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银色诱惑 > 分节阅读 23

分节阅读 2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崔总经理铁面有私,不予理睬。还是当地政府在征地、税收方面给予很大优惠。再加上崔总经理嫡系淮海批销站的暗中捣蛋,编造了一些荒诞无稽的男女关系上的谎言,使她只能泪往肚里流,气向家中出,她那善良的丈夫、省报驻淮记者站站长成了她的出气筒。有时晚上夜静人深时,只有在丈夫宽厚的胸膛她才能低低饮泣,倾诉忧怨。第二天她还要扮成女强人的姿态去面对一个又一个难题。处理烦杂的家务,丈夫是后勤部长;解决地方错综复杂的关系,丈夫是外交部长;

宣传书店改革的业绩,丈夫是宣传部长。她的丈夫就是这样支持她,他也充分利用了自己职业上的优势,成了仲月清事业的贤内助,好当家。

“新华酒家”终于红红火火开业了,地方党政领导、文化局领导、兄弟店领导前来剪彩、庆贺。唯有自己的主管厅、上级店领导不来参加。典礼进行期间,她竟被叫出去接电话,捧着电话流着泪接受崔牛牛经理的训话:“谭厅长讲了,新华书店是毛主席题的,

岂能随便乱用,你那个酒店,其他名称都能用,就是不能用新华二字,这是对领袖的亵渎,是对新华书店的亵渎。那个散发着金钱铜臭的招牌,必须摘下,否则先进店的评比,门市改造网点基金的发放,乃至基建拨款都得停止”说完电话挂断。她气啊,气得心口发痛,还要强颜欢笑去应酬客人。

当天晚上,她拨通了谭厅长的电话,不客气地说:“谭厅长吗,上午酒店开业,接到崔总电话,要求不能使用新华酒家的名称。我新华书店第三产业为什么不能使用新华二字而外边的商场、餐馆、工厂企业,使用的新华名称多得很,比如新华牌钢笔、原珠笔,乃至牛奶、卫生巾、床单都用,原是新中国诞生后普遍使用的名称,为什么我们新华书店不能用”说着,说着,她竟在电话里哭了起来。面对仲月清严厉的责问,谭厅长语塞,他和蔼地说:“小仲呀,别激动,冷静点,不要哭嘛。这只不过是省店同志的意见,并不是我的意思,他们认为新华书店是专用名词,是延安时期毛主席命名的,用作酒店的名字不太严肃嘛。这只是建议,供你参考。至于基建资金、网点改造基金嘛,只是牛牛同志个人意见,厅里还可以协调嘛。”

仲月清说:“我仔细考虑过了,你们的建议我可以接受,新华酒家可以改名,并不是因为亵渎新华书店,而是从实际出发,你核拔20万元网点基金,我换名字。”

谭冠说:“这恐怕不太合适吧,太像是作交易了。”

仲月清说:“这基金基层店应可以使用,它本来就是我们基层店创造的利润,只不过由崔牛牛分配罢了,他无权垄断,我们淮海市新华书店理所当然应该占有份额的。”说完她挂断了电话。

当然,谭厅长也未核拨这20万,“新华酒家”的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酒家成为淮城饮食业的魁首,独创的“新华菜系”得传统淮海菜系之精华,在形式上更加精美,被称为淮海饮食文化一绝,给书店所创的效益也十分可观。

淮海市新华书店改革实践的成功,证明了“以主带副,以副养主”的成功。现在淮海市所有门市部全都改造完毕,所用资金均为第三产业赚的钱,未要谭厅长拨一分钱,职工宿舍全部解决。终于有一天,上级领导一位司长来淮海市考察,看了中心门市部,听了仲经理滔滔不绝颇带女性感情色彩的介绍,大为夸奖。随行的市场处处长总结了他们的经验,撰写了淮海市新华书店的改革之路一文在出版报、光明日报发表,竟然得到了中央负责同志的充分肯定。于是仲月清终于成了a省发行战线的风云人物,按传统惯例各类头衔接踵而来。组织部门需要选拔一批妇女干部充实到厅、局级领导岗位上来,仲月清顺利走上新的领导岗位,下派淮海市记者站多年、关系还在省里的丈夫也很顺利地回到了省城。

对于仲月清的提拔,自然谭冠厅长也是支持的,他自有打算,他以为孙猴子只要离了花果山,有再大的能耐也难以施展。她被分工抓“扫黄”与“版权”。按魏铭利主任的说法,这是一摊只有骨头没有肉的工作,厅里这方面是弱项,就让仲猴子去抓吧,只要不介入出版、发行,她也就没有什么大作为。至于分管发行的副厅长位子,是给他自己引荐的人才崔牛牛总经理留着的,别人染指不得。几方面的巧合使这位颇有几分个性的女经理,走上了省出版厅副厅长的岗位。

她兴致勃勃地到出版厅报到,受到谭厅长热情的欢迎。谭厅长紧紧握住她的手真诚地说:“实践证明你是对的。”

起初她似乎还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她始终未能按厅长的指示把“新华酒家”的金字招牌摘下来,而谭厅长虚怀若谷,不计前嫌,竟也笑嘻嘻地原谅了她近似无礼的对抗,对此她十分真诚向谭厅长表示歉意。而谭厅长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他那挺有风度的脸上堆满了笑意,轻轻地挥了挥手,很潇洒大度的样子,似乎把过去的不愉快一赶而光,扮成斯大林当年对说话的口气,那当然是老大哥对那种的语气:“历史是从来不谴责成功者的,你是成功者,因此,不应当受到指责。欢迎加入我们这个领导集体。我已经老了,到了某年某月某日正好60岁,一点都不等,坚决退下来。”他又指了指他那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和眼前的大号老板桌:“到那时办公室也不保留。从我开始,以后厅长退下来都不保留办公室,让你们这些年轻人来接替。小仲,你很年轻,有魄力,有能力,有朝气,是后起之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哈哈哈哈。”一阵爽朗的笑声,把过去的不愉快笑得无影无踪,他们之间是一笑泯恩仇了。

当时的仲月清还为自己的小肚鸡肠而脸红、自责。瞧人家谭厅长多有气量,不愧大家风范,雅量似海,做领导嘛,就要有包容四海之心。她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向谭厅长好好学习。

44

奥迪车内,响起了轻盈盈的口哨声,那是当年的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歌曲小路的旋律。车上的录音机正放着磁带。郑东用他那低沉的男中音和着那委婉动听的旋律轻轻地哼着:“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细又长,一直通向遥远的地方”

“这口哨真好听,是谁吹的”仲月清问道。

“还有谁能吹出这么好听的口哨,只有郑东我。”郑东不谦虚地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尖。

“这是郑东口哨专辑,驾驶班每人一盒,你喜欢我送你一盒。”

说着,他就变戏法似地从随身带的皮包内摸出一盒递给仲月清。

仲月清看看这盒带盒套上写的歌名几乎全是她熟悉的老歌,由衷地赞叹道:“郑东你还真行,这口哨吹得不赖,够专业水平。”

“不是我吹牛,当年在中南海的时候,更深夜半,首长工作累了,总爱听我吹上一段口哨,以消解疲乏。我和音像出版社联系,他们准备给我出专辑。这是试着录的,怎么样,效果不错吧”郑东不无得意地自我表扬。

仲月清微微地皱了皱眉头,笑着说:“这好不好,应该让别人来说,自己说自己好,就有点不谦虚了。”

郑东却不以为然:“我追求本色,我不是那种口是心非的假道学家,也不想学谦谦君子,只想当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当一个有自信心、自我感觉良好的男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