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盛世中华 > 分节阅读 214

分节阅读 2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唐而忠。隋炀帝爱听奉承话,裴矩就千方百计地溜须拍马,舔得杨广痒酥酥的,忘乎所以,就信口开河夸他几句:“大识朕意非奉国尽心,孰能若是。”主昏臣佞,这是当然的。可是他降顺了唐朝以后,伶俐的发现唐太宗和隋炀帝不是一路人,唐太宗早年为了帝位巩固,善纳人言,“导之使谏”,裴矩就看准了风向,发挥了他的天才,摇身一变,成了常常“犯颜直谏”的诤臣。同样受到唐太宗的夸奖:裴矩这样干下去,国家“何忧不治”又博得一个“能臣”的荣显。

陈诗拿出这个人才来作比喻,当然有所指了。

梁纲沉思了半响不说话,陈诗的意思他明白,可是贪污现在的满清官场已经跟后世的官场政府一个样,都是贪污成风,受贿成习。不严厉镇压,现在放开一个口子真的就能行吗

“将军治下,行高薪养廉之策,且官场职权特殊,惩处森严,任是他们想要接着贪污,心理面也该要思量思量的。”陈诗退出官场就是因为看不惯官场贪污成风的风气,但是他对于梁纲一味严酷镇压贪污心里面却还多少有些不以为然。梁纲镇压的再严酷,能有六十两剥皮填草的朱元璋厉害吗老朱不还是没杜绝贪污之风吗

虽然满清与前明时期贪污成风的原因大不相同,前者是上层堕落,后者是朱元璋想让马跑还不给马吃草。但是眼下红巾军高薪养廉,去除了满清的养廉银子,使得各级官员的真实收入还要少于满清,可是现在的红巾军官员不用再去请什么师爷、幕僚了,那一切都归纳入了政府体系,去掉了这个大块开支,两者间的收入也就大体相同了。

如此一来,对贪污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反倒是上位者的态度。就好比雍正时期和乾隆时期,为什么好好地官场到了后者时期就越发的贪污成风了还不是因为乾隆的纵容。

如今梁纲已经用血淋淋的事实表明了自己对贪污的态度,聪明人就不会再在这各点上栽跟头。梁纲如果真的纳下了那些满清官员,而不是杀头,那么陈诗几敢保证清廉者,肯定占绝大多数。

而对于官场,对于风气来说,这个绝大多数就已经足够了

“唉”梁纲叹了口气,还是要妥协啊。

“陈先生之言,我听下了。”招手向王邵谊一示意,“你去拟写一道文书,照陈先生之意而写。然后交给我过目。”

就但愿这道文书张贴出去后能迅速给我带来一批官员吧梁纲心中暗叹

:满清由于薪俸偏低,自雍正起火耗归公,出现养廉银,至乾隆是时又有补充调整,实际成为一种附加的俸禄,数额大大高于正俸。

据大清会典中所载地方官员养廉银一般为:总督13000-20000两,巡抚10000-15000两,布政使5000-9000两,按察使3000-8444两,道员1500-6000两,知府800-4000两,知州500-2000两,知县400-2000两。另如河道总督6000两其中北河总督系直隶总督兼领,支银1000两,管河道员2000-4000两,漕运总督9520两,盐运使2000-5000两,盐法道2000-4240两。佐贰官也均有,但数目与正印官相差很远。

第二卷 烽火连天 三百一十二章 海坛非兵祸而是人灾

三百一十二章 海坛非兵祸而是人灾

江南以及福建,就在梁纲新发布的文书满世界张贴传播的时候,安徽池州府的战事却渐渐消落了下来。

在福州府攻克的消息传到梁纲手下之后,没过几天定海的事情就告一了段落。无论是詹殿擢还是李长庚亦或是魏大斌,在家乡亲老都落入红巾军之手的情况下都聪明的选择了臣服。

而定海的麻烦一解决,梁纲就移兵西向进入了安徽,本驻扎在芜湖的独立一营更是往前进到了池州,连同平江号引领的又一队护卫船西进。安徽的红巾军不仅士气大涨,更有水陆援军相助,如此相比较他们对面的清军就更是低落了。

勒保、观成当然体会得到手下大军的变化,心知这样下去即便是拼下了池州府,西路大军也将兵锋尽碎,再也无力威胁南京。所以二人私下里商量,都对继续猛攻池州生出了迟疑。

一纸奏折被六百里加急紧忙送入北京,在乾隆的最新旨意没有下到军中之前,二人是打算偃旗息鼓,暂不进攻了。

北京,紫禁城。

得到勒保、观成联名奏折的乾隆,怒气勃发,八十七岁的老头子一声怒吼震动了整个北京城。可是他毕竟不是愚蠢之人,当然判断的出安徽之战再进行下去的后果是什么。

装备了相当数量大炮的西路清军还没到横扫一切的地步,拿西路军来换一个小小的池州府,这样的赔本买卖乾隆是不会做的。

所以乾隆虽然在紫禁城中的雷霆大怒,却没有冲动的颁下圣旨,严令勒保、观成二人立即进军

“禀太上皇,敌匪城池坚固,火力充足,我军强攻之下即便得手也必然军势大损,于后期谋取极为不利。是以,臣以为,安徽之军还是暂且后撤为好”新任兵部汉尚书朱珪躬身向着乾隆进言,而坐上了皇帝宝座的嘉庆缩在乾隆大座一旁的一张金色龙椅上,完全成了摆设。

怒气勃发下的乾隆,嘉庆根本就不敢出一丝声

朱珪说的是老成之言,可是老成之言从来就没有顺人心的,听了朱珪的话,乾隆虽然认为是正确的,可心理面也依旧发堵。

一个时辰后这场早朝终于告罢,议出的决议出了关乎安徽战局的外,剩下的就是造枪造炮,往俄国购买军火,全力扩充军中的火器。

满清骑射为立朝根本,但是现在的红巾军明显不是靠骑射就能镇压下去的,而且现今的满八旗和蒙古八旗中,真正可以骑射的精锐也没剩多少,如此就自有靠枪炮了。

就像天平天国起义中,湘军、淮军、楚军甚至是绿营都从外国购买枪炮,发展军工一样,现在的满清也无可奈何的走上了这条路,而且更加坚决、快速和果断。毕竟比起道光、咸丰这些不肖子孙来,无论是乾隆还是嘉庆眼光都要高出一等的。更别说此时的清廷,还有阿桂这样的大才。

虽然这个大才已经卧床不起,即将呜呼,可是只要脑子还能转圈,这样的人提议出的建议对乾隆和满清来说都是有极大影响力和作用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