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海上马车夫 > 分节阅读 346

分节阅读 34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资金应该达到二十亿银元才算正常。平均到个人,六年当中,每人总共存了三十个银元,这样才能说明老百姓真正的有了余钱,可以放到银行里存着。

但现在来看,帝国的老百姓们紧紧刚刚达到了温饱水平,银行制度推行了六年,休养生息的免税政策推行了八年,这么多年老百姓才平均存了十个银币,这说明老百姓这些年依然没有攒下钱,基本上是赚了钱就花了。

当然,邓浩楠心中也明白,想要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富裕起来那是相当困难的。不过好在现在帝国达到了温饱水平,至少不会像前朝明那样饿殍遍野,骨肉相食那种悲惨时候了。

其实,邓浩楠不过是用现代眼观来评判古代。事实上,在古代,能够做到国民温饱就算是繁荣昌盛了。更何况,中华帝国此时所遭遇的天灾是难以形容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达到温饱,换做别人早就乐不思蜀了,只是邓浩楠向来要求高而已。

这一天早朝,随着各种奏报结束,邓浩楠一直头疼的灾难报告竟然没有了。

“诸位爱卿,今天是好日子啊”

群臣不明所以,纷纷称是。成基看出了皇帝的话中之意,他知道皇帝是因为没有民间灾难报告而高兴。

“皇上尧舜禹汤,在皇上的英明指导下,帝国国势蒸蒸日上,天灾也渐渐远离”

群臣这才明白,今天竟然没有了灾难方面的报告,于是纷纷附喝。

邓浩楠十分高兴,于是道:“今日朕高兴,不如众爱卿随朕一起到南苑一番如何”

“臣等遵旨”

群臣见邓浩楠兴头正高,也跟着去南苑乐呵乐呵。

正当邓浩楠准备摆驾南苑狩猎之时,远远的听到了大殿的急促呼叫。

“河道八百里加急公文”

随着一声接着一声的传递到勤政殿,邓浩楠的心顿时咯噔一下子沉了下来。

河道八百里加急,不会是决堤了吧

邓浩楠旋即摇摇头,这大冷天的不可能发洪水决堤。

“报”

一声长喝,驿站勤务衙役风尘仆仆的跪倒在地。

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

“启奏陛下,河南桃花峪段黄河决堤,河道总督刘长青八百里加急公文,请皇上圣裁”

邓浩楠顿时愣在了那里,怕什么来什么,本来还以为可以乐呵一天,没想到竟然来了个决堤。

虽然黄河决堤不是件新鲜事儿,在古代,黄河三五年就会决堤一次,神武二年秋天就决堤了一次,没想到在神武六年春天竟然也能决堤。

旁边小六子唤醒了邓浩楠,急忙呈上奏折。

邓浩楠看一遍,顿时恼火道:“刘长青是干什么吃得自从上次黄河决堤,朕已经拨款上亿银元用于修缮河堤,怎么又决堤了还是大冬天的决堤”

群臣顿时明了,黄河真的决堤了。

钱谦益接过奏折看一遍,脸色也是很难看。

上面报告了黄河决堤后,淹没了附近十几个州县,人员伤亡很大,损失惨重。

邓浩楠怒道:“河道总督刘长青有负朕望,不将其革职问罪,难消朕怒”

“皇上且慢”钱谦益见邓浩楠要杀人的样子,急忙出来阻拦。

“皇上息怒”钱谦益说道:“黄河决堤,河道总督以及上下官员难辞其咎,但这黄河凌汛决口,河官无罪啊”

邓浩楠顿时愣住了,老半天才问道:“你说什么凌汛决口,河官无罪”

“正是”

钱谦益见邓浩楠不明白他说话的意思,顿时额头一排冷汗冒出,生怕邓浩楠问责与他,急忙解释了一番。

原来,黄河下游凌汛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危害严重、难以防治而闻名。据历史上不完全统计,自1883年至1936年的54年中,就有21年凌汛期发生决口,平均五年二决口。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下游山东河口地区仍发生过两次凌汛决口。历史上曾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为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伏汛决堤的河官向来是革职问罪,绝大多数都会被处斩以平息民愤,但在凌汛上面,却默许了“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并不会降罪河官。

邓浩楠哪里知道这些,前几年的是伏汛,他毙了当时的河官,如今才发现伏汛和凌汛竟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方式。

接着,工部尚书也看出了邓浩楠不明白凌汛的危害和治理难度,因此帮着钱谦益给邓浩楠解释了一番。

邓浩楠这才知道凌汛远比伏汛困难了几十倍,后世可以用飞机和大炮炸开冰层解决凌汛,但是在古代,人类的力量实在有限,根本拿凌汛没办法。民间老百姓也并不会因为凌汛受灾而归咎河道官员。

邓浩楠干咳了一声,见不少官员为刘长青说情,因此邓浩楠放弃了枪毙刘长青的念头。

“就算是凌汛,决堤了河道官员们也难辞其咎”

邓浩楠死要面子,于是道:“传旨给河道总督,自刘长青以下官员,防凌汛不利,朕罚他们亲自劳作一个月,到灾区动手救援百姓黎民,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不得有误”

文武百官闻言皆是一愣,但都是老油条,知道邓浩楠这是在要面子,也不做多说。

随后,邓浩楠令户部迅速拨款,购置所需救灾物资,并命令地方受灾州县迅速统计人员伤亡和损失。

早朝散后,邓浩楠将工部尚书温体仁招到御书房候旨。

“不知皇上招微臣来有何吩咐”

温体仁见邓浩楠眉宇紧蹙,老半天没说话,只好先问。

邓浩楠定了定神儿,说道:“朕本来打算在江河上多多修建水坝,在全国各地兴修水利以解决干旱和洪涝之灾,然而近日朕才知道,这凌汛根本防不住,若是修建水坝,岂不是更糟”

温体仁点点头,道:“皇上所言甚是不过,微臣认为,凌汛能够造成灾害,基本上都集中在黄河下游地区。上游即使凌汛,但周围人烟稀少,破坏性不大。下游从河南开始,人口集中,一旦决堤,伤亡损失不可避免。因此微臣不建议在黄河上修造水坝。”

邓浩楠点点头,道:“也就是说,其他河流修造水坝没有什么问题了”

“正是这样”温体仁回答道:“皇上兴修水利,这肯定是利国利民的,最少也是利大于弊,得大于失。只需要避开经常发生凌汛的河流即可”

邓浩楠想想也是,他差一点就因为这次凌汛问题而放弃在全国大兴水利工程了。现在看来,只要不在大江大河上,以及凌汛频发的河流上大兴水利就无妨。

只是这黄河三五年就来一次决堤,着实让人头疼。

“朕有一个想法”

“皇上请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