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海上马车夫 > 分节阅读 353

分节阅读 3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或者因为马的怯懦导致临阵脱逃。

欧洲人曾在马种、盔甲、人员上占据优势,他们的骑士成为了中世纪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战士,西欧也在整个中世纪都占据了相对的军事优势。

但是,如今欧洲的骑兵正在快速退化,反过来,亚洲的新型重骑兵却在快速崛起。

当年,成吉思汗用蒙古马组成的骑兵打的欧洲人胆寒。如今邓浩楠将用中华帝国的龙马组成的重骑兵,给欧洲再来一次天翻地覆。

至神武七年,帝国境内的欧洲战马饲养数量已经达到了十八万匹,每年有两万多匹战马增加。而作为帝国单独培育的龙马已经达到了六千多匹,未来几年将成几何数字增长,很快将建立一个新的战马种群。

帝国除了培育用于战斗的龙马,同时也在培育用于携带辎重的重型挽马。英国的夏尔马作为最好的重型挽马,可以拖动一吨半的重物,之前作为帝国托运火炮的马匹已经表现的十分突出。为此,帝国增加对夏尔马的培育,大规模饲养。

为了让夏尔马更加温顺,容易驯服,帝国政府没有再大草原上培育这种挽马,而是在长城内的京畿地区进行。龙马因为要保持战斗力而让其出生和成长环境都在大草原上,夏尔马为了令其足够温顺,全部在城镇附近的马场,或者农家进行人工喂养。

由于夏尔马应用面积广阔,民间托运货物,出行代步马车,磨坊、酒厂、工厂、作坊等需求量极大。因此,夏尔马的繁殖速度大规模增加,远比战马繁殖的速度快。

截止神武七年,夏尔马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成为民间第二大挽用马群,数量急剧增加,全国范围内约有五十多万匹,并且随着市场的需求,还在大规模增加。国内饲养的夏尔马除了供应军方需要外,民间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为此帝国政府不得不增加对夏尔马的优惠政策,鼓励饲养夏尔马。同时,也在蒙古一些地方允许牧民饲养,但要严格控制夏尔马同其他战马之间混血。

虽然帝国政府引入西方大型马种,军队和民间都对此大加热捧。但是相对于东方马种,蒙古马、伊犁马和三河马等还是帝国国民的主要使用工具。

帝国政府也并没有因为培植龙马就放弃了数量庞大的蒙古马,帝国陆军步兵师和枪骑兵师使用的代步工具还是耐力持久的蒙古马。严格的说,使用蒙古马的成本很低,对于帝国军队来说后勤保障跟得上。

随着帝国政府从陆地上西扩的道路受阻,于是帝国政府将目标瞄向了莫卧儿次大陆。

1526年,中亚封建主蒙古-突厥族后裔巴布尔入侵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巴特战役中战胜洛迪苏丹,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标志着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的开始。之后,巴布尔又经过1527年的坎努战役和1529 年的戈格拉战役,统一了北印度。1530年,胡马雍继位 15301556。1540年,胡马雍在曲女城战役中为比哈尔阿富汗酋长舍尔沙击败,流亡波斯和阿富汗,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暂告中断。1555年,胡马雍重征印度平原,占领德里和亚格拉,恢复了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1556年,阿克巴继位,实行了进步的内政改革,采取宽容的宗教政策,扩大了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的社会、政治基础。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开疆拓土,统一了次大陆广大地区,推动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

到查罕杰16051627在位和沙贾汉16281658在位时代,莫卧儿王朝国势日盛,在阿克巴的基础上,有向外扩张了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此时,莫卧儿帝国掌控了北印度、中印度和东印度的孟加拉地区,但孟加拉地区已经成为了英国、法国、挪威、瑞典等国的东印度公司实控区,尤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成为了孟加拉地区的实际封建领主。

不过,沙杰汗沙贾汉虽然让莫卧儿帝国的统治稳定了下来,但此时印度南大陆和东大陆部分土地还不在其控制当中,战争不断,国力已经达到了王朝的最高峰,开始下滑。

莫卧儿帝国此时拥有八千多个贾吉尔,这个制度早在德里苏丹国家时期就已实施,那时称“伊克塔”。1617世纪中叶,贾吉尔成为莫卧儿印度土地占有的基本形式。在查罕杰统治时,贾吉尔约占全国耕地的70,贾吉尔的持有者称贾吉尔达尔。1635年,莫卧儿印度共有8210个贾吉尔达尔,分上中下三层,分布全国各地,上层68个,由王子和贵族组成,中层 587个,下层7555个。他们彼此之间无隶属关系。贾吉尔达尔对其贾吉尔没有所有权,只有征收规定的田赋和名义上非法实际上合法的各种杂税的权利。

莫卧儿帝国的大部分贾吉尔都十分富裕,此时的莫卧儿次大陆的繁荣情况堪比中华帝国,主要原因是印度次大陆有喜马拉雅山脉阻隔,受冰河时代影响很小。

正因为这样,莫卧儿帝国人口超过三千万,成为一个十分庞大的经济体。

殖民战争就是要统治人口众多的地区,中华帝国对于陆上殖民战争的态度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观,主要是基于帝国财政、军事实力的雄厚。

庞大的财政盈余不能直接投入到帝国国内市场,那样将造成经济的崩溃。为此,神武大帝需要通过对外殖民战争来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通过战争来刺激军工业,进而带动国内其他产业,将巨额的财政资金通过军工业缓缓流入民间。

就像一个缓释胶囊一样,慢慢把药效释放出来。

帝国西扩终止,南扩成为殖民战争的首选。

邓浩楠在东南亚掀起了经济侵略,但是对于南亚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其庞大的经济体和落后的军事,正好符合帝国殖民侵略的条件。而莫卧儿帝国的庞大人口资源,作为中华帝国的殖民地,巨大的利润不言语表。

此时莫卧儿帝国,一直是被天朝上国忽视的国家。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阻隔,天朝上国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过这个南亚国家的情况,事实上在古代南亚的经济并不比天朝差多少。

就拿现在的莫卧儿帝国来说吧其社会仍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中商品生产扩大,出现商品粮和棉花、生丝、蓝靛、烟草等经济作物的专业化产区,产品远销欧亚市场。

莫卧儿时期的手工业十分发达,主要手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超过当时欧洲先进国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封建制经济的作坊和家庭手工业,大型官营作坊的优质产品主要为满足宫廷和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其次才供出口。在一些港口城市,包买商通过预付款项、提供原料并收购其产品等手段来控制手工业者的小型作坊的生产,但尚未出现先进的工场手工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