样。在他们选购时,一些抹着口红的、年纪轻轻的小姐还会毫无羞涩地向他们推荐一些新到的品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