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一战胜国 > 分节阅读 420

分节阅读 42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毕竟这是中华帝国的意思,投靠中华帝国是有更大的好处的,把尼古拉二世拽下去,可能他们就上去了。

尼古拉二世在复国时,权力就已经一定程度上被架空了,不过一般情况下,还是有皇帝的权威。

原定历史上,德国人给美国佬当了十年的奶牛,美国把德国养得肥肥的之后直接开宰,这导致很多德国人负债累累,还不起钱,生活困苦,又没有工作。这就给了希特勒上台的机会。

但俄国没有希特勒,而且中华帝国未来也不会让经济萧条持续太长的时间。

夏钧对于希特勒是不抱年太大的指望的,毕竟历史已经改变,如果美国不宰德国的话,德国人不陷入经济萧条的大幅度失业状态,希特勒缺乏群众基础的,毕竟谁会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去跟着希特勒去造美国佬的反。当然这有一部分人是这样的,但最多也就是十几万人,而德国的人口六千万以上,只能说是一个小党派。

因此,未来如何发动战争,这是一道多选题。

只看世界局势如何变化,不同的变化有不同的选择。

如果无法挑起白种人世界的战争,那么中国就只能带着第三世界联盟赤膊上阵了,那样也不是能接受的结果。

今天一万二更新完毕

第一卷 第392章:戚继光号下水

第392章:戚继光号下水

如果无法挑起白种人世界的战争,那么中国就只能带着第三世界联盟赤膊上阵了,那样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结果上一章中这句话漏了一字,键盘出问题了,汗死。

1926年,中华帝国经济出现了无比迅猛的增长速度,相比1925 年的增长,1926年更为迅猛。

随着亚联储连续两次下降储蓄利率,加上放出大笔贷款,使得民间资本的投资非常踊跃,投资金额是1925年的15倍。

相比之下,美国的发展也非常快速,模式和当前中国的差不多。

1926年,美国总统柯立芝已经上台三年了,原总统哈定因为偏袒于部分美国垄断资本家,例如摩根集团等,从而引发了其他的垄断资本家的不满,从而在1923年时遭到了暗杀,哈定死亡,情色丑闻掩盖了过去,被渲染成因情人太多引起的家庭谋杀。

柯立芝上台后,美国大规模进行经济刺激,形成了一个谓之柯立芝繁荣的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生产技术更新缓慢,但在战后,美国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力量,迅速的对各行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更新。

其中,1920年美国从中国引进了装配线作业和流水线作业技术,首先被福特公司所使用。

这一套管理模式,称之为华东模式,最早出现在华东集团的各生产车间,后迅速被中国工业体系的各厂家所接受。

在美国引进这种生产管理技术时,中华帝国的工业生产大部分都采取了这种模式。

当美国人发现这种管理模式时,才幡然醒悟过来,认为中华帝国能够如此快速的发展,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此强大,都是因为采用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

柯立芝繁荣,是一种建立在技术革新的环境下产生的。

由于生产成本的大大降低,使美国的很多商品在竞争力上,开始不再像以往那样和中国商品差距巨大。

美国在汽车制造上发展迅猛,仅1919年,美国只有750万辆汽车,而到了1920年,美国已经有了2600万辆汽车,到了1926年,美国平均每6个家庭里,就有12辆家庭汽车。

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雇佣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5以上,全国钢产量的15用于汽车制造。

汽车制造业又带动了橡胶、汽油、制革、玻璃制造等相关产业。

相比之下,中华帝国到了1926年,家庭汽车制造规模已经被美国甩开,年制造数量比美国要少26。

但在1926年,中华帝国在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汽车数量当中,有63都是中华帝国制造。

中华帝国在汽车出口方面一直比压过美国汽车,美国汽车在出口方面的优势很少,从生产成本上比不上中国,在性能、外观等方面也和中国汽车有一定的差距。

美国汽车产量之所以如此高,那是因为美国的透支消费起到了效果,美国的内需拉动了汽车制造业。

但到了1926年,中华帝国的汽车制造业突然发力。

仅在1926年,中华帝国就卖出了600万辆家庭汽车,直接超出了美国的急停汽车销量,而在。

然而在工程车、货车制造业上,中华帝国从1919年起到1926年,一直压制着美国,中华帝国作为一个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铁路运输相对欠发达,因而在公路运输上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这大大拉动了汽车制造业的规模。

中华帝国在货车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技术上一直稳压美国一头,这使得中华帝国垄断了75的大小货车国际市场。

由于杭州协议的签订,中华帝国与美国在关税上平等竞争,因此国际市场很大一部分被中华帝国所攫取。

这是美国所料不及的,这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发展速度。

由于西方国家在进口上比较依赖,因此在这个繁荣时期,以英国为例子,失业率最低的时候都达到了102。

相比之下,中华帝国和美国的失业率则非常低,美国的失业率仅有300万人口,而中国的失业人口则在530万左右。

而中华帝国的这一部分失业人口很多是半失业,主要是一些游手好闲的人群,或者一些富裕了不干活的群体,在大范围的经济刺激下,基本上很难说找不到工作。

中华帝国和美国在都采取了刺激发展的政策下,两国在建筑行业的发展都非常迅猛,相比之下中华帝国更为迅猛。

中华帝国毕竟在基础设施上不如美国,因此中华帝国的建筑行业产值已是美国建筑产业产值的6倍左右,达到了2500亿亚元的产值。

相比美国的繁荣方式,中华帝国的操作方式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不同的,其中主要表现在投资引导上。

美国是将资金引入股市中,在此时的美国流传着一句话就是,要发财买股票。中华帝国对股票进行了一些限制,例如涨停标准从10下调到了5,但股市还是很繁荣,几乎天天都是一大片的涨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