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盛世中华 > 分节阅读 118

分节阅读 11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壕沟的活儿的时候,登时就有士兵不干了:“大热天的,太阳老毒了,去挖什么地道、壕沟”

“不干,不干”

“就是,不去”

王开云顿时大怒,笑呵呵的脸上刹那间布上了一层严霜:“哪个敢不去谁要再敢给我发牢骚,老子就拿他去填沟”

“都给我好好干活一群不知好歹的东西”

第二卷 烽火连天 第二百一十八章 千里转战十八

第二百一十八章 千里转战十八

“轰轰轰”

连连的爆炸声下,遮掩住的是清兵们一声声的凄厉惨叫。

“撤,撤吧”成德闭眼回首不忍再目睹场上的惨状,此时的他只感觉着浑身上下都是那么的无力。颓然摇头,一步步的走回了大营。

一夜的狂攻猛打到天明,虎牙关还是巍峨耸立,岿然不动,而清军却是撞了个头破血流,落得损兵折将的下场。

梁朝桂送来的法子不是一点用途都没有,相反它还是很有作用的,事实上若非是依靠着南阳兵挖掘出的这十道壕沟做掩护,今夜攻城的清军损失还会更大。

可是杯具的是,他人算不如天算,虎牙关周身都是山石,清军的地道和壕沟如何能挖掘得到它的脚下

梁朝桂第二点给出的这两个法子双双折戟。到了城前十几二十丈的距离时,十道壕沟,五道地道,陆陆续续的就全都停了下,因为挖掘队都遇到了石头。

或远一点,或近一点,反正尽头的距离都是在那几丈范围之内

无奈的清军就这样发起了进攻,一波波的清兵举着盾牌,扛着云梯从壕沟中冲出,勇猛的扑向虎牙关。就如大海中一波又一波的汹涌狂澜猛烈拍击岸边的礁石一样。

可是攻势虽然浩大狂放,最终的结果却是如那滔滔海浪一样,落个自己粉身碎骨清军的一次次进攻就是如此。

一夜激战,具体的战果有多少,南向阳说不清,反正毙伤清军一两千人是有的。而红巾军的死伤则只有对方的十分之一不到。能有这么多的折损,还多是因为初始时他们没有防备清军弓箭兵借着壕沟之利对城头射击所造成的。

而等到关内将门板、木排等防御物件运上城头,清军的弓箭兵威力就顿时大降,枪炮威力全发,稍后的战事就一点点的落入了红巾军的掌控之中。

一次次的强攻猛打,一次次的惨嚎败退,近两万清军拿一千红巾军把守的虎牙关是彻底没了办法。

今夜战到天明,撞个头破血流也不出意外。

“曾军门”,成德神态沉静而又坚毅,始才的无力感在这回营的路上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作为一方的统帅,湖广大地上军事的最高决策者,成德怎会因为一场小小挫败就垂头丧气、患得患失险恶的官场上能攀到如此高位的人那个不是老谋深算、心明志坚所以,在这一路的沉寂之后,回到营地时他已经重新收拾了心境。“你带领宜昌旧部和属下提标,从南侧绕过竹坡何,在建阳渡建河入天柱山,从西南方兜袭”

虎牙关是一道险隘不假,但是再险的关隘也是有山组成的。红巾军能在大山中攀山越岭,来去自如,清军下了狠心后,也同样能靠着双脚翻过那道连绵大山。

据成德估算,差不多两三天的时间曾攀桂就可以翻过虎牙关南侧的山脉,从而一跃跳到虎牙关的后方西南方位。到时候两方夹击,由不得虎牙关不破。

而且曾攀桂的宜昌旧部和提标加起来也有七千人马,这样规模的兵力也不是红巾军可以正面击破的。

“大人放心,卑职必不负你众望。”曾攀桂肃容应道。他现在虽是湖北的提督,可是总兵官当得久了,面对成德这个老牌荆州将军时,多还是以下官自居。

而且有了七千军力在握,这个差事他也敢接。和红巾军缠斗了这么久,曾攀桂还是相当了解红巾军的实力的,对梁纲从不打无把握正面战争的性格也悉记在心。

七千人,有了这份力量足以让梁纲退步

只是唯一感到郁不爽的是,为什么两合相加是七千人而不是九千人呢

他宜昌镇的旧部几经折损又几经增补,到现在为止还是四千人,可是提标只有了三千人,比起梁朝桂时期却是整整少了两个营头。

前后左中右五营,只剩下左中右三营湖广提督vs湖北提督,也仅就是一字之差而已

曾攀桂提了兵马就迅速向南转进不提,再看看梁纲这里。

虎牙关的捷报传来,他并不感觉意外。南向阳的那一千人有枪有炮有手雷,还有险关可依靠,抵挡住清军的冲击一点问题都没有。

他十分的注意力,留在虎牙关上的最多只有一分,更多的还是投到了宜昌方面

当阳和安远两县的失陷让宜昌的清军很是紧张了一阵,据报那土门垭又添上了好几百人。可是骑军与第二大队的攻势并不能阻碍湖南清军的挺进,他们正在迅速的向宜昌增进,西天大乘教传来的消息说,湘兵快的已经到了枝江、长乐一带,也就是说晚则两日,快则一日,那宜昌城中就又会多出两三千人马来。

“红巾军还是拖不起啊”梁纲心里暗叹。没有了湘贵苗汉起义做牵制,两湖和四川的清军就能全冲着自己来了。湖南的兵马在向常德集结,四川夔州府的兵马则已经沿江而下,前锋都都到归州了。

一波又一波的涌来,真被逮个正着,可就完蛋大吉了

“清华。你们侦察队的人全给我撒出去,盯紧了这一块,不能放过清兵的一丁点动作。”梁纲叫过柏清华,伸手指着案上的地图,在荆门、宜昌两府北境的相接处点画了个圆。

那地方除了有南襄堡外,还有一个叫紫山寨的地方,都是清兵设立的驻兵营地。据梁纲所知,这两处还有三五百清兵和乡勇在,是清军在宜昌北境一线唯一的据点

南襄堡是红巾军进山的必经之路,其他地方虽然也可走,但毕竟山林密集要费时费力,哪里有大路通走的畅快所以,梁纲是必须牢牢掌握那一带的形势变化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