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盛世中华 > 分节阅读 202

分节阅读 20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场上的具体表现。

这句话说起来是很有意思的,一般看,战场上的表现就是同战果划等号的,但是这个标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以眼下的临清协来论,除去二百多铁甲兵外,余下的三千兵丁一百米远的距离上,火枪兵就能建功。只要定下心,喵的准,从城上往城下打,简直是一打一个准,这可是只有十几二十米的距离啊

但是刚才又一发照明弹亮起的时候,冯景山清楚地看到一个清军守备高举着的盾牌上铁皮翻卷,上面虽然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十多个枪眼,可他本人却还是安然无恙。

你难道不会打他的下半身,或是几个配合着打他一个谁要求打枪只能瞄准盾牌和上半身打的这样的情况出现怎能让冯景山赶到满意这同刚出来时侯没什么两样嘛跟火枪营的老兵比起来差的太远了,如何把四团、五团的火枪兵快速的甩到身后

盾牌上的十多个黑乎乎的枪眼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批火枪兵内心的紧张,说明了他们心底的慌乱,同样也说明了他们的稚嫩。拿起刀枪来,他们可能是第一流的战士,但换了家伙,他们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新兵。不是心底对杀人,对流血的紧张,而是对手中火枪的“紧张”,对自己身份的紧张。

事实上。火枪兵把枪口对准城下的带甲清兵,三四人做一组,瞄准一面盾牌打去。强大钝力和穿透力,就凭一面盾牌是根本挡不住的,只把枪子打开盾牌,那接着就能打他们身披的铁甲了。两三枪下去,举盾的清兵臂力就是再强也支撑不住,趁着这个空隙,再一枪打下,多半能穿透铁甲打他个半死不活。

这场试探性进攻并没有持续太长地时间。李绍祖在城墙前耗尽了长梯之后就领兵退了下来。但三千多人的临清协死伤已然占据了将近一半。

“大帅,卑职前来领罪。”李绍祖一瘸一拐地走进了中军大帐,他的退被一枚铁弹给擦了一下。“噗通”一声跪了下来,李绍祖真个人都有些灰心丧气了。

“李将军,快快起来,快快起来。”富纲没有怪罪李绍祖的意思。单看临清协的伤亡和李绍祖的伤势就能看出,他们确实是尽全力了。

死伤了这么多人,没有全军成溃卒,就已经是李绍祖能干了。

“胜负是兵家常事,将军不必忧在心中。”富纲心中虽有点苦酸,只是一次小小地试探就搭进去了半个协,心疼啊但明面上却还一点不显。“李将军,今日一战有何感触对面地逆匪战力如何”

李绍祖颇有点感激的对富纲拱拱手,“禀大帅,末将无能,今日一战伤亡惨重,城内虚实却没能探出几分来。”黯然的摇了摇头,李绍祖继续道:“大帅,卑职唯一知道的就是镇内逆匪火枪兵不多,今夜城头上的逆匪火枪兵最多也就二三百人,在冲锋其间他们建功不大,根本挡不住我军,可是一旦到了城下,距离一近,火枪兵的杀伤力就陡然一增。咱们配置的盾牌、铁甲单一而言根本挡不住,只是要是先打穿了盾牌,那枪子也就没了杀伤力了,多是穿不透铁甲的。”

“不过逆匪火器众多。他们据有高势,单是手雷就危害甚大,更别说左右角楼的大炮,那一喷之下,再多的兵丁也不行。

大帅想要破掉镇子,首先把拔掉的就是左右角楼和中间的城门楼,否则的话就是再多的强兵攻城也是无济于事”

淡淡的点了点头,富纲心里既有庆幸也有一丝苦涩,庆幸的总算有了攻城的目标方向,苦涩的是为了这个大致的情况自己就折损了半个协。

“李将军,你部就先撤到高邮补充休整。你就先下去就医吧”临清协一战折损了一半兵力,整个军心士气垮的差不多了,不给予休整根本不堪再战。富纲扭头示意了一下,身边的中军马上就出去招人抬来了一副担架。

“扎。”李绍祖黯然的退了下去,他知道扬州这一战同自己是再没什么联系了。

看到李绍祖退下,富纲脸色一变,严厉的扫视着帐下的众将,“安巴灵、邓士善。”

“标下在。”淮扬镇总兵、徐州镇总兵起身应道。

“你二部接着四面围攻瓦窑镇,注意进攻节奏,保持扇形队列,把四方的角楼给我打掉、炸掉。”不是只有红巾军才会挖坑道填火药的,清军一样会。

“扎。”安巴灵、邓士善大声领命。

打退了临清协,驻守在北城的守军已经换成第二波了。只是冯景山依旧在北城门下的铺房中。

清兵的行动很小心,完全没有上次大张旗鼓的架势。浓浓的夜色也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遮掩的外衣。时间很晚,已经到了寅时,按理说这般小心下城头的红巾军是不应该发觉的。可是在距离城墙还有二里远的时候,城头上的红巾军守军便已经清清楚楚的听得了。

隆隆的鼓声立刻在城门楼上响起。

这当然不是因为守兵们有什么特异功能,而仅仅是因为有了几道铜管而已。

城外的工事只要有人手很快就能修筑起来,但是城头和城外阵地之间毕竟有一段的距离,传个信息什么的并不是太过方便,在紧要关头时,时间可就是生命

这个问题早早的就已经反映到了陈虎的案头,连梁纲也都知道了,可是这年月又没电话,他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然而古代人是聪明的,就在梁纲苦思冥想的时候,一套解决方案已经就送到了他的面前。

办法很古老,在中国至少也有千八百年的历史了埋铜管。

这是古代人为了窃听而发明出的东西,将一个铜管口接到一个房子那,隔得老远铜管的另一头也能听得清楚里面的对话。这套解决方案就是同一个原理,在城下阵地埋入一些铜管,每一条通话管道分为六段,城下每一道横沟处埋入一个,个个相连一直通到城下。再有城下的传令兵接听。

除此外还有可另一种仅仅是为了探听动静而设置的管道,它没有铜管那般的精细,全都是碗口粗细的大铜管,埋入城外两里处,开口用细薄羊皮抱着,一直接道城门下一间铺房。每面城墙放置一根,大致可以监视到外面的动静,唯一可虑的就是像之前那样,清军在出兵前先用大炮进行轰击,那样的话杂声纷扰下,监听员就很难确定了。

寻秦记隐约的梁纲还记到当初看寻秦记小说时,里面就有这么一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