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唯一战胜国 > 分节阅读 108

分节阅读 10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面,华东自治三省的各种工厂迅速逐渐投产,美国在华东自治三省的市场更是逐步缩水。

建材、化工、造纸这三个行业是在美国市场竞争中表现最为强势的,美国的这三个行业在与华东自治政府的零关税政策下遭到了打击。

不仅是美国遭受到了打击,英国、日本的市场也遭到了华东自治政府出口商品的打击。

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就是纺织、煤炭、钢铁三种,在纺织业上华东自治三省的棉花还主要依赖于进口,因此没有给英国的纺织业造成太大的打击,但英国在中国境内的市场已经丧失了大部分,同时华东自治政府的纺织业还有部分流入了国际市场。

日本也是经营纺织业的主要国家,他们的工业在一战之前的技术水平是比较低的,最发达的莫过于造船业,除了造船业,日本人开得最多的也就是纺织厂这样不需要太大技术含量的工厂。

但因为华东自治三省的纺织厂的技术含量更高,生产出的纺织产品成本更低,质量也更好,日本在中国的纺织市场甚至丧失了90以上。

而在钢铁方面,英国在中国的钢铁市场也已经被华东自治三省的钢铁所击溃,并且随着华东钢铁公司的产能扩大,已经有钢铁流入国际市场与英国竞争。

日本还有一个农业支柱,那就是生丝业。

不过华东集团开设的生丝厂已经投产,并且种植了一百五十万亩桑树,目前日本在国际生丝业上已经遭到了对手。

虽然华东集团种下的那些桑树还没有到能够使用的时候,但凭借着生丝厂的先进设备,在生丝价格上依旧能隐隐压制日本生丝。

就上个季度来说,华东集团已经在出口上盈利了近八千万美元,而在中国市场上也有近五千万元的盈利。

华东集团的盈利大大缓解了华东政府的财政,虽然华东政府有向德国要了一笔政治援助贷款,但在花钱上实在是太快了。

最吞钱的其实不是教育,而是基础设施的建设。

例如修水利,除了华东电力公司修水电站辅以修缮水利外,那些不具备发电能力的防洪堤坝都是华东自治政府自己出钱修,因为这些基础设施没有盈利的可能,华东银行也不可能去投资防洪堤坝吧

除了水利,还有交通上的建设,乡镇之间的道路都需要华东自治政府财政部拨款,还有自来水管道、电话线等等,这也需要政府去铺设。

另外华东自治三省的那些企业也很有盈利,他们上缴的税收在上个季度达到五千万元了。

加上这次又发行了一亿元,华东自治政府的财政状况初步改善。

这次发行的一亿元搞不清楚是谁的了,毕竟华东集团之前的盈利基本上都被华东自治政府挪用掉了,以至于养殖公司买饲料都得向政府要钱。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华东养殖公司很快就会产生巨大的盈利,这笔钱很快又会流回华东自治政府的中央银行。

教育部见中央银行发行了一亿元,他们也跟着发行了一千万元小面额辅币。

在财政上,华东自治政府和华东集团之间虽然有些混乱,但这并不妨碍发展,每一笔资金现在都在高效率的使用。

第一卷 第六十八章:讨要接济

第六十八章:讨要接济

此时在英美法德等国家,经常能看到一些中国人在聘用技工,特别是对于造船和机械制造的技工,中国人都开出高薪的待遇。

那薪水不是一般的高,比那些技术工人在本国的月薪还要高出20左右,这对于那些技术工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这些招募技工的就是贸易部的人,他们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为此招募到了近三千多名技工。

这些技工被送回了华东自治三省的各工厂之中,极大的解决了技术工人不足的和企业扩张迅速的矛盾。

同时在华东自治三省,众多的技校已经开设了起来。另外近期华东自治政府已经向美国派遣了近三千名有一定文化的人员到美国的工厂实习。

这些工人进的工厂大多是塔娜安排的,塔娜的父亲是美国钢铁公司的一个大股东,而且塔娜近期也在收购一些和造船、军工、机械制造业有关的工厂。

因为塔娜得到了夏钧的提示,夏钧告诉她战争快要来了。

此时世界各国的军备竞赛即将达到巅峰,各国之间早已预料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军费支出一个比一个高。

在这种气氛下,很多人都能敏锐的嗅到战争的味道,只是人们并不是太清楚战争具体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否发生并不是夏钧要关心的问题。

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

从这一刻开始,战争的种子已经埋下。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向德国提出了巨额赔款,从那一刻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也埋下了。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皇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与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俄国十分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