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海上马车夫 > 分节阅读 254

分节阅读 25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江西到处都是山地险流,山路崎岖难受,不利于大军前进,完全占领整个江西至少要一两个月时间。

二月三日,南昌府周边全部占领,徐鸿儒也从神仙岭迁都至南昌府。由于南昌府府库都被洪瞻祖带走了,永兴军没得到油水,只好抢掠了一番老百姓。

不过好在徐鸿儒将南昌府当做了临时国都,因此很快制止了手下人纵兵抢掠的行为。

“狗朝廷有什么动静了吗”

南昌巡抚衙门,如今成了徐鸿儒的临时王宫。一到后堂,徐鸿儒便询问吴松战况。

“启禀天王”吴松回答道:“据探马回报,够朝廷正在周边各省抽调镇军,不过由于西北打仗,周边各省的兵力都不多,各省巡抚都为求自保,不肯抽调兵力”

铁金冷哼道:“就算真来了我们也不用怕他们如今我们携教众百万,已经占了了大半个江西,明军无不闻风丧胆,见到我们只有投降的份”

徐鸿儒摆摆手说道:“不要大意上次我们的失败就是教训”

“天王教训的是”

铁金连连点头,徐鸿儒问道:“老六,我们安插在各地的细作们有没有消息传回来”

吴六奇回答道:“回禀天王,命令已经发出,他们接到命令后将会立即动手,保准够朝廷无法从边军抽调兵力南下”

苏利一直冷眼旁观,看看徐鸿儒到底有多少底牌。如今听吴六奇所言,感到很是好奇。

“这是怎么回事”

吴六奇见苏利询问,犹豫了一下,看向徐鸿儒,后者笑道:“大将军已经是自己人了,老六但说无妨”

“喏”吴六奇转身跟苏利说道:“启禀大将军,天王早就在大明的军方系统中安插了细作,经过这些年的运作,他们已经树立了不少的威信,如今明廷内忧外患,边军基本上生活困苦不堪,只要我们的细作一鼓臊,定然会造成大乱,即使不公开造反,也会沉重的打击明廷,让他们无法抽调边军南下对付我们”

“高实在是高”

杨广竖起大拇指,夸赞徐鸿儒,这令徐鸿儒和他的亲信们很是得意。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260章 九镇巨变

第260章九镇巨变

今日第二更,如果还有时间的话。晚上应该还有一更。

“高实在是高”

杨广竖起大拇指,夸赞徐鸿儒,这令徐鸿儒和他的亲信们很是得意。

白莲教起兵造反,短短的月余时间就占领了大半个江西,顿时震动大明朝廷。

江西巡抚洪瞻祖三天内连上十五道八百里加急公文,顿时堆满了兵部尚书王洽的桌案。

内阁首辅黄立极等人一直借口推脱,阻止王洽引邓浩楠的辽东军入关,如今王洽实在坐不住了,西北闯王和粱王一直拖着杨鹤的剿匪大军,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南下进剿江西白莲教。

王洽要求抽调边军南下平叛,黄立极等人商议之后,认为不能逼得王洽走投无路,于是同意兵部掉长城九镇边军入关平叛,但是对于辽东军入关之事,黄立极等人始终不松口。

王洽原本想着直接上报皇帝,由皇帝下令让辽东军入关平叛,但是黄立极等四个阁臣反对,邓浩楠又不争取,因此王洽不想为此得罪其他四个阁臣,只好暂时听从黄立极的建议,先从长城九镇各镇抽调兵力南下平叛。

明置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太原和固原 9镇。每镇辖若干卫、所、关、口、寨、营、堡等。其中:辽东镇。辖区长城975公里,设卫25、所11、关2、营堡 100,守备兵力99875人;蓟州镇,辖区长城600公里,设关113、寨72、营43、城11、堡61,守备兵力78620人;宣府镇,辖区长城 606公里,设卫10一说12、所1、关堡28,守备兵力126395人;大同镇,辖区长城347公里,设卫8、所7、堡583,守备兵力54150 人。长城沿线共设关、寨、营、堡等 1400余个。和平年代守备兵力60余万,到了明末战乱时期,兵力虽然有时候多,有时候少,总体依着战事吃紧程度而定。到了天启年间,多达 100万人左右。

可以说,明朝两百万常备军,一半兵力都集中在了长城九镇上面,一旦战事一起,长城九镇就会吃掉大明国库一大半的银子,是一把严重拖累大明的铁链子。

兵部公文下达到了长城九镇,各镇将抽调十分之一的兵力出来,这样一共从九镇抽调九万余人。王洽又将京师禁军拔出六万,筹齐十五万兵力。同时又从南直隶、广东、两湖各省抽调五万人马,凑够二十万大军。户部拔军饷三十万两,作为南下平叛军费。这点银子仅仅够平叛军队二十天左右使用的,王洽深知不够,但是户部却是拔不出更多的军饷了。

南直隶、广东、两湖等地巡抚和布政使对于兵部让他们负责出兵的事情本就不同意,如今户部的三十万两银子只是给边军的,地方镇军的军费由各省布政使自行筹措解决,这让这些地方官们大骂不停。

没办法。王洽找黄立极解决,黄立极只好先答应各地出兵的地方官,天启八年的夏税用来填补军费窟窿。

于是,各省地方官看在银子的份上,最后方才同意出兵。因为他们知道,大军开拔之后,除了开拔费之外,剩下的银子基本上都落入当官的口袋里了,因为明军出战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默许对地方老百姓的掠夺。

只要仗一打起来,当兵的就靠着吃地方老百姓,那么今年的夏税便可以亏空一大笔,剩下的全部落入各省官员的口袋里了。

看在银子的面子上,王洽勉勉强强的把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二十万大军组织起来了。

在人选问题上,王洽很是纠结。他想启用辽东都督府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沙场宿将,经历过辽沈大战洗礼的。但是无奈的是,黄立极等人坚决反对,王洽一口难敌四口,只好作罢。

于是,王洽向三边总督杨鹤请调知兵之人统带两江总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