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盛世中华 > 分节阅读 156

分节阅读 1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着襄樊有利地形,襄阳义军顶住北方南下的清军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现在部分义军主力还仍在向鄂东进攻,那里的清军兵力有限得很,防守都困难,进攻就更不行了,只还靠着汉阳水师来维持局面。

而南面,也就是梁纲宜昌这里。刘君辅这一过江,宜昌南部的义军就彻底的解放了出来。得了教训的聂杰人和张正谟再也不死守地盘不动弹了,联合了林之华、覃加耀两部,半月来复克了宜都、松滋、百里洲等地,声势渐长,已然耍到了荆州城边上。

所以,就这样的局面下,两军一直就这么耗下去,梁纲还是愿意的。等到安陆来的大炮装备了部队,炮营火力再度加强后,大军进攻也不是不可以的

可是现实不是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就在东湖两军相持的时候,湖南战场上又一批清军北上了,整整三万人马,七个总兵,统帅者原湖广总督福宁。

消息传到土门垭,梁纲一阵头疼,有了这一部援军,两军会合后清军的总体实力就绝非现在的红巾军可以抗衡的了。攻城,想都不要想;野战,危险性太高;最后只能防守。

撤军,召回熊道成、陈德本两部,红巾军、义军全部撤回当阳。“哐当”一锤猛砸桌面,梁纲郁闷的下达了撤军命令。

安陆府,天门县。

百业凋零,起义给社会带来的冲击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散去的,即便红巾军有着上好的名声和信誉,也照样是如此。

在这一片凋零之中,李家的产业却依旧保持着红火的勃发力,造船厂、铁匠房一直都在全力的运动着,而这其中的原因,却是谁都知道的。

船厂中,四个船坞都在加紧的施工着,早在年后正月李元清就让手下师傅铺设的四条大型龙骨,那时候师傅们还不理解,因为如此大的龙骨,这四艘沙船的规模已经达到了载重三千石这一级,明显超过了原先造船厂所产船型规模。而已造船厂三四百人的规模,也不可能同时搭建这样的四艘大船。

但是船厂是李元清的,老板要干什么,他们这些师傅就只能干什么。红巾军开到天门以后,一声令下,所有在水边讨生活的人,所有的木匠、船匠全都集中到了李家造船厂,却出的人手立马就凑齐了。

那些被刀枪逼着的师傅们这才知道,原来人家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在准备了。

人手充足,木料充足,又有刀子在后逼着,钱财在前钓着,船坞上的施工速度极快,到现在位子,四条大沙船已经完工了大半,最多再有半个月时间就可以下水了。

载重三千石级的沙船,用以后世管用的吨位来言,那就是三百五十吨到四百吨左右,决算不了大船,就算是在这个年代也只是小船。休说是西方,便是在东南沿海和运河上,四千到六千石载重的大型沙船也有不少。

但是运货用的沙船和现在船坞中建造的这四艘沙船,内部结构是完全不相同的。就如六千石载重的大型沙船决不能和真正的七八百吨级战舰相提并论一样。

沙船有许多特点:一、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在风浪中也安全。特别是风向潮向不同时,因底平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比较安全。二、能调俄使斗风,顺风逆风都能航行,甚至逆风顶水也能航行,适航性能好。三、船宽初稳性大,又有各项保持稳性的设备,所以稳性最好。四、多桅多帆,帆高利于使风,吃水浅,阻力小,快航性好。

而且沙船采用的是平板龙骨,结构强度比其他同级帆船大。采用多水密隔舱也提高了船的抗沉性,就是在七级风中也能航行无碍。

梁纲现在也就是在长江里混,沙船可以说是他现在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了。

船首、船尾炮各一十斤炮,船舷炮每侧各五八斤炮,一艘沙船载炮十二门。除此外还配有十架床弩火箭和八门可直射的大口径短炮。

如果所有装备配置能顺利完成,那么有这样的四艘战船做主力,配以余下的三十多艘小船,对抗岳阳水师和汉阳水师,梁纲就真的不怕了。

无可否认,到了十八世纪末这个年代,西方的海军水平已经远远地将中国海军甩到了孙子辈去了。梁纲现在还没能力去建造更大吨级的战舰,但是这并不耽误他现在就去全力的借鉴学习欧洲海军。

西历1750年前,海军战术一直是既简单又原始的。交战双方的舰队均排成纵队舰队纵列航行,航线互相平行,这样才能互相靠近,进行舰对舰的交锋。各战舰以舷侧相对进行战斗,有时,实际上是舷侧靠着舷侧,用炮火猛烈对射,直到一方屈服为止。在这段时期里,英国虽始终掌握着制海权,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运用了新的海军作战思想,而是因为他们强大的舰队始终掌握在他们中的最卓越的海军将领手中。

不过每一次军事改革都是从一批天才而胆大的将领手中开启的。十八世纪的下半个世纪,英国海军军官中的一些人就一个新的战术派别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多次的英法海战中,一些指挥官就曾指挥着自己的舰队向着敌舰扬帆冲击,突破敌舰防线,将敌舰分割袭击,集中优势炮火接连摧毁了它们的舰只。到了梁纲现在这个年代,海战便增加了这种作战方法,给无趣的海战增添了一笔彩绘,但实际应用中仍属罕见。

美国能够独立,法国在其间起到了极大地作用,非是其间法国对英国的海上霸权提出了第二挑战,美国能不能独立还真是两说。

英国的战舰始终掌控在英国最卓越的海军指挥官手中,在这批人的引导下,英国海军在技术上素有突出的创造性,不过这种创造性发挥得有点过晚,最终它未能保住北美的大片殖民地。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海军在海军炮上进行了许多项技术革新,使其舰炮火力持续优势,从而保持了它的海上霸权。这些技术为英国海军压倒法国出了大力,但是这样的技术革新一旦出现就很难完全保密。

战后没过多久,整个欧洲就已经尽人皆知,葡萄牙甚至是海商的武装商船上都有了应用。陈广亮把它们详尽的介绍了过来,梁纲新建的水师上就在引用着这些。

这种革新包括一种燧发机装置,它产生火花进入火门从而引起点火,代替了过去松散的点火药和火绳杆点火方法;另外火药盒也有了改进,他们把火药和弹丸之间的填弹塞弄潮湿,以防过早发射;在防止后坐力的驻退索上增加了金属弹簧;炮架轮子的下面放置了斜面木块,这样,便于炮架吸收后坐力;他们还装置了滑车组滑轮,使每一门炮可以向右或向左旋转,这是海军射击技术的一项重大进步,从此,不必为了瞄准目标而将整个战舰作直角旋转了。再有就是向木制的敌舰发射炽热的加农炮弹。英国最早于西历1782年的直布罗陀海战中采用了这种技术。这种炮弹极易燃烧,命中目标也比较精确,与过去效果没有把握的漂浮式火攻船和火攻筏相比,确是一项很大的改进。

英国海军还采用了大口径短炮,以此来增强舰炮的火力。这种炮炮膛短而粗,能够发射32磅甚至更重的炮弹,其近距离的摧毁能力大大超过了当时战舰上的12、16和24磅炮弹。大口径短炮的造价比长炮低,炮身又轻,便于操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