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盛世中华 > 分节阅读 267

分节阅读 26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光彩,白三强眼睛中一抹犀利的目光闪过,自己一定要活下去,然后风风光光的回来,回来孝敬母亲还要好好地问候一下狗日的白贵东

第二卷 烽火连天 三百六十六章 新币

三百六十六章 新币

即便是光明的羽翼下也还有阴暗在生养。

人世间的不平事,永远也不会消失。白三强的遭遇固然有些可怜,但是一点不影响一面,总体而言,红巾军的势头仍旧在稳定和坚定的步步高蹬。

而当一股力量蓬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货币,自然也就油然而生。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明清两季之前,金银只是为辅。进入明代之后,白银始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通。

官方的铜钱白银兑率一直都是1000:1,但是之前中国钱荒频频发生,一两白银最低是只能兑换到六七百钱。

而清朝时期,云南铜矿迅速发展,铜产量增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货币产量的不足,并且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也加剧了白银的贬值。

明清交际的百年间,中国、日本、欧洲三地金银比价就曾存在着较大的差价,中国金银比价为1∶55-7,日本金银比价为1∶12-13,欧洲为金银比价1∶106-155,欧洲商人经常将日本、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至少可获利一倍以上。

可到乾嘉之交时期,中国的金银比价已经长久稳定在1:10这个定位了。也从一个方面证实了一个事实:国外白银在大量的流入国内。

红巾军制定货币,梁纲脑子里受历史影响,加之铜钱的性价比实在太低,是以就从新制定出了一套货币。与这套货币同时制定的也有一套总量公制。

中国的斤两十六位进制换算实在太麻烦了,梁纲穿遇到现在,这是他唯一还不能良好适应的。满清库平制:1斤相等于59682克16两、1两377994克10钱、1钱10分

军中的一些军械制度之前都是按照库平制计算的,猛一改动显然会触动不小,可是梁纲宁愿承担这场麻烦。

重量公制,这套相等同前世公制制定出的重量单位,早在梁纲立国建制之初就传达天下,施行了开来。到今天位子,其带来的好处固然还有,但最主要影响却是造成了后勤部许多不必要的失误。梁纲也就当它是一种改革说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了。

货币制度,禁止块状金银在市场上流通,改之为金元和银元。

每两块金元、银元合都兑黄金白银一两,其之间比价依旧是1:10,内质也全都是含铜合金。

重,旧制十六位进制为七钱二分,新制为五钱三分。金银币合铜比例,皆是八八对一二。每块含纯金纯银四钱七分。

“启禀大王,内阁首辅王邵谊、参知政事民政部尚书陈明堂、财政部尚书汪大可觐见。”

“宣他们进来。”梁纲放下手中的书说道。他今天下午全部都空出了时间来,为的就是召见这三人。

声音传出,自有侍卫引领三人上前。

只片刻时间,三人就进了殿来。王邵谊居中,陈明堂居左,汪大可居右,一袭的黑衣。三人身后还有一殿前亲卫随从,手捧着一朱漆托盘,上面放的东西被一次红绸遮掩,想必那就是梁纲等待他们的原因了。

“臣等拜见大王。”三人对着梁纲鞠躬行礼。座凳自有殿上侍女搬来。

“汪大可。”

“臣在。”

“所铸之前呢呈上来”

昨日内阁上书,里面有汪大可的附言,说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准备,新朝新钱已经全部铸造完毕,随时可以下市。

所以,梁纲今天才空出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来见他们三人。

起身从后面亲卫手中接过托盘,汪大可端着朱漆托盘低头恭敬地进到了梁纲面前。

他最早时期只是王子元手下的一个得力助手,红巾军立足南京之后,巩固地盘,这钱粮物资支出就不可能全由军队着手了。

财政部尚书的位子梁纲本是要留给王子元的,可他不愿跳出军队,于是就推荐了汪大可来。

这人是钱粮师爷出身,管理财政部确实是适合的,没有闹出一点乱子来,梁纲称王之后,论功行赏,这财政部尚书的宝座自然也就归了他有。

在梁纲称王之前,汪大可就已经开始着手这件事情,造币厂中那些日子里陆陆续续添置了好多欧洲式的金属币压制机器。

而后就是原材料的收集,在最后就是一直忙活到现在的压印。

半年时间的忙碌,南京造币厂总共印压出了金元十万枚、银元一百万枚,铜元、铜角、铜分也各有二百万枚。

一个国家货币的流通不可能单靠大额度金银的,铜币也是不可缺少的。

为此梁纲设计出了铜元、铜角和铜分,明显是受到了前世人民币的深重影响。

与金元、银元的比价相等,铜币三类中的兑换比例也是十进制,而铜元和银元的兑换比例同样是十进制。

在这项设定中,梁纲所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银铜两种金属间的价值差距太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