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海上马车夫 > 分节阅读 206

分节阅读 20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楠计划好的方向走。

朝鲜与明接壤,又与后金为邻,明金对峙,后金要想西进伐明,就要考虑东面朝鲜的行动。因此,朝鲜的向背确实举足轻重。

努尔哈赤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故对朝鲜采取拉拢的政策,曾多次派遣使臣赴朝投书,希望朝鲜与明朝脱离关系,同后金结盟。但是,朝鲜拒不听劝,仍支持明朝,反对后金。

皇太极为了打破明、蒙、朝的三面弧形包围圈,公开遣使与辽东巡抚袁崇焕、辽东总兵毛文龙议和,暗地里则把进攻的矛头由西转向东,积极准备攻打朝鲜和,以解后金的后顾之忧。

天聪元年1627年秋,皇太极命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人率军东征。阿敏率领三万余骑渡过鸭绿江后,攻占义州。此时,阿敏遣济尔哈朗等率领大军进攻毛文龙所部控制的铁山,毛文龙兵败退往皮岛,未能全歼。而铁山守将毛有俊、刘文举等被杀,许多明兵和辽民遇害。

阿敏等人根据形势变化,认为皮岛隔海相望,未备水师,无法进攻;而后金兵却轻易攻取义州,说明朝鲜防御力量很弱,足以取胜。因此,后金把攻击目标由毛文龙转向朝鲜。阿敏率大军南下,“以待和议之成”。

朝鲜国王李惊得知后金军渡江南下、定州失守的消息,万分惊恐,决定先将后妃送往江华岛避乱。阿敏率军乘胜前进,攻占安州,又攻占平壤,至中和驻营,遣使到汉城致书迫降。这时朝鲜国王李棕惊恐逃离汉城,逃到了江华岛,并命姜踌、朴雴到后金营中投书议和、乞降。阿敏在致朝鲜国王的回信中表示“如果要和好相处,速派使者来,我愿听之”。几天之后,阿敏率军占领黄州,他“遣使胁和,要以三事:一日割地,二日捉邓浩楠、毛文龙,三日借兵一万,助伐南朝”。李棕派姜踌、朴雴通知阿敏,愿意接受议和谈判。

阿敏派副将刘兴祚前往江华岛,向朝鲜提出议和条件:要朝鲜永绝明朝,入质纳贡,去明年号,立盟宣誓。双方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朝鲜迫于后金的军事压力,基本上都接受了,老谋深算的朝鲜唯有永绝明朝一款不同意,最后阿敏让步,向朝鲜表示“不必强要”。

十月初三,李棕率领群臣和后金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华岛焚书盟誓。虽然阿敏在誓书上署名了,但是对朝鲜誓文不满意,故誓后不予承认。阿敏回军至平壤,接到皇太极的指示,不再后撤,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复还”,又说:“待执毛文龙后归去”。于是李棕被迫遣王弟李觉赶赴平壤,再次举行平壤盟誓,后金从中索取更多的权益,亦与朝鲜在中江、会宁两地开市,归还逃人,迫增贡物等。皇太极闻知非常高兴,由于阿敏在朝的行动完全符合他的意愿,十月十七日阿敏等人回到沈阳时,受到极为隆重的欢迎。

皇太极兴兵此次攻朝战争,对后金的发展却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摆脱了孤立的困境,拉拢了朝鲜。经济上冲破了辽东都督府的禁运封锁,军事上粉碎了明军的包围,从而解除了西进的后顾之忧。

皇太极自以为从此以后可以放心的征服辽西和漠南蒙古广大地区,强大之日指日可待,却不知道这不过是邓浩楠早已算计好了计策而已。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219220章 御花园里

第219220章御花园里

在皇太极征伐朝鲜的同时。辽东都督府也开始了战争动员。表面上看,这是对朝鲜的支持,实际上却是另有图谋。

朝鲜使者韩媛在理藩院被拖延了半个月,见大明内阁依然没有出兵救援的意思,因此不得不亲自赶往靖海侯府,面见邓浩楠,请求援手。

邓浩楠一面稳住韩媛,答应韩媛定然帮忙,一面又以朝廷未允许和军费不足加以拖延。

结果,不到一个月时间,朝鲜便被后金大军征服,开市纳贡称臣。

朝鲜如此快的就被后金征服,着实令大明朝廷震动。

朱由校一门心思的抽大烟,没工夫理政。外面的事情知道的紧紧限于锦衣卫指挥使唐镜提供的消息,而最大的情报机关东厂的报告却是寥寥无几。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是小六子公公因为护驾有功,深的皇帝和皇后器重,加上邓浩楠暗中大笔白银的资助,使得小六子年纪轻轻便内廷最大的红人,担任内廷总管并提督东厂事宜。

因为小六子跟邓浩楠的关系,东厂侍卫调查事情的时候,大多数都会避开牵扯邓浩楠和辽东都督府的事情。

也正因为邓浩楠跟小六子的关系密切。作为两大特务头子,小六子提领的东厂跟唐镜提领的锦衣卫成为了对头。邓浩楠自然要帮助东厂打压锦衣卫了。而内阁为了填补财政亏空,弥补魏忠贤时代带来的浩劫,将庞大的东厂和锦衣卫人员进行裁剪。

因为邓浩楠的关系,内阁在裁剪东厂人员的时候,手下留情,仅仅裁剪了三分之一的无关人员,情报范围也从遍布大明周边国家,缩小到了国内。而唐镜是皇帝的耳目,邓浩楠对其身为忌惮,因此锦衣卫被裁剪了四分之三人员。

这样一来,原本锦衣卫就没有东厂的势力范围大,经过邓浩楠的暗中运作之后,锦衣卫的规模缩小到仅限于京师顺天府。而经费缩减到仅仅能够维持日常开支的地步,使得唐镜想要将锦衣卫情报网伸向顺天府之外成为了泡影。

唐镜明知邓浩楠在背后动手脚,无奈他没有任何证据指责邓浩楠。而且,皇帝皇后对邓浩楠信任又加,内阁百官被邓浩楠收买,东厂提督又是邓浩楠的好兄弟,民间邓浩楠的威望更是国之柱石,这一切都表明,唐镜想要扳倒邓浩楠无异于螳臂当车。

当然,唐镜除了对皇帝朱由校暗示之外,也暗示过皇后张嫣。张嫣自然知道唐镜是出于好心,不过张嫣心中有她的计划,那就是希望用她自己来引导邓浩楠为朝廷做事。因此,张嫣给唐镜的忠告便是。只要邓浩楠没有造反之心,那么就不要去惹他。

皇宫后花园内,唐镜恭恭敬敬的站在皇后张嫣身后不远处,而张嫣则在几个宫女的陪伴下,怡然自得的修剪着盆栽花朵。

“启禀皇后”唐镜说道:“建奴东征朝鲜,朝鲜国王请求朝廷出兵救援。然而,兵部迟迟推脱,内阁不闻不问,辽沈三路大军尽皆按兵不动。”

张嫣对于军事上的事情没什么兴趣,即使有兴趣也没有什么见识,更提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

“建奴不来烦朝廷岂不是好事一桩唐指挥为何忧心忡忡的样子”

唐镜回答道:“皇后有所不知眼下建奴四周有大明、蒙古、朝鲜和德川幕府,处于孤立态势。皇太极东征朝鲜,为的就是打破这个态势,既剪除朝廷的盟友,又获得了开市的巨大好处。若朝鲜有失,皇太极很快就会对蒙古动手,到时候蒙古也投靠建奴的话,大明北方将尽数落入敌手”

张嫣继续修剪着她的盆栽,问道:“蒙古不是已经投靠了皇太极了吗”

唐镜回答道:“蒙古大小部落上百个,虽然大汗林丹死了,蒙古各部陷入了混乱。一部分蒙古部落投靠了皇太极。但是大多数的蒙古部落依然处于观望态势,在大明和建奴之间保持中立。”

“原来是这样”张嫣问道:“本宫不懂这些事情,唐指挥有话就只说好了”

唐镜于是说道:“皇太极现在就是在积蓄力量,对内组建蒙军旗和汉军旗,对外先东征朝鲜,接下来就会第二次西征蒙古,迫使蒙古各部放弃中立,倒向建奴”

张嫣放下剪刀,转过身来。

“后宫不得干政,本宫能帮你的也有限”

唐镜点点头,自然明白。于是说道:“眼下就只有辽东都督府有能力援手,请皇后早做决断。”

张嫣心中暗叹,又要她去求邓浩楠,再这样下去,她真的担心自己会让邓浩楠得手。

“本宫不想干政,你去找皇上吧”

唐镜叹道:“微臣刚刚从乾清宫出来。皇上正跟容妃、慧妃和成妃三位娘娘一起吸烟作乐,微臣跪等了老半天,皇上也没有看微臣一眼。”

“岂有此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