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盛世中华 > 分节阅读 143

分节阅读 1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登上楼顶和跑到港口时,就看见原本很有气势的十二艘主力战船正在缓缓的下沉到冰冷刺骨的江水中。

消息传会郧南大山,梁纲大喜,没想到只一次就全部功成,当即支出九千两白银付清了施全的余帐。

可隐匿在樊城境内的王聪儿等人知道这一消息后却无不大感惊奇,不解梁纲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出手折腾襄阳水师营。“难道他又想出来又想打襄阳了”这个念头很荒唐,可却无法阻止的在他们心中升起。因为不这样解释的话,他们实在无法理解梁纲的这一举动。

襄阳水师营的存在对于襄阳教会间的互通有着很大的阻碍,尤其是将来起义之后,所以现在时候王聪儿他们也已经开始准备对付襄阳水师营了。但是这个下手时间绝不是现在。

因为白莲教起义在西天大乘教时期就商定的起义时间,被定在了辰年辰月辰日,也就是嘉庆元年的三月初十,距离那时间现在还有四个月呢,他们完全可以在入春水暖之后再来解决襄阳水师营。现在他们的任务是全力打制兵器和制作床弩火箭,心里这样想着自然就不会把梁纲夜袭水师营一事和他们自己扯上关系了。

他们心里想的是红巾军,认为梁纲是又想趁冬出来转一圈了,甚至想到了是不是梁纲准备在大起义前再做一把声势,给自己添添威风不然的话,只能就江河水道行走的襄阳水师营,现在怎么也挨不了在郧南大山深处里的红巾军的事儿啊除非是他们自己蹦出来找上门。

王聪儿立马写了封书信让人递来了郧南,信中极力劝说梁纲千万别在此刻生事,安安稳稳的把冬天过去,继续积蓄自己的实力。

梁纲看了后心中好笑,虽然与健锐营撞那一场仗红巾军损失也挺不小的,但还远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两个月的歇伏,红巾军的人数早就回升到了五千开外。

自己之前真应该再走一趟襄阳,和王聪儿好好说道说道,哪里有计划已经暴露了,还依旧抱着原计划不放的起义

不看现在湖北是个什么形势北京新帝继位在即,可湖北上下没有一丝的盈盈喜气,尤其是鄂西,依旧是一片风声鹤唳,追捕白莲教更加的森严。

这分明是西天大乘教叛徒早早的告诉了清廷“辰年辰月辰日”起义这一计划,否则的话湖北官府衙门早该歇了,过大年都没剩几天了。

梁纲记不得白莲教大起义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天,他只知道是在正月爆发的。所以说,现在炸掉水师营战船一点都不早。

回了一封信给王聪儿,梁纲把外投的视线转回,转到山内的自家部队身上。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中,柳严辰重新铸造出了十二门六百斤重炮以及一批相配应的五斤重炮弹,上万斤铁料用去,一下子吞掉了红巾军现存铁料库存的三分之二还多。而余下的五千斤不到的铁料,就被火枪组拿了去,铸造成了三百根枪管和刺刀以及一批火枪零件。

火枪兵也经历了又一次的扩军,人数达到了五百人,连同配属的炮兵分队和补给队,全体人数超过了六百人。第二大地副大队长黄三被梁纲调集了火枪大队任大队长原大队长高琼任副队长,掌控着新组建的第三中队150人、大队长直属分队50人以及配属给大队的炮兵分队和补给队。第二大队的副大队长和一中队中队长由李九顶替,预备队程绍元接任李九二中队长的位子。

黄三脑子活,在梁纲手下的这些领兵头领中,他是最狡猾的一个。梁纲觉得他是不会敢出因一时眼红气极,就下令火枪大队全挺着持刀跟清兵打肉搏的蠢事来。

所以点了他做火枪兵大队长,而不是第一大队作战勇猛的副大队长齐七。

同时间梁纲还派出了多支小股部队,在大山各处起出了大批之前被他就地掩埋处理的清军兵器,该打磨的就打磨,该回炉从造的就回炉从造,两个月的时间,连同原有的存货军中就已经储备下了过万数量的刀枪。

而且这还是因为一些掩埋地被清军找到后重新挖开的原因,否则的话这个数量突破一万五千大关是一点都不成问题。

而有着这一批刀枪做底气,年后的大起义,梁纲拉出的队伍,在装备上就已然可观。

有大批的枪炮火器旁身,有几千身披藤甲的精锐做先导,新兵还有什么可怕的几仗历练下来,这战斗力就刷刷的提上去了。虽然没办法像襄阳教会那样长期的生火开炉打造兵器,可是红巾军也有他们自己的独特办法,那就是用他们自己手中的刀枪去夺去抢,杀败了清军,那自然就会有大批的缴获入手。

就好比当初的三岔河,就好比刚结束不久的健锐营和成德

梁纲到底想干什么呢这个时候捣弄水师营不但王聪儿他们估计错误,就连新上任不久的荆州将军永保也想歪了心思。

心中感觉着不妥的永保最终想出了一个解决的法子调火器营回湖北

两千来人的火器营,人数不多,战斗力却是强大,尤其是在防御城池的时候,几乎是固若金汤。有他们在均州、郧南一线蹲着,红巾军就是再厉害也蹦跶不起来。“你不是仗着火器厉害吗,那我也调来火器,看你还怎么个折腾法。”

永保就这样想着往北京递了道折子,同时下达命令让火器营转到湖北来休整过年。他虽然是荆州将军,总管两湖最高军事大权,但是对于火器营这样的京营部队他还不好直接下令。所以一边往北京请示着,一边用休整的借口让他们返回湖北。

长江,枝江水面。

二十五艘大船陆续驶离了南岸,向着江北码头驶去。船上运载的就是回援湖北的两千多火器营军士。从在北京接手这批武器,到他们这一部分人被遣南下作战,几个月的奋斗让他们在湘黔十多万大军中竖起了一块金光闪闪的耀眼招牌,实在是令他们之处所没有想到的。现在他们要转会湖北,铸就了他们赫赫声名的大炮和火枪也在伴随着他们一起过江。

冬季的长江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忙,但是往来的船只依旧随处可见。一队有十四艘大小船只混编而成的船队此时就航行在枝江水面上,为首的头领两眼紧紧地盯着驶来的清军船队。

大型的港口码头可是很少见直来直往的,枝江南岸是长江上一处不小的口岸,可北面能进大船的口岸却还要往东三十多里,所以南北走向出发的船队,等整个都进入长江航道之后已经变成了东西走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