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海上马车夫 > 分节阅读 82

分节阅读 8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连带着马成和十二名手下,以及几个船夫的尸体一起葬身大海。

很快,郑一官的船队离开。

大海继续汹涌澎湃,一个巨翻出,距离邓浩楠沉海位置一百多米外,邓浩楠的身体突然上浮了出来。

怪不得郑兴找不到邓浩楠的尸体,原来已经被海底浪涌卷到了远处。

白色海军服,此时已经全都被鲜血染红了,不知道是邓浩楠的血,还是别人的。

不过,在邓浩楠的心脏处,白色的军服已经被炸成了一大块黑色,军服被撕裂成龟纹状,附近的胸肌已经露出了被火药伤到的痕迹。

这正是火铳近距离射击造成的,不要小看火铳的威力,在一百米内,它的威力不比现代手枪差。

此时,邓浩楠的胸口经过海水浸泡,露出了一个金色的令牌状东西,上面赫然嵌入了一颗压扁的黑色弹丸。

那正是黄大海塞进邓浩楠兜里的,是黄大海的随身金腰牌。

也正是这个腰牌放在了邓浩楠的心脏位置。加上黄大海准确的将火铳顶到了金腰牌上,才使得邓浩楠挡住了那近身的一枪,保全了一条性命。

此时,邓浩楠还未死,只不过已经深深的昏迷的过去。如果得不到援救和及时救治,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大海茫茫,狂风大作,惊涛骇浪,谁又能救他呢

此时,138号护卫舰上,丁大牛上尉正垂足顿胸、气急败坏的喊着再快点儿再快点儿

自从发现邓浩楠登上的那艘帆船快速驶向外海的时候,丁大牛和蘇霖、张劭、施剑飞、黄中华、刘剑等几个待命等候邓浩楠的舰长们便感到不对劲了。

于是舰队立即起航,在后面跟着。

可惜,战舰的速度明显比那艘快船慢了许多,不出一个小时便失去了目标。

怎么办

校长丢了丁大牛难辞其咎,蘇霖、张劭、施剑飞、黄中华、刘剑等几个舰队指挥官同样无法交代。

只能找

找不到也要找

只是,茫茫大海,在这个科技水平极其落后的时代,想要跟踪一艘快船简直难比登天。

不过,丁大牛他们还是锲而不舍的找下去。

哪怕狂风暴雨

哪怕惊涛骇浪

哪怕沉戟大海

邓浩楠带来的二十艘护卫舰,连带着新进投奔邓浩楠的金门岛旧部们,都加入了搜寻大军当中。

每年的春天,大明内廷都要举行一次规模好大的招聘活动。

招聘的人不外乎就是宫女和太监。

一提起大明的内廷,有两样最是出名。

一是大明的皇帝的后宫最为残酷,能羞花、容能闭月的明朝宫廷美女们,她们所背负的性虐待、杀戮和殉葬等等痛苦,于中国的历朝历代来说,应该算是最为深重的了。

另外就是太监了

明朝的皇帝都喜欢使用太监,因此也注定了明朝的太监成名者不计其数。数量最多的时候。太监达十四万之众。

太监干政,揽权,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

但是,以前的历朝历代,太监的文化水平非常低。不过,到了明朝,因为政治需要,明朝的太监有专门的“宦官学院”培养人才,因此这些有文化的太监们长期活跃在大明帝国的政治舞台上,十万太监如同十万只白蚁,一点一点的毁掉了明朝的万里长城。

朱元璋曾在立国之初,在南京皇宫门口立了一块铁牌,上写着“内臣有干政者,杀无赦”。可惜,只传到英宗朱祁镇手中就被一个叫王振的太监坏掉了规矩。太监崛起干政,就是在朱祁镇时候。

胡惟庸造反被杀后,朱元璋彻底取消丞相制度,自己兼职当了丞相,干了一阵,把老朱累坏了啊工作太累了吃不消啊

再设立丞相,老朱不放心任何人

老朱聪明啊他发明了内阁制度。就是挑出一些有才华的人组成一个秘书班子,官职只有四五品。权利也不大,主要是干一些秘书的活,这些内阁成员的主要任务就是代表皇帝阅读大臣们的奏章,并对国家的一些事情提出意见,写给皇帝,叫做票拟,皇帝要是同意了,就用红笔批示,叫做“批红“。

发展到后来,国家的权力只简化成两部分,“票拟”和“批红”。

票拟的权利当然在内阁手中。批红的权利开始在皇帝手中,慢慢地,皇帝懒了,几十年不上朝,全世界只有大明的皇帝干的出来,跟乐不思蜀的刘禅有的一拼。皇帝于是就培养一些太监读书识字,学文化,然后挑出些可靠的,代替皇帝用红笔批示,这个衙门就叫司礼监,批红的太监一般有好几个,头叫做秉笔太监。

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让太监去读书识字

有了文化的太监就不是一般的太监了,因为他们在有了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无法抑制的野心

随着文官集团的发展,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了,阁员们把自己的官品也提高到一品二品的地位,阁员们一个提拔一个、照顾一个,老乡、同年、同事、亲戚等等,慢慢的形成了跟皇帝可以对抗的集团,这就是大明历史上有名的“文官集团”,内阁的头叫做首辅,首辅事实上比前朝的丞相权力还要大,处心积虑废除丞相制的朱元璋最终还是没有斗过心眼多的文人啊

从朱棣的孙子宣宗开始,以“三杨内阁”的形成为标志,文官集团形成气候,开始跟皇帝拔河了,确切的说,就是争夺大明王朝的实际统治权。你想想,皇帝只有一个啊,内阁却至少四五个,皇帝干不过内阁,他需要帮手,环顾四周,谁能给皇帝出一把力啊谁是离皇帝最近,皇帝最信任。又能给皇帝帮忙处理的人是谁呢

只有太监,在皇帝看来,太监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文官们为什么皇帝不喜欢呢文官们有这些毛病:严肃死板、爱教训人、经常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周围的人,一点点的错误他们就会夸大无比,这样的人放在今天谁都不喜欢相比而言,太监就不一样了,至少能让皇帝开心、至少听皇帝的话、皇帝在太监跟前有尊严

所以太监必须走到前台来,跟文官集团对抗,这种想法,到英宗时期,终于由太监王振把他变成了现实。

此后,明朝的皇帝便承接他们上一届皇帝的处政方针。那就是文官强大了,就培养太监,削弱文官集体。反之,太监强大了,就培养新的文官集体与之制衡。

天启帝上台,东林党势力太过于庞大,于是天启帝先杀了与东林党建立联盟关系的太监首脑王安,后来起用与东林没有什么关系的魏忠贤主管太监一系势力。

这魏忠贤可是了不起,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帮着天启帝将东林党给干趴下了。而魏忠贤也在这个期间壮大了起来,手下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党羽遍布整个朝野上下,各州各府。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均置死党。

凡内外章奏无敢称魏忠贤名者,均称为“厂臣”。即内阁票旨,也必称“朕与厂臣”。诸官皆称魏忠贤为九千岁,甚至称为九千九百岁。

这魏忠贤权势滔天,自然要清理阉党集体了。但凡阉党集团内的人,凡是不服从魏忠贤意志的宦官,尽皆屠戮。反正大明太监十几万人,缺个几千人都看不出来。

每年的春天都要召开太监专场招聘会,每次都是几千人的招募,可想而知,每年的太监死亡率是多么的高了

而大明政府每年光养着十多万太监,这“宦饷”的开支数额将会是多么庞大大明的财政收入,都养活视钱如命太监了,难怪要亡国。

明天启五至六年16251626年,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旱灾,遍野赤土,许多村落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尽。东林党地方势力再度试图抗衡阉党,结果魏忠贤够狠,先是制造了六君子案,然后再次制造了七君子案,并在地方掀起了血雨腥风。

被派往江南的监军太监陈宁,总督清剿东林党异己分子之事。恰逢一年一度的太监宫女招聘大会,于是在杭州收刮一番之后,带着金银财宝以及选拔的秀女和太监,准备乘官船沿运河返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