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海上马车夫 > 分节阅读 128

分节阅读 12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军的资金都投入到了修建金州要塞上面了,还请毛帅先付一半定金,我们也好到欧洲运货去”

“这个”毛文龙顿时哑语,跟几个部下相视一眼,他哪里有五十万两啊即便一半定金二十五万两银子他也拿不出来啊

无奈,林风将话说死了,已经吐血赔本十万两了,若是不交一半定金,交易便取消。

毛文龙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林风自然是明白的,于是道:“毛帅在东江开镇,靠近长白山,那里盛产貂皮、鹿茸和人参,还有大批的北方特产也可以用来抵账”

尚可喜道:“那就好办了朝鲜别的没有,这些东西可是有的是咱们兄弟出去几趟就弄回来了”

话音刚落,陈继盛急忙咳嗽了几声,示意尚可喜不要胡说八道。

林风自然知道他们怎么弄那些北方特产,不外乎就是收刮朝鲜老百姓,或者到鞑子疆内抢掠鞑子猎户。

毛文龙作为朝鲜的土皇帝,朝鲜国王几次上书明廷,抗议毛文龙的霸道土匪行为,但是朝廷碍于毛文龙的战略作用,一直忍着。结果导致朝鲜离心,最后投降了鞑子。

林风不管毛文龙干什么,他越是胡作非为,到时候对邓浩楠越有利。林风此时希望毛文龙拿北方山货充抵军火费用,这样既支付了军火费用,同时林风这边通过海船,将这些廉价弄来的北方山货,运往南洋高价出售,里外里都是暴利。

同时,林风知道,这样一来,毛文龙便更加变本加厉的收刮朝鲜,引起朝鲜上下的愤怒,等到毛文龙呆不下去的时候,便是邓浩楠接替他控制朝鲜的时候。

可以说是一箭n雕。对邓浩楠来讲,百利而无一害。

毛文龙松口气,有些尴尬的道:“这没问题”

“如此最好不过”

毛文龙等人自以为占了巨大的便宜,带着林风送他们的五门千斤龙威大炮,和一个基数的弹药,离开金州。

望着他们的背影,林风问向身旁的钱顺。

“你坑了他们多少”

钱顺美滋滋的一笑,道:“不多才四十万两”

林风:“”

钱顺突然道:“不过你让他们用北方的珍惜山货来抵债,这四十万两一转手到南洋就是四百万两啊还是你会坑”

林风:“”

金州大战和金州大捷所产生的轰动效果无疑是巨大的,可以说上至朝廷中央,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为之震惊。

而离着金州卫最近的就是旅顺军港对面的鲁帮了,反映最快的自然就是他们了,不过应该说是大明北洋水师才是。

林风打发了毛文龙等人,旅顺对面的登州卫又来人了。

明朝的卫指挥佥事都是世袭的,戚继光离开山东之后,他的位置便有李家代替。接替戚继光登州卫指挥佥事世袭一职则由山东望族李家李德海接任,而李德海同样也是鲁帮的实际大当家的。

作为官商,李德海维持着大明一大半的内阁和朝廷大臣们的利益,也使得他稳坐登州。

大明的法律在针对官员的时候产生很大的漏洞,官商是从不纳税的。而不纳税的官商相比较纳重税的民商来说,竞争优势本就十分大了。而官商背后有官府撑腰,以权谋取暴利,打压同类竞争对手,使得大明国内的民商全部无法独立经营下去,要么倒闭,要么依附于官商。

一开始,邓浩楠通过毛文龙打通了朝鲜贸易,使得鲁帮赔了一大笔钱。那时邓浩楠身处兄弟联盟,鲁帮拿他没办法。如今邓浩楠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官员,虽然鲁帮大当家的李德海没有邓浩楠的官衔高,但是背后的朝廷靠山却是强于邓浩楠,因此他就要说道说道了。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等忠勇伯

第一百五十三章一等忠勇伯

邓浩楠获得金州大捷。如此巨大的功劳的确令人眼热。

朝堂上,几个月前刚刚闹得沸沸扬扬的关于南北洋水师提督的事情,此时余波还在。内阁首辅大臣黄立吉跟阁臣、吏部尚书顾秉谦二人的明争暗斗依然在进行,没事就将其拿出来打嘴仗。

黄立吉当初力保邓浩楠为平辽将军和南洋水师提督,除了挖顾秉谦的墙角之外,也是存着拉拢邓浩楠加入他的麾下的心思。

邓浩楠在这个问题上看的很清楚,知道黄立吉帮了他的大忙,因此派人暗中给黄立吉送去了三万两黄金,算是报答黄立吉的提携之恩。

而黄立吉第一次吃到了甜头,暗叹海商真有钱,因此对于邓浩楠这个财神,黄立吉是不打算放手的。

邓浩楠以为靠着重金贿赂就可以在官场上“横行霸道”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他在南京龙江造船厂的动作,黄立吉一清二楚,若不是黄立吉将邓浩楠当成自己人了,暗中知会南直隶官员,对邓浩楠大开绿灯,邓浩楠根本不可能那么的顺利。只是,这一切邓浩楠自己并不知道而已。

上次的较量,黄立吉跟顾秉谦二人之间算是打了个平手。如今这次金州大捷。邓浩楠收复金旅地区是为第一功;筑坚城、安抚七万辽东老百姓是为第二功;阻挡后金大军,并消灭后金两万鞑子是为第三功;轰死贼酋努尔哈赤是为第四功;生擒贼酋长子实际上是二儿子代善是为第五功,如此五大功劳集于邓浩楠一身,封侯拜相都够了。

然而,朝堂之上,双方再次争夺了起来。

天启皇帝朱由校十分高兴,干掉了努尔哈赤,实在是大明最值得庆祝的喜事。朱由校知道邓浩楠是忠臣之后,且殿前锦衣卫唐镜回来报告了“小七公公”跟邓浩楠之间的关系,因此基于对“小七公公”的信任,心中倾向于重赏邓浩楠,引为外援。

“诸位爱情,前番宁远大捷,邓浩楠便立了大功,今次金州大捷,立下了五个巨大的功劳,对于这样的忠臣之后,朕绝不亏待,必要重赏。”

“礼部尚书何在按照大明律法功勋奖惩,这邓浩楠该如何奖励”

“微臣在”

礼部尚书李国出班,偷眼瞄了一下黄立吉,见黄立吉点点头,于是拱手说道:“臣启皇上,按照惯例,邓浩楠这次立下的功劳,理应封公赐号予以诰券,并委以重任”

嗡的一声。大殿内顿时叽叽喳喳了起来。

封公这可是大明朝的官员们几乎不敢想象的事情。

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均视二品;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孙辅国将军,从二品;曾孙奉国将军,从二品;四世孙镇国中尉;从四品。五世孙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从六品。初亲王岁禄定为五万石,后定减亲王岁禄为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将军三百石,奉国将军二百石。另有大量赐田,有的亲王竟至数千上万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