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盛世中华 > 分节阅读 357

分节阅读 35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致的说朝廷的好,说梁纲武功开边,创三千年中国未有之盛,汉武唐宗亦有不及;中立私人报社对此也是欣喜见到,毕竟中华军伍强盛,怎么说都是一件大好事;而另外一两私人报社,背后站的是老派守旧文人,却照样丁点不松口,依旧站在梁纲的对立面,满口之乎者也,满口礼仪道德,满口天朝气量。

梁纲征南洋,伐北疆,触及原先满清旧有之属国,似乎就有失了天朝应该有的泱泱大国风范了。西伯利亚、中亚、印尼、澳大利亚和阿拉斯加以及北美东海岸,都变成了鸟不拉屎乌龟不下蛋的不毛之地,贫瘠之地,蛮夷荒夷之土。对于中国来说,那些地方完全就是负担而不是什么开疆扩土之功。

梁纲整军备武的十几年之功,除了已见成效让守旧派无话可说的吕宋之外铜矿,其余拿下的地盘在那些文酸腐儒看来,全部不值一提。

还说梁纲穷兵黩武,好武开边又极不知节制,重武轻文,制霸不修德,蛮横不受礼,实非是天朝帝王所应行。如此下去,德义不修,朝廷纲常必乱;工商兴起,中原淳朴必失

新闻法的年年修订屡屡增补,慢慢的一种中华朝不以言论获罪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守旧派掌控的报纸上言论评论是越来越开始无顾忌无忌惮,梁纲看了之后虽然不少次都气的骂娘,也让军情局和国安局背地里下套子整了不少守旧派的文胆干将,但却从没有以皇帝之尊直接下令肉体消灭。

中国要进步,中国要改变,思想解放第一位。不以言论获罪必须得到最彻底最根本的贯彻和实施。

如果还像满清那样,说一句话都要再三思量,那么社会、思想还怎么发展前进

现在是西历十九世纪,是地球迅猛发展二百年的开端。在这时候打一个盹,那就需要后世十倍的时间去追赶。梁纲欲将中国打造成世界第一强国,笔直的大道上就必须时刻不停地大步奔前

真正的一刻都不能耽搁,一刻都不能迟缓。

七月。

盛夏已过,秋老虎却依旧厉害无比。地处岭南的广州更是如此了。

政府大院内一个不大的会议室里。七八个冰盆放在墙角根上,给闷热的房屋内带来了丝丝清亮。

广州太守李永成、同知叶阆、法院朱辉坪、警察局林盛、民政局李凤山、番禺令秦继忠、南海令付元祥等一批府内的重要官员集中在这里。

没一个人说话,会议室内静悄悄的。让房间外面的众人随从和工作人员都不敢放大声的走路,更不敢放开声说话,唯恐自己发出大的声响打破现在的平静,惹得里面的一众老大不快了。

李永成、秦继忠在默默地抽着烟,李凤山、付元祥在闷头不语,会议室内的气氛沉重的都让人喘不过起来。

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他们面临着大事呢

十有八九,帝国成立以来举国上下第一件民众闹事或是说暴动事件就会发生在广州。

自从这些年帝国一直鼓励工商和鼓励开办工厂以来,纺织业在广州附近发展的速度就十分的快捷。尤其是机织布工艺得到了一定的改良之后,举国上下士农工商都日渐清晰地认识到一个事实织布落幕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于是乎就在中俄两国开战之中,中国全国上下又兴起了一股开办纺织厂的热潮。

可是帝国鼓励开厂鼓励工商,但对工厂制度和管理却没有做出什么硬性的规定。天下商户中有的是奸商,这广州城内就有不少。

机织布的敌人不仅仅是手织布更有它们的同类。为了能够取得更加低廉的成本,资产阶级压榨无产阶级就是必然的结果和施行手段。马克思曾说过,资产阶级的每一分金钱里都浸透着无产阶级的血汗。那真是太正确了

每天拼死拼活的干十二个小时,却只能拿到一角钱左右。一个月总收入算上也不会超过四块钱。若是再扣掉午饭钱和废品的罚款,可能一名纺织工辛辛苦苦一个月都拿不到三块钱。

虽然三块银元可以合白银一两半,再算算旧制,都比得上二两满清时期的平库银了。眼下白银还是硬通货,没有向一百年后那样廉价,这样的收入已经是挺不错的了。但是什么事都要看整体,这纺织工不能光看他们的收入,也要看他们的辛苦以及生产中的危险。

现在的纺织机,一个不留意胳膊什么的绞进去一条命可能就完了,至少胳膊是绝对废掉。那一家纺织厂一年下来不死伤上几人甚至更多啊纺织工们疲劳作业的时候真的是挺危险的。

而且碰上一些黑心肝的厂老板,织工们一个月拿三块钱的可能都没有。就在中华帝国国力蒸蒸日上地盘逐步扩大的时候,新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老板的矛盾已经逐渐变得不可调和了。

纺织业还只是帝国诸新兴工业中的一行,矿业,比如煤炭开采和石矿场,资本吞噬掉的性命就更多也更频繁了。

梁纲早年为预防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影响国力国家发展,就曾经想过搞来一个劳工法或是劳动法之类的。

但是很显然,人不吃亏是不会长记性的。中国人历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不真正意识到无限压榨工人所带来的危害性,一样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是不会对此真正上心、用心的。

所以,梁纲就准备等一机会。而眼下看广州的局势,这个机会梁纲似乎就要等来了。只是,中不足的是现任广州太守是他的小舅子李永成,事情一发,李永成处理就是再适宜也难免跟着要吃点灰。

在梁纲身边跟了那么多年,李永成缺的就是地方父母官历练,这也是制约着他不能再往上升一步的最大枷锢。而李永成自己在梁纲身边呆了那么多年,看尽朝堂风云,也期望着能到地方一展自己的才能。两年前帝国更改官制名号,李永成就南下羊城坐上了广州府这个膻腥之地的第一任太守。

“踏踏”一阵快急的脚步声在会议室外走廊上响起。

“见过周大人。”会议室门前紧接着就响起一阵问候声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