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4(2 / 2)
“藩王宗室的皇庄,朝中可以议个章程出来,若是可行,就照着办理好了,托付给众位卿家,朕也放心。”正德又是很潇洒的慷了他人之慨,然后话风一转,道:“不过,朕的皇庄却是不能动的,当然,户部那边的银子也的拨付给朕。”
刘首辅虽然久经世故,可还是被正德的任性搞得有点晕。
正德表示不在乎藩王宗室的皇庄,这一招看似让步,实际上却很刁钻,藩王宗室在朝野中潜势力不小,若是真的硬要去裁撤他们的产业,事情不会小了。
若是前朝的皇帝,多半不会这么说,他们即便不考虑自己的子嗣,也会看在兄弟的份上,给藩王们留点颜面。可正德却不一样,他是没有兄弟的,而且年纪又小,子嗣什么的也不急着考虑,说起藩王时也是完全无所谓的态度。
结果,这看似让步的一招,反倒把刘大学士给将住了,好半响,首辅大人才回过味来,道:“陛下,天子为天下表率,上校下行才是正理,施政哪有自下而上的道理裁撤皇庄之事,若是陛下先做表率,那宗室自然会为皇上的德行所感,争相效仿的。”
“刘大学士所言极是,臣等附议”眼见刘首辅词穷,开始耍无赖了,众人赶忙出列助拳,想用人数上的优势压倒正德。
“众位爱卿,你们想不想知道昨天朕在哪里,遇见了什么”今天的正德明显成熟了很多,至少朝臣们是这么觉得的。
往常面对这样的情况,正德不是哑口无言,就是没什么章法的发脾气,可今天,他却将自己思维的跳跃性发挥到了极致。若是寻常时候,看到正德按照朝廷的章法行事,没准儿朝臣们还会有些欣慰,可此时
眼中看到的是正德笑眯眯的脸,耳中听到的是很随和的问题,可众人脊背上都有些发凉,不由冒出了冷汗。皇上政治智商提高了不可怕,怕的是正好在抓到把柄的时候,他提高了,这也太坑人了。
可不论如何,这一步却是不能退让的,刘健再次挺身而出,面带大义凛然之色,语含慷慨激昂之声:“陛下,祖宗有制,自当遵行,既有皇庄,宫中用度即不可从户部支取;若须户部,则应裁撤皇庄,臣等”
他也是下定了决心,与其在这里一败涂地,还不如彻底撕破脸,对抗到底,若是到了退无可退的时候说不得,刘首辅也要效法伊霍之举了。
他定了基调,其他朝臣无论心里作何想法,此时也都得跟上了,否则就会被视同异类,那可不妙。所以,所有人都抖擞精神,只待刘大学士话音落下,就要一起表明态度和决心了。
“哦,刘大学士的意思是皇庄和户部供应只能选一个是吧”正德的脸也板起来了,似乎有发作的迹象。
“陛下明鉴,老臣”刘健沉声应是,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哦,那就这么着吧。朕不从户部要钱了不过,内阁须得拟旨,确认朕的皇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宗室藩王的朕不管,反正,朕的皇庄以后不许任何人冒犯,否则,就是跟大明朝廷作对,跟朕作对,是谋逆之举”
正德的这个转折很突然,也有点大,让人半天没回过神来,好半响,才有人迟疑着问道:“陛下,您的意思是只要朝廷确认了您的皇庄的地位,以后天家的用度就不从户部支取了”众人循声一看,提问的却是户部尚书韩文。
虽然知道正德很可能有后手,可韩文还是打从心底里愿意接受正德的提议。今年天家的用度已经从国库中扣下了,可韩文却是不敢动用,名不正言不顺啊,别看扣皇帝钱的时候,众朝臣齐心合力的,可要钱的时候,谦虚容让的品质却是不会出现在任何人身上的。
一旦,他把这笔钱变更了用途,日后,没得到好处的人很可能就会拿着这个说事儿了。可若是今天按正德意思定下来,那以后就名正言顺了,上百万两啊那可不是什么小钱,以后,至少在皇上低头前,户部的用度不就宽了很多吗
皇上的后手无非也就是那个谢宏,那个珍宝斋可一个店怎么也不可能供应得起天家用度,事情最终还是会步入正轨,皇上最后也只能低头。不过,以那个奸佞的本事,想来也能折腾一阵子,那在这段时间里,户部还是可以大有收获的。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韩文想到的,其他人也想到了,就算是刘首辅,面对这么多热切的脸,却也是提不出异议的,左右皇庄本来也是难以裁撤了,与其一拍两散,莫不如借此下了台阶,达成妥协呢。
“嗯,朕搬家的事,今天也定下来吧。”正德拿下一城,也是再接再厉。
“陛下,此事还当商榷”张升今天完全没发挥出往日的水准,主要是正德的跳跃太快,他凝神思索都有点跟不上趟,别说哭着了,哭,也是很耗精力体力的。
“王岳年纪大了,似乎有点老糊涂了”正德完全进入了状态,对于谢宏传授给他的秘诀越来越有心得。
“臣等谨遵”这就是权衡,一边是内廷,一边是皇帝在紫禁城内换个地方住,朝臣们会如何选择,自是不言而喻。
“朕呢,不时还要出宫体察民情,所以”此消彼长,朝臣们退让了,正德却不依不饶起来。偏偏他说的事情都不大,甚至说都是些已经发生甚至成了惯例的东西,朝臣纵是有誓死不从的决心,可为了这么点小事,值当吗
弘治在的时候,就经常这么干,不过都是偷偷摸摸的罢了;正德更不用说,都跑去宣府逛过一圈了,出个紫禁城还值得一提答应呗反正损害的也只有言官和大学士的利益罢了,少了一条劝谏天子的理由。
“圣天子正当抚恤百姓,体察四方,若是只限于京城”
“朕以后还要经常锻炼身体,所以呢”
“只要保证安全,那”
太和殿也变成了菜市场,在一方兴致高昂,一方无可奈何的友好气氛下,讨价还价的进程不断加快。
自弘治初年以来,这还是外朝在面对皇帝的时候,第一次签下了如此之多的不平等条约,可是偏偏还没什么人感到激怒或者义愤。实在是这些事情都太过平常,为了这样的小事,谁能义愤的起来啊即便有,他们的积极性也很快会被打消。
“朕要”
“陛下,此事不妥”
“顺天府尹叫什么来着那人似乎”
“陛下明鉴,此前是微臣思虑不周”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