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一战胜国 > 分节阅读 422

分节阅读 42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出五亿五千万美元,建造十一艘海权级战列舰,并计划在1932年将这十一艘战列舰全部建成下水,比中华帝国的计划还要早一年。

至于中华帝国是否耍诈,英美日根本没这方面的意识,在他们看来,中华帝国元首夏钧就是一个专政军事份子,他要发展海权造战列舰是很正常的行为。

1927年,中美经济依旧显得无比繁荣,而英法德日俄的经济也相对繁荣,但失业率较高,主要是因为中美的商品出口挤压了这些国家的就业岗位。

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很大,其中中国每年达到了二十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美国每年有八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这些贸易逆差就说明很大的问题,也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中美繁荣的时期,为什么其他列强国内失业率都在10左右,其中瑞典的失业率一直就没有低于10过。

中美两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迅猛发展,大而舒适的住房,家庭轿车,各类大件电器等等纷纷走入普通人民家中。

就如冰箱,在中华帝国发明出家庭冰箱的1916年还是新产品,而到了1927年已经逐渐成为了美国人民的必备生活电器。

而在中华帝国,冰箱也走进了很多国民家中,随着从1925年到1927年的繁荣发展,冰箱也逐渐成为生活必备电器,但相比美国的普及程度来说还低出一些。

在1927年,中华帝国的人口已经增长到了6亿,而美国的人口增长到了15亿。

中华帝国全国上下可谓是人丁兴旺,普遍每个新婚家庭都会生育最少两个小孩,生育三个非常普遍。

并且随着中华帝国的发展,百姓在物质生活水平方面提高上去了,再则医疗水平的提升也使国民平均寿命开始迅猛增长,成为世界上国民人均寿命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没有之一。

元首说人多力量大,国民都在努力造人。

对于中华帝国来说,生育的传统价值观就是多生,使家族、宗族人丁兴旺。

如果是在旧社会,婴儿死亡率较高,夭折几率大。而此时中华帝国的婴儿夭折几率非常小,几乎只有1左右。

为了鼓励多生多育,帝国大幅度的提高了奖励。

从1909年帝国政府草创事业于建安,仅仅18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口增加了16亿,严格的说是16亿以上,从辛亥到帝国成立,中国经历了战争和一些腐败官僚对游牧民族的祸害等等,使人口减少了一部分。

中华帝国在1927年时国民素质也有了普遍的提高,文盲率从旧时代的90降低到了1927年的18。

虽然五个人里面还有一个文盲,但主要是那些老人以及一些受传统约束的妇女。

对于传统的女性束缚问题,帝国此时提倡的是男女平等,但并非是盲目的去追求平等,男女分工依旧是永恒不变的,地位于分工是无关的。男女平等并非是男人能干什么女人就能干什么。

就说出轨问题,男人出轨受约束较小,而女人受约束极大。毕竟男人出轨无关贞洁问题,女人出轨则关乎贞洁问题。

对于很多旧社会中的传统妇女,如今很多依旧保留着原本的习惯,她们虽然还有一些不识字,也不去工厂做事,而是一心在家相夫教子料理家务,但人家未必过得不快乐。只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如果以女强人的价值观去看,她们的生活确实是悲哀的,但以她们的价值观去看自己的生活,却觉得很快乐。

幸福很多时候只是自己的价值观所决定的。

随着帝国的发展,传统的风俗对于妇女的约束是逐渐开放的,妇女去工厂做事也并非是不可接受的。

对于中国来说,妇女去工厂做事,这在旧时代本身就没有太大的约束力。

因为旧时代的中国是一个生活非常拮据的时期,家庭妇女也必须分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就以农业生产来说,很多地区都是夫妻两人一起下地干活。

在中华帝国,夫妻一起去工厂工作是很正常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什么阻碍。

而在西方国家,妇女此时大多都是不去工作的,而是专心料理家务,妇女去工厂做事是不太符合传统观念的。

美国经济会被中华帝国甩开,妇女在社会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差距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中华帝国的妇女在男女平等的思想宣传下,在社会劳动生产上得到了很大的解放,旧时代的妇女都大片大片的走进工厂、工地。

而接受了帝国义务教育的女孩少女们,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即保留了大部分的传统美德,又解放了很多束缚。

美国实际上在妇女社会生产作用的比率上也是比英法德来得高的,但美国人来自各西方国家,这些来自西方国家的美国人大多保留着原本的传统观念,而那些非洲黑人目前还未取得平等待遇,主要发挥作用的还是黑人妇女。

此时中华帝国已经出现了一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还有很多接受了义务教育之后就不再就读的女性,她们也大多参与到社会生产之中。

中国的传统女性美德在这些接受了教育的女性身上有很高的保留,同时又与时俱进,摧毁了很多腐朽的观念。

女性解放程度,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一个社会的发展。

因为女性解放了,也就能够分担很多工作岗位,让男性投入到那些更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

这对于增强战争潜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战时,军工生产很大部分都可以交给妇女来完成,而男人则走上战场。

在解放妇女劳动力的问题上,帝国政府比较理智,并未操之过急,总之在战争爆发之前解放到一定程度就行了。

在扫盲问题上,帝国重点对那些未解决识字问题的群体进行了一些专门的辅导政策,主要是以四十岁以下男性为主。

普通话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最少很多地区的百姓也许不会说普通话,但他们却能听懂普通话。

这得益于大量的汉语普及班的开设,同时还有电台、广播、电影放映等等。

随着电视的出现,普及标准汉语又多了一利器。

电视在1922年时是一项新产品,而子啊1927年已经普及到了一定的程度。

电视产业蓬勃发展,华东集团在这方面募集了大量的资金,将这些资金砸进了电视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大量的无线电台和信号站建立了起来,有些山区没办法接受到无线电信号的则用电话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