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一战胜国 > 分节阅读 383

分节阅读 38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可以说中华帝国的轰炸机技术发展异常迅猛,而后掠翼技术以及喷气式飞机已经进入研究序列了。

在战斗机方面,中华帝国设计了一种远程战斗机,同样使用了增压技术,但只是使用机械增压技术,与已经投入战场的雷电1战斗机一样,不过雷电1是战术战斗机,也就是用来争夺前线制空权用的。

而新设计的这种远程战斗机,是用来给轰炸机编队护航用的。机型因此更大,因为载油量要更多,这样次啊能飞得更远。

这种战斗机可以飞行五千公里,时速达到486公里,十分接近五百公里了,已经是这个时代速度最快的战斗机了。

战略轰炸机部队在轰炸敌境时怕的不是防空火力,而是对方的战斗机。这种能够远程护航的战斗机非常有必要装备空军,以应对未来其他国家发展起来的战斗机编队。

这种战斗机被命名为长剑1远程战斗机。

基本上中华帝国空军的编制算是齐全了,但还没有彻底的齐全。

中华帝国空军研究院此时正在重点研究直升机、空中加油机、运输机等种类的飞机。

直升机这个东西,各国的研究都是很缓慢的。

有是有一些爱好者,通过竹蜻蜓的升降原理在搞这方面的研究,但早期的直升机研究是充满危险性的。

至于为什么会危险

这主要是直升机尾巴上的那个螺旋桨没被发明出来,导致直升机在开动后会原地打转,而且不平衡,一不小心就会把研究人员给扫中,不死都是重残。

而对于夏钧这个穿越者来说,直升机后面要加个螺旋桨来稳定这是基本常识。

加上竹蜻蜓的原理并不复杂,所以直升机方面的研究是很快的,中华帝国空军研究院已经造出了第一架模型机。

这架模型机已经能够做到升降了,虽然很多操作技术不成熟,但技术原理却是摸通透了。

只是夏钧并不想这么早把直升机装备部队,毕竟中华帝国一用出直升机,其他国家也会跟着造。

直升机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夏钧自然是把这个技术先雪藏起来,等全面战争爆发之后再突然大规模的投入战场,让其他国家就算是有时间去研究,也没事件生产出来大规模装备部队。

直升机这是一种出现时期较晚的一种飞机,因此夏钧并不担心其他国家会提早弄出来。

只担心自己人泄密了。

不过对于这样的研究项目,外国技术人员是一律不会让他们参与的,参与的都是绝对不会泄漏的本国科研人员。

这些本国的科研人员是值得绝对信任的,再加上保密协议签订了,他们不会到处乱说这些东西。

中华帝国空军的实力,基本上已经是超出这个时代最少二十年。

而且优势还在不断的扩大,毕竟夏钧来自后世,有一个很明确的研究目的性,不会使研究走了弯路。

这就使科研效率变得非常高了。

中华帝国已经展开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其中也包括核裂变技术,这是其他国家都还未开始研究的。

中华帝国却是早早的开始研究这个东西了。

但这个核裂变技术的研究非常隐蔽,实验室建在了西部的戈壁滩上,参与这个实验的人员多达十万左右,但大部分人员都不知道在从事什么研究项目。

毕竟上级只要下达任务就可以了,没必要让下级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一层一层的下去之后,每一层都不知道上一层发生了什么,因此人员虽然多,但保密性还是很高的,特别是把实验室建在西部的戈壁滩上,基本上没有什么间谍会跑到那里去。

而且官方在核裂变技术的文件方面也保管得非常严密,间谍不可能偷取到这些文件。

大研究,大建设,大练兵。

二战时期的战争,打的就是大兵团、大实验室、大工厂三者的组合,同时还考验国民及士兵的意志。

中华帝国的新型军用飞机并未开始装备部队,连像鲲鹏1和重锤5这样的优秀轰炸机,都被当成储备机型给储备起来了。

此时还未到全面战争时期,不能给其他国家太大的压力。

先得麻痹他们,除了民用飞机方面以及战斗机方面,中华帝国甚至愿意看到其他国家装备的轰炸机比帝国的还先进,而帝国在那时依旧不会大规模更换轰炸机。

先把其他国家给麻痹了,这样才能有突然性。

等大战爆发后,其他国家发现军用飞机落后中国非常多的时候,仓促之下很难再占据优势。

就算是仿制中国的新型军用飞机成功了,中华帝国空军还有更先进的储备,让其他国家永远都处于追赶状态。

而在民用飞机和战斗机上的优势是必须保持的。

民用飞机可以让中华帝国的飞机制造业持续的保持运转,而战斗机上的优势则是保障帝国空军的安全。

就算是其他国家的轰炸机比中国的轰炸机更好,只要战斗机技术比他们好就没问题了。

说到底还是一个制空权的问题。

制空权是空军自由轰炸的一个前提条件,若是没有制空权,再多轰炸机也会损失掉。

而在陆军研究院,新型战车已经研制出了几个底盘。

13式战车的地盘确实不错,但不意味着是永远最好的,根据13式战车的地盘的一些缺陷,中华帝国陆军研究院根据这些缺陷设计了新的底盘。

为了设计和制造这些底盘,研究费用是比较高的。不过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这只是九牛一毛。

真正花钱的是底盘生产线的重新建立,对于现在已经有了13式战车的生产线来说,如果只是一个性能差不多的底盘而去重新造生产线就不划算了。

因此得有质量飞跃的底盘,再去重新制造新的生产线。

战车技术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涡轮废气增压技术上,成功的用到了战车发动机上。

战车发动机因此具备了更大的动力,同时耗油量还没有增加。

重型战车为此也设计了出来,这种重型战车重60吨,装甲非常厚,75反战车自走炮都对这样的装甲无可奈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