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海上马车夫 > 分节阅读 246

分节阅读 24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日结盟”

皇太极看着范文程,气得笑了出来,道:“你绕来绕去,最终还是鼓动本汗派军队入蒙古,这跟迁都不是一样吗”

范文程拱手道:“微臣一心为大汗着想,不敢半点儿懈怠眼下辽东军没有攻击沈阳的迹象,不如趁着下雪,拔出两万大军入大漠,会盟蒙古各部,微臣估计,辽东军最快开春前攻击沈阳,那时候我们已经控制半个蒙古了”

皇太极知道范文程一心为了大金国,因此并不是真的生他的气。

“控制半个蒙古能有什么用蒙古骑兵也打不过辽东军的火器”

范文程笑道:“大汗忘记了吗明廷的长城弱点已经被我们找到。只需要控制半个漠南蒙古各部,就可以打通越过明长城的通道,一旦辽东军攻击沈阳,大汗只需要派出一支大军破长城入大明腹地,明廷震动,关内军队根本无法抗衡我们的大军,势必要求辽东军回师关内,沈阳之围便迎刃而解。”

皇太极眼前一亮,道:“围魏救赵”

“然也”范文程摸着胡子,很是深沉的点头。

光靠守城根本不足以挡住辽东军,围魏救赵这招倒是可以牵制住辽东军,皇太极深谙兵法。顿时认可了范文程的计划。

于是,皇太极命令范文程出使俄罗斯帝国,商谈结盟之事,同时命令代善、阿敏二人提大军两万,夜间悄悄离开沈阳,西征蒙古大漠。

范文程跟着代善和阿敏的大军随行,沿途指点他们二人作战。

大明天启七年十二月二十二四日,范文程带着皇太极的公文出使后金周遭的蒙古各部,商议会盟之事。

原本蒙古各部已经对后金没有啥信心了,准备观望一下大明和后金的局势再做决定。不料范文程身后的两万后金骑兵骁勇善战,蒙古各部不和,使得单独一个部落根本无法抗衡后金骑兵的攻击。

代善率领正红旗剿灭了几个小部落,缴获大批牛羊马匹,由于后金跟辽东军的作战中惨败,这口气都出在了蒙古人身上。这样反过来的效果十分显著,蒙古各部见后金骑兵厉害,纷纷答应会盟。

与此同时,皇太极为了振奋人心,安抚民众,决定废除汗位制度,改由皇帝尊号制度。

皇太极即汗位以来就倾心于学习中国历代专制主义的封建统治,不断地加强集权。他废除了三大贝勒按月分直的制度,削弱了诸贝勒的特权,使汗任命的官吏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所有的人都不能和他争衡的情况下,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十二月二十五日,先是诸贝勒大臣以蒙古各部会盟归服为理由,请求为皇太极上尊号,未允。后来萨哈廉让诸贝勒检讨过去,表示今后忠诚效力,皇太极答应可以考虑了。然后皇太极又以“早正尊号”征询汉官儒臣的意见,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等都表示赞成。萨哈廉又召集诸贝勒各书誓词,向皇太极效忠。“外藩”蒙古诸贝勒闻讯也请求上尊号,皇太极同意了。上尊号的准备活动很匆忙,在两天后大体就绪。

第三天,后金诸贝勒、固山额真,蒙古各部固山额真,六部大臣,孔、耿、尚,外藩蒙古贝勒及满蒙汉文武官员齐集。多尔衮捧满字表、巴达礼捧蒙字表、孔有德捧汉字表各一道,率诸贝勒大臣文武各官赴宫门跪下,皇太极在内楼,御前侍卫传达,皇太极命满、蒙、汉三儒臣捧表入,诸贝勒大臣行三跪九叩头礼,左右列班候旨。

三儒臣捧表至御前跪读,表中盛赞皇太极的文治武功,上合天意,下顺民情,请上尊号,一切仪物,俱已完备,只待赐允。皇太极听后同意,并发誓倍加乾惕,忧国勤政。消息由儒臣传出,众皆踊跃欢欣,叩头而出。

第二天决定选择吉日一月一日举行登极大典。届时正式祭告天地,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大清,实际是把后金改为大清,改元崇德,即为崇德元年。祭告天地完毕,在坛前树鹄较射,宣告满清正式成立,在政治上成为跟大明帝国对等的国家。

这一切的举动无非是为了向所有人展示,满清并没有被打垮,反而更加强大。同时,这也是为了跟俄罗斯帝国结盟所必须的政治准备。因为俄罗斯帝国不愿意跟一个部落结盟,那样等于俄罗斯沙皇降低身份,因此要求皇太极称帝之后方才谈结盟之事。

范文程抵达雅库茨克城根哈巴洛夫会面,洽谈军火交易和结盟一事。由于满清将雅克萨和尼布楚两地开放给了俄罗斯帝国,允许他的牧民过去放牧,实际上就等于承认这两个地方贵俄罗斯帝国了。只不过在政治层面上,满清要脸面,不能直接说割让。

哈巴洛夫得到了实惠,因为现如今他们奉命东扩得到的地盘都是苦寒之地,根本就是人烟绝迹的荒凉之地,且气候寒冷异常,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得到靠近江河的暖和区域建立侵略据点。

尼布楚和雅克萨是个好地方,哈巴洛夫早就垂涎三尺了。正准备武力夺取,却被满清派兵占领,这样一来,哈巴洛夫想要获得这两个地方,就必须跟满清合作了。

在哈巴洛夫看来,跟满清结盟虽然得罪了大明,但是从眼下情况出发,俄罗斯帝国还没有跟大明发生冲突,因此这个结盟对俄罗斯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卖给满清火炮,赚钱的同时又得到了建立据点的好地方,这可是打着灯笼没处找的好事,哈巴洛夫直接同意了。

满清跟沙俄的结盟,使得北方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明帝国还未摆平内部危机之时,又过早的碰到了强敌正处于扩张时期的沙俄。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255章 挖文官集团的墙角

第255章挖文官集团的墙角

辽沈大战的胜利。使得以邓浩楠为首的辽东都督府声望大振,大明国朝上下无不为之欢呼沸腾。

面对国内危机重重的难看处境,辽沈大战的胜利,收复大片国土,无疑给日落西山的大明帝国打了一剂强心针,使得国内矛盾被转移了一大半,减轻了兵部的巨大压力。

为此,兵部尚书王洽提议朝廷应该嘉奖辽东都督府上下官员将领,当然少不了邓浩楠的份。顾秉谦等老家伙们立刻跳出来反对,认为这是邓浩楠和辽东都督府应该做的,是分内的事情。

王洽之所以主动出来帮邓浩楠争封赏,主要是因为眼下王洽的兵部一摊子乱事情,朝廷向邓浩楠借的钱大多数都用来填补以前的亏空了,用到兵部和全国各镇镇守司的钱并没有多少,加上上面下拨的款项,各州府层层盘剥,到了底下就所剩无几了。

王洽知道,眼下白莲教造反在即,兵部需要大笔的军饷来准备平叛,西北三边总督杨鹤那里更是急需军饷,因为今年西北持续干旱。明年粮食铁定歉收,老百姓造反将会愈演愈烈。

这一切都离不开钱、粮,而王洽根本那不出银子和粮食来,唯有邓浩楠手中有大把的银子和粮食,更何况辽东都督府在东北取得了大胜,建虏三五年内都无力跟辽东军抗衡,因此辽东军精锐闲着也是闲着,王洽打定主意要向邓浩楠借兵、借钱、借粮食了,所以必须要讨好邓浩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